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朝(韩立朝)
1970 出生于河北
2010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获博士学位
现居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理事
主要展览
2018 水墨的奇域——赵际滦、韩朝双人展,北京民族文化宫国艺空间,北京,中国
2016 七零七零•当代中国画70后艺术家提名展,全国政协文史馆,北京,中国
2016 天工开悟——中国当代艺术大展,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 首届70后水墨大展,金陵美术馆,南京,江苏,中国
2014 墨彩荟萃——现当代作品展,上海泛华,上海,中国
2014 “问道水墨”当代水墨八人邀请展,恩济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 “未来天空”---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系列个展•韩朝&孙佰钧,北京,中国
2014 “山水记忆”:韩朝水墨作品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4 “古质今沿”墨社第三回展览,青岛市美术馆,青岛,山东,中国
2013 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建院60周年邀请展,河北美术馆,石家庄,中国
2013 第六届美术报艺术节中国水墨现场展,杭州,中国
2013 “意象自然”韩朝、白联晟、杨怀武作品邀请展,艺融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3 “水墨先生”当代教师水墨展,景峰画廊,北京,中国
2013 “水墨清华”清华美院六人邀请展,淄博,山东, 中国
2013 “山花烂漫”韩朝、董竟成作品展,翰墨空间,北京,中国
2013 “南北宗”回望董其昌大型山水画邀请展,炎黄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3 “海岳风华”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邀请展,国粹院,北京,中国
2013 “古质今沿”墨社第一回展览,798朱炳仁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3 “古质今沿”墨社第二回展览, 青州美术馆,青州,山东,中国
2012 第五届美术报艺术节邀请展,甘肃美术馆,兰州,甘肃,中国
2012 “文脉•气韵”第四届北航艺术馆当代艺术邀请展,北航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2 “时代风华”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艺术家邀请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2 “墨•道•情”艺术生命精神探索水墨邀请展,汉方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1 “探索、探索、再探索”纪念庞薰琹先生诞辰105周年艺术作品展,常熟美术馆,常熟,江苏,中国
2011 “境”中国当代山水画家邀请展,凤凰美术馆,南京,江苏,中国
2010 全国首届美术学博导、博士生书画大展,西洋美术馆,天津,中国
2010 “自然”当代山水画邀请展,凤凰美术馆,南京,中国
2010 “殷墟•水墨神韵”2010中国文字博物馆美术学博士绘画邀请展,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河南,中国
2010 “意象•特质”北航艺术馆当代艺术邀请展,北航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0 “水墨纵横”当代水墨地域对话展,陕西省美术馆,西安,陕西,中国
2010 “观•境”中国当代70后山水画家邀请展,天一文苑艺术馆,宁波,江苏,中国
2009 全国美术学十博士作品邀请展,西洋美术馆,天津,中国
2009 海上心情——2009 “画语者”提名四人水墨展,秦皇岛,辽宁,中国
2009 当代艺术作品邀请展,时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9 “原点•漂浮”河北当代学院艺术邀请展,河北省美术馆,石家庄,河北,中国
2009 “以我观物”当代学院画家邀请展,观音堂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9 “天工开悟”学院艺术家作品联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8 中日艺术交流展,日本福山美术馆,日本
2008 首届《画语者》中国画名家邀请展,河北省美术馆,石家庄,河北,中国
2008 “走近学院”全国高校中国画名师作品邀请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7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7 “一方水土”河北籍中国画名家邀请展,河北省美术馆,石家庄,河北,中国
2007 “破•格”山水画邀请展,炎黄艺术馆,北京,中国
2006 水墨新锐邀请展,炎黄艺术馆,北京,中国
2006 第二届今日中国美术大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5 纪念蒋兆和诞辰100周年暨第二届全国人物画展,炎黄艺术馆,北京,中国
2004 中韩青年画家邀请展,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北京,中国
2004 第十届全国美展,南京美术馆,南京,江苏,中国
2004 “新经典•重提学院派”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画名师展,国家博物馆,北京,中国
2003 当代水墨动态展,首都师大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3 “传承与开拓”70年代出生水墨画家联展,  炎黄艺术馆,北京,中国
1997 中国艺术大展•当代中国画展,  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胸中丘壑是吾乡——我的山水画
· 山水十年
相关评论 更多
· 评论韩朝文章摘录
·  抽象与意象之间的墨感力度——
·  “景”与“境”的冥想——读韩
· 超越与重生
· 作品拍卖
· 超越与重生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山水十年>>

