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雨泽
1963 出生于北京
1982 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史论系
1986 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造型艺术系
1994至1997 于德国慕尼黑哲学院、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深造
现居北京,北京华光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抽象艺术联盟主席
主要个展
1996 水墨抽象个展 ,美国
1995 水墨作品个人展,韩国
1994 水墨的彼岸——个人画展,日本
1992 巴黎NEOTU设计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巴黎
1987 守望水墨——个人作品展,日本
主要联展
2011 2011年法国卢浮宫——中国艺术作品邀请展,北京
2011 中国抽象艺术名家展,北京
2010 首届中国抽象艺术家年会及交流展,北京
2009 当代艺术国际双年展,意大利
2008 21世纪水墨学术展,北京
2008 圆融与融合——中国当代抽象艺术五人展,北京
2006 当代中国书画邀请展,北京
2004 中国书画艺术北京邀请展,北京
1993 抽象艺术作品展 ,德国
1988 亚洲艺术双年展,日本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道哲学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存在
· 阐释与拓展当代语境下的新自然主
相关评论 更多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道哲学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存在>>

  近三十年来,中国的社会变革是有目共睹的,经济发展的飞快提高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念在变、思想意识在变、视觉需求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也在变。笔墨当随时代,艺术要创新,首先观念要创新。传统观念和古典主义情怀的闲云野鹤、风花雪月、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已不为现代人,特别是青年一代所接受。影像艺术的发展、数码时代的到来、电视的普及、电脑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一切传统绘画做为视觉艺术已显露出其不能满足今人在精神上和视觉上的需求。在艺术创作中打破常规的形式和程式是时代的无奈和必然。当代艺术(实质上是指非同于现代艺术的后现代艺术)应该如何发展,在当今成为了一种朦胧的学术,成为众多艺术家的彷徨,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如何在创作中来表述中华古老而深奥的文明与哲学,这是否是个学术方向?值得大家共同思考和探索。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的科学技术进步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以数字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和文化的进程,也强烈地冲击着艺术的各个领域,在许多方面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因而引起了许多哲学家和艺术家的忧虑和思考。对于中国艺术家而言,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当代艺术价值体系重建,它是一个“价值颠覆”的过程,即传统的价值观念、意义消解与新价值体系重新建立的过程。在这个“价值颠覆”的过程中该不该有“价值回归”,是否对存在了两千多年的道哲学也进行新的吸收与发展?这是摆在当代艺术家面前的大问题。
 
  “八五思潮”时期,中国的“现代艺术”向西方世界看齐,在那个时期西方的现代艺术已是一个经历了高度发展、并有相当多的探索,中国现代艺术踪其步痕发展了20多年,这期间产生了泼普艺术、艳俗艺术等等。进入新世纪,特别是经济危机之后,中国当代艺术家们开始反思,如何秉承着中国的自身哲学和价值把艺术向纵深推进?许多艺术家在思考中探索着。
 
  人类的艺术发展史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创作是追寻真理的过程,或试图接近真理的过程,真理是人与万物一体的自由境界。艺术家如何才能超越自我,如何达到这种自由境界呢?要么相信宗教、要么相信哲学。真正有价值的当代艺术理论和艺术实验带着充满活力的创新精神,带着走向新世纪,并宣告“旧绘画”和旧的规范藩篱的彻底瓦解,因为它更具有真正的艺术精神。在某种意义上而言,艺术家的创作本身也的确是参禅悟道的过程。绘画技巧的精到不应是艺术家的追求,那只是手段与形式。艺术家用一种虽未尽完美但却以独特的艺术风格来坚定自己对艺术的神圣追求,并以此表达一种对真理的追问。艺术的核心追求在于其独创性和非相似性,但现代艺术如今“风格”已经让位于“类型”的创造,它代表着一种相似性、同一性的标准化生产。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和最高境界,千百年来人们为了营造理想中的精神乐园,与宗教抗争,与统治阶级抗争,不管条件多么艰苦,艺术创新之火一直不曾熄灭,艺术家正是从这一不竭的源泉中不断汲取力量、灵感,来进行美的创造。
 
