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讯经济大形势趋冷,艺术品市场从去年秋拍开始下行。今年春拍,不少业内人士也并不看好。 从刚刚结束的西泠印社2012春拍来看,4天21个专场拍卖,总成交率为88%,高于2011年秋拍的87%,与去年春拍的89.5%也相差无几;但从成交总金额来看,仅为7.7亿元,相比去年春拍总成交额15.2亿元,秋拍总成交额10.3亿元,明显下跌。 “总成交率趋稳反映市场信心的复归,总成交额下跌说明艺术市场向着理智健康的方向过渡。”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陆镜清分析说。 市场表现好于预期 4天21个专场拍卖,其中,两个专场达到100%成交率,分别是任伯年遗珍专场和首届中国明清御窑金砖专场。 去年春拍,任伯年的《华祝三多图》以1.67亿元成交,创下海派书画的新纪录。今年以专场形势推出的任伯年一系列作品,关注度也很高。其中存世孤品——紫砂泥塑任淞云小像,以80万元起拍,经过激烈竞价,最终以368万元成交。 “本季拍卖从预展时的热烈氛围,到拍场内外的踊跃表现,均反映市场信心的复归,总成交率也证明市场表现要好于预期。”陆镜清说。 艺术品投资热降温 从几个专场的成交率和成交总额来看,成交率在90%以上的,成交总额却相对都不是很高。 比如成交率100%的中国首届明清御窑金砖专场,成交额为958.9万元;成交率97.50%的中国历代庭园艺术·石雕专场成交额为2111.5万元。 本次春拍成交总额最高的中国书画古代作品专场,成交额为1.12亿元,成交率则为88.54%。 一方面,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期,本次西泠印社春拍,高额拍品减少,大部分为中低价位的拍品。另外,目前的市场,让买家也更为理性。 “总体来看,收藏、消费的比例逐渐扩大,投资比例相对缩减,这对艺术市场良性发展来说十分有益。”陆镜清说。 “标王”显示买家眼光专业 买家的理性还体现在,更关注拍品的“内涵”。比如此次春拍的“标王”黄道周楷书《曹远思推府文治论》,1955万元成交,现场80多人同时竞价,121轮举牌,创下南方地区书法作品拍卖最高纪录。 这幅作品是明末儒林领袖论及为官仁政的作品,内容对明史研究有重要价值。相比一些为大众所熟知的“明星”艺术家的作品,这次买家的眼光似乎更为专业。 而底价最高的八大山人《荷花翠鸟图》,成交价(含佣金)1092.5万元,列第二名。 “今年春拍是艺术品市场从热炒期走向理性期的转折点,蛮有意义的。”陆镜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