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世纪以来,当代中国油画一直是现实主义话语占据主流位置,并在“革命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指导下,在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上,留下了一批珍贵的作品,成功地用现实主义手法记录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为油画艺术在中国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革命的、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油画,在强调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年代,无疑是艺术门类中写光明、写歌颂、写英雄,体现革命理想强有力的宣传教育工具之一。而在“文革”时期,“四人帮”以“主题先行”抽换了现实主义的内核,使本来路已走得很窄的“革命现实主义”完全背离了现实主义精神,沦为篡党夺权的工具,制造了一幅油画定乾坤的神话,流毒画坛,贻笑大方。
也许是应了“物极必反”这一天理,“文革”的灾难唤醒了人民,唤醒了现实主义油画。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推倒“文革”文化专制主义之初的一段时间里,现实主义油画曾经红火了一阵子,并且赋予了现实主义最为宝贵的批判性品格,出现了一批被称之为“伤痕美术”的当代现实主义油画优秀之作。这些作品在真诚的伤感的描绘中,展示了整个民族历史的伤痛和对过去的反思批判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些作品无论是对生活的反映或思想意义的体现,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扩展,为新时期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以对现实与历史的批判翻开了中国现实主义油画新的一页。无疑,这些作品的思想文化价值甚至高于其艺术的价值。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一个惊世骇俗的艺术世界展现在中国油画家面前。20世纪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各种艺术流派和思潮涌入中国,印象派、抽象主义等现代派油画和观念艺术、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等后现代美术的接踵而至,对中国美术界产生了极大影响。长期政治控制导致独立人格缺失的一些油画家,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主体精神不堪一击,于现实主义立场上彷徨迷茫之际纷纷转向,盲目模仿和追随眼花缭乱的西方现代派、后现代美术,不愿在“革命”的或“社会主义”的名义下越走越狭窄的现实主义“独木桥”上再深入前进,现实主义油画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尽管如此,一些坚守现实主义道路的油画家仍然不懈地于现实主义油画的创作中艰难、辛勤地耕耘,力图深化现实主义油画,与时代接轨。这种深化,总起来看,力量微薄,成绩平平,但却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一方面是继续深化对现实、历史的批判与反思,但不再局限于“文革”情结,而是向更广阔的现实、更深层的历史层面和文化层面开掘;另一方面是以独特的观察角度来反映现实,在艺术手法上更多地借鉴了西方艺术,诸如跨时空的“意识流”、“象征主义”等形式,它们不仅更有力地表现了主题,而且还突破了长久以来油画家们习惯的以情节取胜的俄国“巡回画派”和苏联时代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油画模式,打开了自由地借鉴和学习各种艺术流派、各种艺术形式的大门。这些探索和突破,与西方现代主义的某些手法有某种相似之处,借鉴和吸取了现代主义注重“艺术本体语言”的技巧和某些手法,但其本质仍然依循现实主义法则。它的特征是;发挥新的批判功能,注重开拓心灵境界、着意创造思考形象。这可以说是现实主义油画的一种发展,丰富了现实主义油画的内容,拓宽了现实主义油画的道路。
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思考形象的创造。即抽取和概括具有多种意义的生活内容组成形象,以体现思维活动进程来结构形象,使观众假借形象的启发,联系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更多更广地进行思考,并以自己的思考,认识到作品所包含的生活内容和得到作品所未明确阐明的思想感受。这种以思考程序结构的形象,打破了一定的时间、空间或人物、故事的局限,不很注重描绘具体生活真实的背景或反映某一生活面的面貌,一反过去以生活面貌和发展逻辑而创造形象的法则,而以另一种由里及表,从事物的内在去认识和反映事物的外在,旨在提出某种值得思考的问题或思想而创造供人思考的形象。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应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这类作品对于生活进程的描写,不是以歌颂光明来反映现实的发展和革命的思想倾向,而着重以实事求是的基本精神提出问题来反映现实的发展和揭示光明的前途,往往是在揭露中进行歌颂、在批判中显露表彰,在思考中体现前进,从侧面反映了当今现实生活中人们正视和克服困难,藐视邪恶的坚韧力量与凛然正气。这种由里及表去认识和反映事物与创造形象的程序和结构,其本质是符合生活面貌和发展逻辑的,在思想法则上与过去是一致的,但创造了新的体现途径。这种特色,在 “伤痕美术”、“反思美术”、“意识流美术”、“乡土美术”等等这些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中都有一定的比例。
