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为什么如此“热”?“天价拍品”疯狂的背后有怎样的原因?那些在艺术品拍卖会上成交却事后不付款的事件为什么屡屡发生?记者就此采访了本地艺术品市场的知情人士,对此进行了一些可能的观察。 近日一则新闻将人们的目光再次集中在艺术品市场上: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女收藏家任春霞在去年10月的苏富比拍卖会中,以1.13亿元投得吴冠中及赵无极 3幅名画,其中赵无极的《10.1.68》,更以6890万元成交,刷新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但任春霞至今仍未缴付该幅画的成交价及佣金,日前遭苏富比入禀高等法院追讨7千万元欠款连利息。 这则新闻在业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引发了人们对任春霞和这几件作品的关注。据了解,任春霞拍得的吴冠中先生的两幅画正是泰山文交所上市交易品种“吴冠中01”和“吴冠中02”。随着两件吴冠中作品的上市和事件的深入,人们对艺术品证券化交易的质疑一时间风生水起。有人质疑艺术品市场的入场规则,有人呼唤行业自律,还有人说,天价拍卖的新闻,原来是这样产生的。 艺术品市场究竟水有多深?广东艺术品市场有没有类似的问题?为此,信息时报采访了数位广东艺术品收藏、拍卖界的人士,听他们分析天价拍品拍而不买背后的原因。 “拍了不买”很常见,但广东并不多 “假拍的现象,不是始自今日,而是这些年来都存在的一个行业问题。不仅是国内的一些中小型拍卖公司,就连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老牌拍卖公司也难以避免,这五年来,苏富比、佳士得的拍卖会我每场都去看,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朱子画廊执行董事朱述贤说。 近年来,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出现“拍而不买”并不少见。早在2011年4月初,就有媒体报道称2010年11月在英国被中国买家以5300万英镑(约 5.5亿元人民币)拍走的一件“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时至今日买家也没有付款。2011春拍,在中国嘉德春拍以4.255亿元拍出的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据说买家也还没有付款。而日前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发布的《2010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度上千万元的 408件成交拍品中,截止到2011年4月30日只有237件拍品完成了结算,结算率仅为58.09%,其余171件均为不完全结算或未结算,涉及拍品货款达55.55亿元,“拍而不买率”高达41.91%。也就是说,10件拍品中就有超过4件遭遇“拍而不买”。 不过,朱述贤也表示:“据我所知,这种现象在我们广州不多。广东本土藏家还是比较理性,所以你几乎不会在广东本土的拍卖会上看见天价成交的拍品,相对也会比较少拍了之后不付账的情况,当然由于各种情况而延期付款的情况还是有的。” 广州银通拍卖公司总经理陈俊明的回答也侧面证明了朱述贤的观察,他也认为在广东艺术品交易市场中“拍而不买”的情况比较少:“在全国来看广东还是比较规范的。我们自己付款是很及时的,被别人押款的情况也很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