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在故宫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针对今年以来故宫爆出的“十重门”做出一一回应。其中的五个“门事件”——斋宫展品被盗案的“失窃门”、哥窑瓷器受损的“哥窑门”、4起文物损伤一直没有披露的“瞒报门”、紫檀嵌玉挂屏被水泡损坏的“屏风门”和古籍失踪的“古籍门”,从保险的角度来看,都与艺术品保险有着关联。
据报道,“失窃门”中失窃的7件临时展品价值数千万元,只象征性地投保了31万元。此倘若这些藏品都投保了足额的艺术品保险,不论是损坏,还是被窃的,那么它们的损失可以降到最小,故宫或许就避免了被卷进门事件的“漩涡”。
故宫“门事件”让人们对艺术品保险倍加关注。我国的艺术品保险推广到现实中的距离究竟还有多远?
登场与尴尬
去年12月底,保监会与文化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要大力开发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险产品。在今年1月,保监会明确提出包括艺术品综合保险、演艺活动财产保险、文化企业信用保证保险等在内的11个试点险种;4月确定人保财险、太平洋产险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三家作为试点保险公司,其他保险公司也在积极加入这个行列。
据了解,直到今年8月,文化产业险才签了第一笔艺术品保险大单。投保方为一家金融公司,其在中国人保财险北京分公司为其旗下拥有和保管的价值高达1.2亿元的艺术品投保文化产业保险。保险范围包括馆藏、展览、运输等各个环节,涵盖艺术品因盗窃、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风险导致的损失风险。
现实中的情况又如何呢?
本刊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目前国内大多博物馆的艺术品都还“裸着”,未上保险。大多博物馆和美术馆对于馆藏艺术品一般不购买保险,一方面博物馆和美术馆都有自己的专门的库房,库房内配备有先进藏品陈列储藏设备,针对不同的藏品分类保存,库房内部采用国际化标准恒温湿机组设备,保证藏品不受环境影响;再者采用24小时监控设备,保证藏品的安全,安全系数较高。而另一方面就是高额的保费,远远超出馆方的财政支付能力。
湖北美术馆陈列展览部主任肖传斌介绍,一般该馆给艺术品买保险的情况有以下几种:一是社会征集的展览,要视参展方的要求高低而定,作品保险费由参展方自己承担。二是借展,借用他馆藏品或展品进行展览,由我馆为他馆作品购买保险。三是馆际之间的交流展,则相互为对方馆作品购买保险。四是自办展,一般委托专业的艺术品运输公司代为联系保险公司为展品购买短期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