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在香港圆满落槌的香港苏富比秋拍,其亚洲当代艺术专场发出了市场回暖的明确信号,相关业务负责人林家如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拍卖结果显示,当代艺术市场回暖信号明确:中国当代艺术家张晓刚的《大同志》系列作品再度拍出了100万美元的价格,中国内地的买家从以往的17%增加到逾40%,当代艺术有了许多新买家。
对拍卖结果感到意外
林家如认为,这次专场拍卖给出的信息是正面的。张晓刚的《大同志》系列作品又拍出了上百万美元的价格。对此,国外媒体也作了报道,惊呼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作品又回到了高价的水平。
她还表示,买气的回升从不同层次的拍品中都可以看到:观念艺术部分拍得也很好,如黄永砯、陈箴等人的作品都高价成交。此外,年轻艺术家也表现出色,如李松松的作品拍到了200多万港元,仇晓非的作品也拍到了70多万港元。
成功消化萨奇藏品
谈到市场关注的那批来自英国萨奇画廊的拍品,林家如谨慎地表示,委托人要求拍卖行保密,因此她不便点名议论。不过她又指出,其实有心的买家,包括相关的媒体已经从拍卖图录的著录记载中了解这些拍品,因此也是公开的秘密。她强调,从拍卖结果看,市场的反映很好,比如那张高价成交的张晓刚的作品给她一种惊喜。她认为,这次成功地消化这些拍品,是因为策略的成功,亦即价格的把关。如曾梵志的一件作品估价50万港元,结果拍到150万港元。而他的另一张作品藏家坚持底价280万港元,估价明显偏高,结果流拍。显然,估价很关键。
她还表示,有的藏家把藏品拿出来拍卖是迫不得已。萨奇的东西许多是在2007年高位买进的,有的是拍卖场上收购的,未必有什么盈利。
内地买家大增
她认为,市场回暖得益于买家群体。她指出一种今年的新现象:中国内地的买家从2000年以来一直较少,不到17%;但今年却超过了40%。她还表示,不仅在当代,而且在香港苏富比的各个部门,包括名贵腕表都是如此。国内买家这样的情况在香港苏富比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她还指出了拍卖场上值得关注的现象:有许多新买家杀入。他们选择的都是“蓝筹股”:知名度高,价格透明。他们认为这些作品的价格已回落到底,并认为当前市场的低价正是最后的捡漏机会。这些新买家的出价特别狠。
她还指出,当代艺术的国际买家中也有新买家。她透露,中国当代的买家群体非常国际化。根据香港苏富比客服部门的报告,除了手表外,这是香港苏富比各项拍卖业务中最国际化的项目。很多新买家来自不同国家,包括沙特阿拉伯、印尼等。
市场趣味悄悄变化
她还表示,对拍卖人们通常只关注指标性的、知名的艺术家,其实这一轮市场调整中许多艺术家已经消失了,大家没注意。她还认为,收藏也在跟着变。最近从中国内地著名的当代艺术收藏家管艺那里得知,他最近的一个收藏是买下一个艺术家的一份计划书。她相信,中国当代艺术需要的是新的创造,对西方来说也是绝无仅有的,而非学习模仿已经过时的西方的东西,如蔡国强,他的市场就始终是稳定的。
她还表示,目前中国内地欠缺的是好的策展人。artnet最近所做的百强榜中,上榜的以策展人与画廊为主。但在中国还没有独立策展人的生存环境,而是市场在影响艺术。不过她又表示,中国的艺术体制会不一样,一开始就是艺术家的工作室直接面对藏家。因此,在中国画廊角色也许会与西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