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俄罗斯、加拿大就开始了对中国的玉石出口,但直到近年才渐成规模。据专家介绍,俄罗斯玉、加拿大玉、韩国玉等品种每年约500吨的进口量,从某种程度来说弥补了国内玉石资源不足的状况,而其相对低廉的价格也可以满足更多人的购藏需求。
据记者了解,我国2004年颁布的《珠宝玉石国家标准》里,“和田玉”统冠所有理化性状为透闪石、颜色洁白的玉料,包括新疆和田玉、青海玉、俄罗斯玉,明确将和田玉作为透闪石的代名词,和大理石一样,不具有产地含义。
业内人士坦言,目前市场上的和田玉成品,差不多95%是俄罗斯玉、加拿大玉、韩国玉和昆仑玉。郑州收藏专家马先生说,商家和鉴定机构执行新标准,而传统的和田玉概念还在影响着相当一部分购买者,这就导致了部分商家浑水摸鱼,打着“和田玉”的名号,隐瞒产地蒙骗消费者,牟取暴利。在专家看来,这些外来玉种的资源不具备稀缺性,升值空间终究十分有限。如果抱着投资、囤货、炒作的心态介入其中,成功的机会不大。 下转B14版
【鉴定证书并不万能】
玉器收藏其实考验藏者眼力
郑州市民孙小姐说,她收到一个朋友送的玉器,标价将近万元,还有某协会发的鉴定证书,这些证书可信吗?专家表示,市场繁荣的背后,玉器收藏也考验藏者的眼力和判断力。
对于满天飞的各种“鉴定证书”、“专家认证”,玉器专家宋建生表示,国家对珠宝玉石质量鉴定机构有严格的资格认定,只有通过认定,颁发的鉴定证书才有效。其出具的珠宝玉石鉴定证书上需具备CMA、CAL、CNACL其中之一,尽管如此,但玉石在鉴定过程中往往存在误区,比如翡翠A货,权威机构也仅仅是证明材质天然,未经人工处理,但A货翡翠并不一定代表其有昂贵的价值和巨大的升值空间。
同样,和田玉的鉴定也非鉴定产地,而是鉴定其中主要成分透闪石的含量。材质优劣的判断,还是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据介绍,2010年可谓玉器丰收年,买家卖家皆大欢喜,藏者自然都希望自己的财富得到更多的增长,都希望玉器能够成为财富增长的阶梯,然而这种交易快速增长的背后却有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专家提示收藏者,玉器价格的波动可能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有一点是可以把握的,那就是应在玉文化正确理念基础上正确投资,而不应该盲目地捡漏式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