  “模仿的时代”的写实艺术,是传统艺术时期。亚里士多德说,摹仿是艺术的起源,摹仿是可以激起人的快感以及求知欲望的。摹仿有其局限性,它只是较低级的求知体现,而将其从低级转变成智慧的过程就是艺术逐渐走向现代主义的过程。
 
  在主观表现至上的“意识形态的时代”,就是“现代艺术”时期,现代主义艺术的特点是“表现”,即主观表现。现代艺术通过畸形的人体、分裂的性格、变态的心理以及不和谐的意象、机械性的律动等,真正揭示出现实社会中的不和谐及冲突,表现出人性的扭曲和精神的创伤,现代艺术只是用形式上的丑来否认这个丑的世界表层的美。
 
  “后哲学时代”的艺术总体上是抽象的,哲思的,这是“后现代艺术”时代。在“模仿的时代”,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欣赏者都还是按照“具像的原则”来看待艺术的,但随着人们逐渐掌握了相关的规律,特别是摄影技术特别是运动图像技术的到来,使得艺术的历史得到了深入的转化,这样的发展使得绘画逐渐走向更哲学化的道路。在主观表现膨胀的时代也恰恰是工业时代鼎盛时期,人们认为人无所不能,人可以战胜自然,艺术家也完全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扭曲着主题和主体,包括色彩的使用。在后工业时代人类的智者发现了工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破坏,提出了消解与遏制人类主观无限膨胀的问题,提出了颠覆传统哲学的主客二分论,而应该是主客合一问题等,西方哲学家发现这些问题早在中国的道哲学里得到了很好的论证。
 
  面对人类对大自然的无度地开发和对环境的破坏,当今世界有责任感的哲学家包括艺术家,都在反思工业化时代给人类带来的恶果,他们知道问题出在人类的哲学上,必须超越“现代哲学”。哲学史上重要的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最早出现的学派之一,它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人运动陷入低谷,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发展的产物,代表的是对现存社会不满的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激进派和无业游民的思想和情绪。二战后,资本主义进人“后工业化”时期,社会结构、意识形态和阶级结构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这为他们的怀疑与反思及理论建构提供了契机。哲学进而新的探索——“后哲学”,它于上世纪80年代渐成体系,其主张是反对现代哲学的基础理论“主客二分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构筑物我交融的地球村。他们所讲的人与世界合一或说主客合一(中国道哲学讲的是“天人合一”),物我交融、主客合一之思想是经历了西方千年传统的主客关系式的洗礼之后的超越。后哲学理论基点是超越主客二分,让主客合一,达到人与自然高度融合与和谐。世界各国的哲人们都在重新认识道哲学思想对当下的意义,因为道家讲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本应是人类的思想追求,它与后哲学的探索是同维的,同一的。
 
  老庄的“道法自然”以及“无为而无不为”、“顺应自然”的“无为”代替“人为”。 “无为”是道家最基本的精神之一,是一种精神境界,它与“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是完全一致的。“无为”的精神境界就是“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的直接体现。无为的本质就是顺应自然的变化,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不人为造作,达到“无为而无不为”。在寡欲、虚静的基础上,追求“无不为”的真善美的统一,追求个体生命的无限自由和人格的超然之独立。他们目睹和揭露了进入阶级社会后所产生的种种虚伪、残暴和丑恶的现象后,主张取消这种虚伪的文明,否定人为,要求回到无知无欲、不争不乱、素朴无忧、安闲和谐的原始社会,遵循道,顺应自然规律。老子这种对美的探讨突破了儒家创立的个体心理欲求和社会伦理道德关系,认为美在“道”,在“道”中真与善获得了统一,这便进入了对美的本质特征的探讨领域,这种认识是相当深刻的。庄子鉴于人的异化和人性的被扭曲,指出人生的出路在“顺命”,顺应大周天,顺从并归复人的自然本性,使个体的生命超越一切现实的局限,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自然境界。这一至高的思想境界理应为当代有思想的艺术家融入作品中,以倡导道家的和后哲学的思想。
 