人一过三十,时间过得真快。我“正式”画山水,是2003年,那一年我三十三岁。从那年开始到现在,正好十年。十年间,出了几本小册子,参加和举办过一些展览,结识了很多朋友,朋友们说,有自己的面貌了。
 
    回首十年,有些话要说。
  
    我大概是一个中庸的人。用“大概”这个词,说明心里犹疑,因为我也偏激,并不中庸,因为这个,我强调中庸。中庸在我眼里,不是个坏东西。中和之美,离不开中庸,古人的画,以中和为美,我认为中庸才能中和,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试图接近古人。我想和他们对话,我用自己的、当代人的方式和古人对话。我试图回到他们的精神世界,这样,我才会有和古人对话的可能。
 
    我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个中庸的人,担心偏颇会产生肤浅,所以,我有些求全。画山水之前,我看了比较多的书,文史哲的,艺术史和美术理论的,有点博杂,我大概也是一个博杂的人。我的路径基本在两端游弋,西方和中国,传统和现代,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思考其中的个性和共性,或者说,考虑它们有没有可能嫁接融合,这一点,像培养新苗种,费了不少心血,取取舍舍,几经周折。我还认为凡事辩证地看才好,中庸出辩证,辩证生透彻。
 
    很多事情,往往先入为主,所以切入点的高下决定品质。我想占据一个制高点,一开始把握住一个标杆。于是,一边看看范宽、倪瓒、虚谷,一边看看塞尚、毕加索、夏加尔。读经典,经典总有感人的力量。一个人茫然时,常常要回到原点,重新认识方向,我走错路时就这样。看来,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之间有通道,生活即艺术,什么样的人画什么样的画,画如其人……,这些想法一股脑儿涌上来。没错。我先立人,再立画。
 
    我以前是个比较主观的人,我画的也比较主观,并没有认真观察对象。画了一段,发现想象毕竟有限,臆想难免武断,应该找到一个取用不尽的源泉,这个源泉,就是造化。写生,是需要的,但写生也有局限。你看,我的中庸思想在起作用了。我现在越来越重视写生,但写生应该有自己,不是把自我放逐。所以在回答提问时,我作答:写生是有的,但还不是客观描摹,醉翁之意不在酒,我是借眼前山水写我的胸中丘壑。他们问,你画的是哪的山,我只是说,也只能说,是北方的山,比较像西北地区的。那里的山,缓缓上升,有梯度的美感,可能和我内心的诉求相匹配。我忠于自己的内心,强调精神性。我觉得,陶铸精神是突破山水画陈陈相因的杀手锏,重新认识和诠释古人所说的天人合一、与天地精神独往来。我的精神,是回到五代两宋的肃穆庄重,同时不失明清文人画笔墨的意趣美,在形式语言上还要有当代感。我有时想,这种包罗心意有可能是一厢情愿。后来我画出《大风景》系列,有朋友说感受到了精神感染,新颖,也能衔接古意。
 
    还有朋友说我进展快,其实我不觉得快,我不是一下子能够到位的聪明人,不能两步并作一步。我的思路有点散漫,经常走神,不务正业,我是一个杂食动物。这一方面成全了我,也影响了我的进度,主要还是因为不像有些人那样直接,尽管我说话很直接(有时我也会委婉,因为那时意识到了直接的不好,事后诸葛亮),可是我的画进展的路线没有那么直接,这和我的博杂有关系,我因此责备自己有些贪婪。面对艺术,我确实有些贪婪。不管风格有别、题材各异,只要我认为好,有启示,我尽量拜读,直至汲取。我不断求证创新的合法性,担心违法操作出问题。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同样重要,内部和外部,都须深入认识,才能有坚实的法理基础,才可以走的更高远。对我而言,寻找自性和天性也是其一。因为常常偏离,常常想,一个人的可塑性是比较大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心里总有一个声音:我也能。是的,这一方面在扩充自我,另一方面,也需要祛除某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敢于无为。让天性得到完善,自性得到发挥,作起事来就便当。将自我性情和表达之物完美统一,才最好。
 