这种现象的产生,直接和主要的原因在于一些油画家主观上有体现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创造思考形象的要求,他们满怀对现实生活热情的带有焦灼的关注,对社会焦点做出属于自己那一份急切而认真的思索。特别是像郑艺、忻东旺等这样一些中青年现实主义油画家,以充满理想的献身精神投身农村新农民、城市农民工形象的创造,不但以扎实可信的笔法创作了 “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更以强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建构了一种真诚而朴素的信仰:虽然现实社会存在着无数的残酷和不公正,但真正勤劳善良的好人经过不屈不挠的努力,终能获得成功和幸福。这样的信仰照亮了主人公充满苦难的奋斗历程,给予了读者极大的快慰和温暖。这套信仰是建立在“普通的人性”基础上的,因而,它有很广的适用性,既是中国民间土生土长,又暗合西方社会个人奋斗的精神;既被老百姓深切认同,又与党中央提出的以“四个提倡”为代表的宽泛的“主旋律”精神内核十分契合。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某些现实主义油画作品中流露出来的自然主义倾向和消极的无奈、令人寒心的冷漠。这些作品大多描绘小人物平庸琐屑的人生、小人物粗鄙的原始生理欲望及在现社会中生存的艰难、孤绝、无奈、烦恼或穷极无聊,并把这种人生价值简化为"活着",归纳为现实存在合理的真理。虽然这些作品在冷漠的描述下面,有时显示了某种喜剧的嘲讽和黑色幽默的智慧,有一定的现实主义艺术张力,对摧残理想的社会现实,有绝望的批判,但对其后隐含的本质问题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批判性的揭示。在这些作品中我们既看不到当今现实的本质真相,听不见历史发展的声音,在艺术上也难以体味到现实主义的魅力。这固然与美术家个人能力素质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面对经济发展与道德完善明显相悖的社会现实,他们无法形成历史理性与人道关怀和谐一致的信仰,表现了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妥协,这几乎是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意识问题,而反映到油画家身上,就使他们的作品降低了思想高度和艺术气质,取消和弱化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反过来又以这些作品去影响社会,形成不良的循环。当然,我们不排斥这样的作品在描绘社会众生相方面的审美意义和现实意义,但是,这样的作品过多过滥,必然削弱现实主义油画的魅力,并会给社会风气与审美趣味的形成,带来不良的负面影响。
二
我们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负重行进的时代,又是一个处于转型期的时代,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真理与谬误全都搅和在一起,令人兴奋和迷乱。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发生不同程度的更新或转变,节奏很快。这种变化与发展,或许是升华,或许是异化,关系着社会发展的前途。有抱负的油画家,面对这个伟大的时代,应当有一种历史的使命感,用自己的画笔记录这个时代,积极参与推进时代的健康发展。事实上,当油画家的创作心态从市场经济大潮的喧哗与骚动中平静下来,去除浮躁,重新检讨自己的思路,就会意识到,当下社会的复杂多变性和人的精神面貌丰富多样性,最适合现实主义油画作深入精彩的表现。
但是,从现有的作品来看,当代中国现实主义油画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作品。究其原因在于大多数油画家介入现实还只是停留在对社会本相和人的生存本相的猎取,尚未从更广阔的视野中将现象从形而下的描写中提升到形而上的哲学层次。从深层上分析,更说明了一向把现实主义当看家本领的中国当代油画家,其实没有真正把握现实主义的精神,缺乏运用现实主义精神进行创作的能力。面对当代中国急剧变革、异象纷呈的复杂社会状况,他们既不能从宏观上驾驭、整体把握现象性世界,也难以在微观上形成穿透生活表象、对世界发问的思辨能力。虽然许多油画家内心崇尚现实主义艺术,并不缺乏表达现实的愿望,但是由于能力的匮乏,难以建立起现实主义创作的深度。这和油画家自身的思想境界和认识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尽管他们在技巧上描写现实的层面已达到“仿真”地步,亦可以给人以某种现实的警醒和启示,但就现实主义的力度上看,却难以给人以震撼。
因此,有志于现实主义油画创作的美术家,首先应当正确认识时代,把握生活的本质。但是,追踪着现实社会的前进步伐,描绘了当代生活的人物与事件,不等于就体现出了时代的本质,还需要有追求本质的自觉意识和深度刻画的方式。现实主义要按照生活的固有方式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必须正确处理现象和本质、偶然和必然、个别和普遍的关系。无视生活的外在真实和事物内在本质的必然联系,单纯追求外在真实,将会导致创作上的自然主义;片面强调本质而离开对生活现象真实具体的描绘,则会造成创作上的抽象化、概念化,这两种倾向,都是背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
其次,独辟蹊径,突出自身特点,使作品具有个性特色,本是美术家的合理追求,但也只有以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科学的批判精神,创造作品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色,才能在当代美术之林中独树一帜。一味涂抹、赏玩可能存在于现实生活表层的某些落后和腐朽的东西,迷恋于表现那些物欲和情欲横流的生活场景,那些颓废、悲观、无奈的情绪,将会堆积生活表象而泯灭现实的本质内涵,是会曲解或者误读我们的生活的,因为它们并不是时代生活的主流和方向。我们应该努力追求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表现,直面人生、关注现实、亲和大众,审视改革的进程,探寻时代更移的走势,思索在变革生活中的民族心理和历史意识,正视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重大矛盾,全面地展示经济体制改革向深层次推进的社会现状,强化时代精神,为现实主义油画创作方法增添了美质和亮色,走一条适合时代发展和人民审美要求的现实主义油画创作之路。