  老庄道学美学的特点是其本体性,虚无性,模糊性和混浊性。老庄道学美学其实是诗性美学,一种本体性的原始美,在方法论上是相似的,老子与后哲学的奠基人海德格尔的精神实质有相通之处,这主要是表现在向本源的溯求,特别是对“自然”和“神圣”的敬畏。这是基于两者的相反相成的一体两面而已,思维方式和共同的求真理想而产生的。
 
  艺术本质是海德格尔美学和老庄道家均有研究的,并深入论述了世界,大地与形象,真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而道家从“天地自然之象”使道,炁,象成为理解艺术本质并建构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范畴。在艺术家的创作方法问题上,海德格尔强调艺术家“回到事物本身”是通过抓住捕捉物象,但又不拘泥于物象。道家则以“虚静,心斋,坐忘”等范畴论述了艺术家的审美心胸的可能条件。关于审美的超越,海德格尔以有限的出场与无限的未出场和整体统一的显隐学说,其极大地突破了传统的典型说。道家则以“炁”等的虚实结合既强调了物象的虚实,又突出了”象外之象”的虚实。
 
  海德格尔在其早期就为美学奠定了一个存在论的基础,它不同于西方近现代哲学认识论的美学。于是,美的本质等精辟的问题不再有意义,美只是一个存在的问题,“认识论”语境中的美原本就是存在之美,它在本性上关系到在世界之中存在和存在之无。海德格尔美学的革命性在于他以主客相融的存在哲学颠覆了传统主客二分的形而上学,从而使得他在艺术、真理以至语言问题上都显示出了异于传统的新思维。他的美学在存在维度上标志着西方现代美学的完成,而在语言维度上又标志着西方后现代美学的开始。
 
  在人类工业化社会全面到来,面对人与自然对立相分日益严重的事实,20世纪后半叶起,生态哲学和生态美学相继出现,这些都可以说是后现代美学的分支。后现代哲学与生态美学完全颠覆了传统哲学观与价值观关于自然的基本范式,认为传统哲学的主客二分论是必须要超越的,并反对人类中心主义而呼唤一种崭新的生态整体观。这个生态整体观认为人就是自然的组成部分,大自然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编织在一起的存在之网和“生命链”,没有能够单独抽出又不改变其特征的。生态整体观摒弃了人类“自以为是”的高贵,人与自然的关系被重新审视。自然不再是被人类改造、役使、敌对的对象,而代之以一种平等和被尊重的面貌出现。生态美学把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看作是主体性的审美关系,把自然看作自由存在的生命主体,还蕴含着自然是有内在价值,包括内在的审美价值的思想。生态美学认为自然事物有自己的内在价值,把其他物种看成是具有其自身的经验、价值和目的的存在。即使一粒花粉,微小得几乎不为人类所察觉,它依然有它自己高贵的存在理由。它落到尘土中,顽强地、倔强地开出小小的花朵,就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这恰恰回到了道家的哲学和禅学境界里来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新的当代艺术必将是向有相应美学知识和有悟性的观者呈现禅境、道和天人合一的境界,它需要具有一定修养和思想境界的观者才能理解的艺术。它不是讲故事和叙事的绘画,它不同于描画实物的再现客观和画家凭主观臆造的现代主义作品。一个没有禅悟和当代哲学思想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当代艺术的。“藏为”是道学中的重要理念,道家的“藏为”思想的实质在于:反对违背人的本性和违背自然法则的肆意妄为。其宗旨在于,消解人与自然的对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也恰恰是道哲学在当代的意义,是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存在。
 
 
 
 
朱雨泽
2011年7月29日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