    文学给了我很多,也占去我不少时间。虽然我常常向画之外的文学或什么讨思路,寻方法,可是画还是画,画有其自身的规定,不能用其他代替,不然就不会有什么画家、作家之分别、分工了。在画家群体中,我自诩还算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我前年写了半篇《以文对山水》的随笔(没有写完),大致是说文学与中国画的相通处,意在言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思考问题的切入点不是画的是不是山水,而是考虑它是不是艺术。因为我所看到的山水画,很多是雷同的,一雷同,就没有新意和创造性。山水画出新难,我是不是有点苛求。
 
    回到具体思路。我曾写过一句话:目窥齐黄,心向林吴。齐黄,就是齐白石和黄宾虹,林吴就是林风眠和吴冠中。这话的意思,不是要达到他们的成就,我没有那般妄想,而是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生生活力。因为博大精深,便可囊括全局,把握要害。齐、黄向上,可以接续千年文人画传统;林、吴着重横向,可以延至中国古代非文人画传统和西方现代艺术津梁。通常认为,齐、黄,是传统派大师,林、吴是现代派大师,仔细看,齐、黄作品也具现代性的启示,林、吴之传统底蕴和精神也有,只是角度不同、方法有别。这四人,涵容中西古今,均可开拓新风,作为切入点,再好不过,正是活脱脱地确立自我的基石。很多人学黄,但还是老,面貌不够清新;学林,一样,殊少自家面目。他们像是两条藤蔓,牵引着我进入艺术世界饱游沃看。从此看去,我还是在寻求一种稳妥,我在稳妥里找新奇。我的路径基本是这样。我是在寻求厚度和锐利。可读,耐读。
 
    目前阶段,我着力于丘壑和笔墨的完美统一。笔墨内美,确是萦绕我的一个主要问题。如果张扬山水画本体语言,笔墨就会成为主体,笔墨有意味,画面就自由起来,就可能走向深层的抽象性的境界,丘壑是外在的,笔墨最能畅怀和写心。但也要提醒:没有丘壑,山水画这个概念和框定就会失去。我在微博里记录了这样的想法:“我在努力寻求一种既与当代审美文化相一致,又不失传统文人画之禅逸精神的形式语言。换言之,既不失传统笔墨之精粹,又涵容当代艺术之大义,算作建树。”这是我的方向和目标。当然我也认识到,在古今中西问题上,有可以融合的,有不可以的(譬如,传统与现代之别,传统尚曲,现代尚直,传统尚繁,现代尚简,传统丰富,现代整体)。融合不能生硬表面,应该自然有机。我在徐渭、石涛和八大山人的画里感受到了现代性之一缕,也在吴冠中作品里窥视到传统之一面。形态万千,惟精神相通,当最可贵。技法层面的东西不是问题,但道不离技,技法之美同样不要忽视。
 
    我的风格,前一段神州诗书画报作了概括:清俊雅逸,朴厚大气,我觉得比较准确地道出了我的追求,我还在路上,有些东西尚须完善。这八个字,前面的属秀,后面的属雄,前者尚韵,后者尚气。我到底中庸了,到底舍不得两全其美。两全其美只是我的理想,真正做到谈何容易。我的作画习惯,和汪曾祺先生的写作习惯一样,断断续续,一阵一阵的。有人问我的创作计划,我说,没有。我不是按计划行事的,即使有,也常常打破计划,走偏离题。未来无法预测,但有些事情,我心里越来越清晰了。
 
                                                             2013年6月29日写于忘为坊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