其实,现实主义油画创作从根本上说不是一个题材的问题,也不是创作的方法问题,而是指作品所描绘和呈现出来的时代精神。这个时代精神,就是当下代表社会先进性的本质和人的价值与尊严。就是要以先进的人道力量张扬人性的真善美,批判社会的邪恶势力,表现正义的抗争,揭示社会发展的必然。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的作品,从来都是执著于对人的生存的揭示与探索,建立在艺术家对人类生存现状与理想价值的关怀上:一是关注和反映人的生存状态,怎样活法;二是揭示人生存在的价值,即人的生命意义,通过描写现实,拷问历史和人,揭露社会丑恶和黑暗,颂扬维护正义和真理,展示人在现实历史中的命运,表现对人的尊严和自由的追求和捍卫。二者缺失任何一面,思想境界与审美意境都会缺失。当然,一件作品仅有好的题材和好的思想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好的、生动的、新颖的,能够具有强烈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艺术表现手法。因此,现实主义与多样化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现实主义强调的是思想和精神,多样化更侧重于艺术表现手法。过去的实践证明:千篇一律、公式化、概念化是现实主义油画创作的大忌,现实主义油画作品必须要由多样化的手法来表现,才能生动感人,为人民所喜闻乐见。因此,现实主义油画在继承和坚守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同时,应使自身有很大的包容性。现实主义油画需要借鉴和吸纳各种现代艺术的审美新质,以丰富和发展自己。这对多侧面地反映社会转型期纷纭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展示人们所承受的改革的阵痛,揭示社会异化和人的灵魂的畸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又牵涉到长久以来困扰我们的任何对待非现实主义艺术的问题。整个20世纪的中外艺术史证明,现实主义与非现实主义,并非是有你就无我的关系,相反倒是谁也少不了谁的关系。当权者也许能主张和倡导一种艺术样式为政权服务,但最终还是得看出得了还是出不了好作品,是作品的优劣和人民的喜闻乐见主宰艺术的主流,并不论其流派与样式。事实上,在这世界上也有不少得到人们公认和招人喜爱的非现实主义油画的经典作品。那些确实好的非现实主义油画的经典作品,都是在根本层面上继承了最多现实主义精髓的作品,它们看起来是非现实主义的,灵魂却是现实主义的,比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也许我们有一天会惊奇地看到,最好的现实主义油画可能饱含非现实主义的成分,而最好的非现实主义油画其实是现实主义的衍变,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真正的好艺术是相通的,两者在互相融合消长过程中一起曲折地发展着,担杠着记述历史和现实,教化和愉悦人们的不同责任。无论现实主义油画家也好,非现实主义油画家也好,应当把力气化作自己的成功,在自己认定的领域努力创作出一些真正有益于人类和艺术发展的精品,少出一些艺术垃圾和平庸之作。现实主义油画面临的挑战带来的应是现实主义油画和非现实主义油画共同的繁荣与壮美。当然,这不包括无论哪种油画体系的垃圾和泡沫。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的发展,人们经济力量的提高,普通观众的“消费权力”不断提升,现实主义油画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受到普遍欢迎,挑战读者审美习惯的新潮作品都因为大众“读不懂”而受到冷遇。观众的欣赏口味不但影响了当代美术的发表原则、画廊和拍卖行的上市原则,也必然影响到美术家的创作倾向。一向偏于传统现实主义的油画家又开始吃香起来,一些新潮油画家也有 “回归”现实主义的迹象,在市场机制的运作下,消费力量的加入使现实主义油画与现代主义油画争夺“审美领导权”的斗争出现了新的倾斜。同时,国家计划投资巨款扶植以油画为主的现实主义历史画的创作,这些利好形势都有利于新时期现实主义油画的发展。当然,历史的沉痛教训已使我们懂得,艺术的领导权是不能靠“枪杆子”打出来的,同样不能靠金钱堆出来。说到底要靠好的作品去影响社会,赢得人民。有志于现实主义的油画家应该把握住大好时机,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和现实主义艺术的创作能力,以具有历史震撼力和人性力量的杠鼎之作,重振当代现实主义油画雄风。正是对人的新的生命活力和人生观念的呼唤,才是现实主义油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价值和真正吸引中国观众的魅力所在。
让我们相信:在中国油画未来的发展中,现实主义油画仍将成为主流,它还会涌现出新的高潮,出现精品力作。因为现实主义油画在形式上最适合大众欣赏,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所以,我们不仅不应该抛弃现实主义油画,还应当在油画创作中大力倡导现实主义油画,创作出更多更好具有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来。
2006年5月于京郊清水河畔
曾入选《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油画)高层论坛论文集》
并发表于香港《美术博览》杂志2006年总2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