张炼

1970  生于湖北省
1995  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版画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6  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2010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
现居湖北,湖北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会员,湖北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秘书长,中国民盟湖北艺术院秘书长,武汉画院特聘画家

主要个展
2019 “折叠的时空”----张炼(2010-2019)作品展,湖北美术馆、 武汉,中国
2014 “有话要说”----张炼作品展,榆园艺术沙龙,武汉,中国
2008 “镜像”----张炼版画作品展,798库画廊、北京,中国

主要联展
2015  继往开来”中国民盟盟员美术作品展,北京
2015  “极目楚天舒”湖北美术院建院50周年作品展,武汉
2015  印痕与编码-国际版画/印刷设计邀请展,重庆
2015  “常来常往”第二届湖北美术节国际艺术展,武汉
2015  “在路上” 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提名展,深圳
2014  第二届灵石国际版画双年展,灵石
2011  “显像”——中国高等美术院校丝网版画展,北京
2009  “印迹”——当代名家版画五人展,上海
2008  第二届中国当代学院版画展,深圳
2007  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南京
2006  中国青年版画家提名展,深圳
2006  第二届今日中国美术大展,北京
2005  “限制与自由”美术文献作品展,武汉
2005  中国丝网版画回顾展,广州
2003   今日中国艺术大展,北京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在“混搭图像”的背后——我看张
· 消解的空间——读张炼的画
· 张炼绘画中的光谱像素特质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在“混搭图像”的背后——我看张炼的“观念版画”创作>>

鲁 虹

 
看了艺术家张炼最近在湖北美术馆举办的个展与同名画册,[1]一个最强烈的印象就是,在他的不少“观念版画”中,显然大量使用了“混搭图像”的艺术处理手法——其中既有强调中西图像交织的作品,亦有突出古今图像杂糅的作品。而从观念表达与个人感受出发,他将此类作品表现得极为到位。一部世界当代艺术史告诉我们,张炼对“混搭图像”手法的运用与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影响不无关联!因为,此种手法就如挪用、并置、调侃等手法一样,是西方后现代艺术曾经大量使用过的,这既使其成功超越了传统艺术的表现模式,也开拓了艺术表现的新疆域。正如一些学者所言,“混搭图像”的手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图像相混搭,优长是可使不同图像所携带的历史或文化信息相互印证,进而很好强调艺术家想要表达的观念。
 
资料显示,张炼早期的相关探索主要是局限在“艺术版画”的范畴内,此外,他当时主要兴趣点多在版画的本体问题之上,如材料的特性、刀法的运用、画面的布局与印制效果等等。按我的理解,这与版画界在特定情境中的整体氛围有关。但凡了解版画近40年发展历程的人都知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版画界与水彩画界一样,不仅对观念表达或关注当下之类的文化问题不怎么重视,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独立于中国当代艺术大格局之外、自娱自乐的学术共同体。事实上,此一状况得以根本改变与一些版画艺术家逐渐由形式追求转向观念表达有关,而张炼无疑是其中蜕变得较为成功的版画艺术家。
 
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虽然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张炼已经在尝试运用“图像混搭”的处理手法,但有意将传统与当下图像加以并置,乃至成功表达观念的相关探索却出现在2001年,这一年他推出了丝网版画《残扇》系列。但与他以往的作品不同,其除了不断参加各类大展外,有的还获得了大奖。在这一系列作品中,他既运用了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扇面、小鸟与来自楚艺术的旋纹,也运用了表现“水泥森林”的当下图像。而破损的扇面与柔弱的小鸟或高耸入云、体量巨大的现代建筑相混搭与并置时,就很好突出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断裂的问题,以及在城市化过程中所出现的环保问题,所以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好评。
 
接下来,他按自己新形成的创作方法论与创作逻辑进行了进一步探索,只不过图像的选择与处理的方式都发生了极大变化。比如,作品《镜像山水》系列就将条幅的传统山水形式与圆形的欧洲古典油画形式相并置,为的是强调东西方艺术在美学追求上与艺术表现上的巨大差异;《旋纹》系列就在古今中外的多种图像上突显了来自于楚文化的白色旋纹,为的是强调艺术家对楚文化中复合性造型的些许感悟;《浮山》系列则有意将象征自然状态的大山、云水等图像与象征工程规划的方格、圆形等相并置,为的是强调对自然与环保问题的关注。比如,《浮山之十》就将俯视拍摄的自然地貌与现代规划图相并置,结果清楚突出了人类过度发展意志对自然的侵害。我认为,这与艺术家邱黯雄以水墨动画《山海经》表现自然被人类破坏的历史有异曲同工之妙。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后波普》系列。理由在于:这一系列作品一方面恰如其分运用了来自于历史的视觉经验,另一方面也非常恰当的运用了来自于现实或社会主义的视觉经验。具体地说,该系列的相同之处是都运用了象征中国革命的符号五角星,相异之处则是分别运用了象征古代中国文明或的现代中国文明的建筑符号——在前者有长城、牌坊、天坛等等;在后者则有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鸟巢体育场等等。艺术家的智慧之处在于,既强调了中国革命与历史割不断的关系,以及对现实的深刻影响,又可调动有着相关背景的观众与作品产生良性互动。
 
我还特别注意到,在近期创作的《折叠》系列中,他在透明亚克力上大胆运用了层层叠印的丝网技法,即首先在不同的作品的正面分别印有古典山水、城市风景以及社会热点事件,如巴黎圣母院被烧的图像等等;其次在不同作品的反面印制了如同传真照片式的点状图案。由于亚克力具有透明的特点,于是作品就产生了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效果;再其次,他还使用热弯技术将亚克力进行了折叠,这不但使相关作品带给了观众全新的视觉感受,更重要的是,这一系列作品都以折叠或扭曲的视觉形式暗示了图像表现的对象被人为破坏的事实。如果以艺术史为背景,我认为,《折叠》系列围绕观念所进行的表达,即无论在材料的选择上,还是在形式的处理上,都是极有创意的!所以我衷心希望艺术家能够沿着相关思路深入的探索下去,以取得更高的成就。而张炼给我们的巨大启示是:他一直能够根据自己对于现实的感受提炼思想观念与文化问题,这也使他能够在个人形式语言的探索方面做得相当成功!相比起那些纯粹追求形式或为了商业利益而简单挪用传统与现实图像的艺术家来,他无疑要高出许多!当然,张炼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纵观他的创作历程,我感到其思路极广,艺术创作方案特多。好处是不断在寻求突破,而不足之处是有若干方案并未探索到极致就被放弃了,这甚为可惜!在世界艺术史上,毕加索堪称为不断变化的典范,但他总是会将某一艺术方案做得特别完善,即在学术界、收藏界充分认识其价值后才对外推出围绕新艺术方案所做的创作。但愿艺术家能够从中有所借鉴!
 
                   
2019年12月23日于武汉合美术馆
注:
[1]“折叠的时空——张炼版画展”于2019年10月在湖北美术馆举办。画册《折叠的时空》是为同名展览制作的,该画由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主编为冀少峰。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