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国务院“38号文件”颁布后,国内文交所一改往日的热闹。今年6月30日文交所清理整顿大限过后,业内有人士认为文交所就是份额化,提出要关闭文交所。各界对文交所的出路非常关注。那么文交所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目前的形势下,各地文交所的出路在哪?中国经济网记者特采访业内专家以及文交所的从业人士探讨这个话题。 文交所的使命就是把艺术品市场重新拉回到市场经济的背景下 北京文化产权交易所筹备组负责人彭中天指出,文交所将是决定中国文化发展走向的重要机构。历史赋予文交所的使命就是把艺术品市场重新拉回到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 彭中天认为,我国的艺术品市场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兴起的,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由于政府在某些方面的不作为,导致我国艺术品市场在基础体系层面上还不健全。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艺术品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又问题百出。 很多业内人士将这种现象归结为艺术品市场的特殊性。彭中天认为,艺术品市场是有特殊性,但艺术品归根结底是商品,应该具有商品属性。艺术无价但艺术品有价,只是其价格规律与一般商品不同而已。他说“文交所是在艺术品的商品属性上加入一个金融属性,由此产生大众化效应。抓住这个商品属性,就可以形成交易制度。”彭中天指出,文交所的从业人士要有信心,要看清楚趋势,顺应潮流。 彭中天:各文交所要通力合作形成聚合分享模式 针对目前各地文交所各自为阵,各寻出路的现象,彭中天认为这对文交所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现在大家分开来做,财力不允许,市场的容量不允许,智慧也不允许,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完成的。“ 彭中天向各地文交所呼吁,目前各地文交所应该“合众力,造大船,涉深水,破巨浪,助远航”。他倡导各地文交所要以市场行为自发组建形成联盟。其中,资源整合,包括文化资源、资金、市场、人才的整合,通过建立文交所的合作机制,形成聚合分享模式。 彭中天提出的这种聚合分享模式在理论上看很有必要,那么各文交所从业者怎么看呢?要达成这种聚合模式,将会出现那些困难呢?为此,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了活跃在文交所一线的从业者。 各自为阵不利于发展 聚合分享是大方向 山东潍坊文化产权交易所总经理李涛认为,目前的形势来看,各地文交所确实需要多沟通多交流,他个人也经常到各地文交所交流学习。从文交所的长远发展来看,现在各自为阵的局面确实不利于文交所的发展,建立合作机制达成聚合分享模式是文交所发展的大方向。但怎么“聚”?如何“合”?这就需要建立起一个经得起市场考验和各地文交所接受的模式。 以李涛在业内的经验来看,真正达成聚合分享模式不是易事。一方面一些文交所在成立之初就是依托当地政府资源,肩负着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职责,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产物。另一方面从文交所内部来说,文交所的投资方往往不是“行内人”,不懂得文交所的运营,可能不容易理解聚合分享模式的意义;而文交所的运营管理方虽是“行内人”但对资本没有完全的主动权。这就导致,文交所的投资方和运营管理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 达成聚合分享模式得看发展态势 关键要有创新运营机制 昆明元盛文交所合作拓展经理薛志刚认为,目前对文交所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固定的盈利模式。由于政府相关机构在很多层面上还没有定论,在业务上还有很多不明确的地方,这种情况就让文交所感到很被动。至于各地文交所能否形成联盟达成聚合分享模式,这要看发展态势。如果能推出一个创新的运营模式,同时契合“十二五”时期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他认为各地文交所都会愿意参与这个联盟。目前来说,推出具体的运营模式最重要。 谈到一些文交所绕道港澳,规避监管方的整顿,薛志刚说,“现在来说搬与不搬,没有太大的意义。找到可行的运营模式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