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昭坎是我离休后从事的唯一社会工作“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的同事。我们在一起不知开过多少次会,一起筹划展览、出版,商量基金会的工作。由他主编的《吴作人文选》、《艺为人生——吴作人的一生》等著作,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吴作人文选》还获得了国家出版署1979-1989年十年优秀美术图书奖铜奖。我虽然听说过他60年代画过不少很有影响的宣传画,但一直把他看作一位文字能力很强的理论工作者,一位对吴作人先生的生平与艺术思想有深入研究的学者,一位热心于公益事业、专注于本职工作的好人,没有太留意这些年来他的绘画创作。
不久前,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同志叫我去看一幅题为《团结合作创伟业》的油画,画的是邓小平、江泽民与八个民主党派新老两代领导核心共聚一堂,二十几位人物肖似生动,俨然是一幅堂皇的巨构。真怪了!这幅画竟是我自认为整天忙于行政、编辑、理论著述工作,根本不可能再去画画的周昭坎的近作,更何况是画这么大场面、这么多人物的历史性巨作!
这时,我才想起仔细了解一下周昭坎过去学习绘画的情况,其结果使我不得不对他对绘画艺术的执着精神和超乎常人的毅力肃然起敬。四十多年前,由于先天性白内障,他被拒之于美术学院门外,他不得不在攻读工业企业电器装备专业的同时,开始了作为一个画家的追求。靠艰苦的自学,靠对画册的琢磨,靠他对绘画感知的天赋,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巧,而他好读书的习惯更帮助他,使他实现了作为一名画家兼美术理论工作者的梦。他从《安徽日报》美编做起,后来成为安徽美术家协会的专业画家、中国美协会员工作部负责人、《美术》杂志编辑部副主任,1964年以来,他的宣传画、水彩画和油画风景画、肖像创作多次入展全国美展和其他国内外大展,并屡屡获奖、出版和为中国美术馆、日本国会等机构及海内外人士收藏;而数百篇、约一百八十余万字有关美术的论文和对吴作人、潘玉良、庞薰琹的研究专著,更使他深入艺术堂奥,两栖于绘画创作和美术理论的殿堂。他现在完成的《团结合作创伟业》这一巨幅历史人物画,在他的创作中还是前所未有的,是他1998年从民盟中央宣传部的岗位上退休后,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构思、创作完成的。是什么动机支持他用如此浩大的气力创作这样一幅极难成功的巨制呢?说老实话,想起过去我画历史画曾经历过的种种遭遇,至今还是心里冷冷的,而周昭坎却偏要向虎山行进,我不得不说他实在是一位忠诚于自己从事的事业的好人。13年前,因统战工作的需要,周昭坎从中国美协《美术》杂志社副社长的岗位上,调到民盟中央工作,历任文史委员会处长、《中央盟讯》编辑部主任和宣传部副司级巡视员等重要工作,他用近八年的时间积累,从民盟60年的档案和其他文献资料中整理、撰写了一部20余万字的中国民主同盟史,并担任多部由中央统战部领衔编著的民主党派史的编委。他从民主党派工作的实际体验中,激发了要表现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同舟共济这一伟大历史命题的自觉。谁都知道,统一战线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法宝,现在仍然是建设中国的法宝。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肝胆相照,关系着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命运。周昭坎正是从这里自觉地接受了历史的委托,拿起画笔,不畏艰巨去正面表现这一主题。
在当代画坛,我们看到了太多对时代并不负责的莫名其妙的任意发泄,尽管五花八门,却难得看到出于对时代强烈责任感、肯逆流而作的由衷倾诉。艺术创作有时是身不由己的。时代给予艺术创作以更多的选择。同时,又造就我们,赋予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为我们规定了创作的命题。因此,只要画家是由衷的表达真诚的感受,就应该义不容辞地接受时代的委托。
在《团结合作创伟业》这幅巨作面前,我不由想起周昭坎那双一只仅有0.6视力的眼睛。我为他这份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为他的与自我抗争的精神深深感动。 (原载2000年第6期《美术》)
侯一民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理事长。原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