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琦
1977 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
1999 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获学士学位
2003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获硕士学位
2008 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
2012 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访问学者      
2017 毕业于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
现居广州,现任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敦煌研究院外聘研究员,广州画院外聘画家
                                               
主要展览
2015  品象——广东小幅油画邀请展,关山月美术馆,广东,中国
2012 “广东省青年美术大展”,广东省艺术博物院,广东,中国
2012 “首届高校油画作品学院展”,广东省美术馆,广东,中国
2012 “吾土吾民”油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  ,北京/上海,中国   
2012 “庆祝建军85周年美术作品展(油画)”,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1 “生活系列” 个展,北京合艺典藏,北京,中国
2011 “似花如物”油画展,何多伶特邀参与广州
2010 “广东省第四界油画大展”,广东省艺博院,广东,中国
2010 “油画艺术与中国当代社会—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8 “别样的现代性”,元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07 “中央电视台中国当代油画展播”,中国书画院,北京,中国
2007 “中国青年百人油画展”,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
2007 “三十而立、何多苓、刘虹提名油画展”,北京“798”零工厂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2006 “精神与品格—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研究展” ,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 ,北京/上海,中国
2005 “人与自然风景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4 “首届广东新青年艺术大展”,广东美术馆,广东,中国
2003  广东省第二界当代油画艺术展,广东美术馆,广东,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深入心房,看见一个有温度的世
· 何多苓,郭润文的评论
· 邓箭今评论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邓箭今评论>>

记得,我在前段时间的展览中,看到一系列油画是以一种表现主义手法来对自然中非常熟悉和平凡的一些物体的局部多次反复描绘,也是以表现主义的手法又以不同的审视角度进行创作。这样,使作品增强了表现主义的语言力度,这就是安琦当时作品留给我的印象。


2003年8月中旬我正在带学生在云南一带下乡体验生活的时候,我接到广州枕木吧的艺术小沙龙的主人贺玫的电话,她说:“一个展览是安琦的作品展,已定在九月中旬。”虽然时间很匆忙,我还是答应谈谈安琦的近作。以下的解读是通过网上看她的近作和我们相互的长途电话交流所整理而成的。

安琦她在架上绘画的处理上单凭一种技术层面的钻研已经显得并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她是受过多年学院体系的训练。我想,现在她是对“逃离”既有的一种传统教育模式的大胆尝试,这正是她在创作过程中努力的意义。她在此其间的绘画实践的系列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表达“情与性”的点缀尤其矛盾和不安。而且,她在画面的技术和意识上是通过以表现主义因素来夸大戏剧式的叙述方式。这种相互容纳又相互割裂的情绪,都已被她的表达、诉说、性象征的怪物的符号而真正取代了,这类充满勾魂引魄的诡异影子无处不在,并飘入了这其间作品每个画面的每个角落里。安琦在选择艺术手段的方式时,偏爱德国的新表现主义风格,她一直接而坦率的话语表达出她本人的情绪,并且在她的作品中烙上了她特有的一种“青春将至”的印记。

的确,安琦近期画了不少纸上的小型作品,这些作品给我第一印象是:寂寞错落的空间里有一种无言而对的情绪弥漫出来,这是一种很柔弱同时又很美丽和很情欲的感觉,她的作品虽然不大,内容也不多,但是,这些作品里却混合了许许多多充满暧昧、瞬间、感性和幽灵般的情欲。她基本以纸、水彩、炭条等材料,并以疾快的笔触和痕迹化的手法使自己捕捉瞬间性的体悟更加准确。她的作品是有关于“动物”的,“人物”的和日常常态的记录。纸上描绘的各种动物都是一种野蛮的、柔弱的,和美丽的欲望混合体,在幽灵般“动物”的肌体挤压和泄欲中扭曲的身段里,背景显得如此的惨白……在这些作品中,感性的,幽灵的,寓言式的“动物”形态中悄悄溢出了春潮般的爱欲和自相淫虐的愉快和痛苦。在安琦的作品中,确实暗示了人类与动物活动中的“某种”微妙意义。

她在寻找,寻找那种迷失的,戏谑的,美丽的,幽灵的以及爱欲和死亡之间的“某种”关系。然而,作品中的表述,已经触动了人们一种无声的暗流一样的潺弱,这是让人既兴奋又不安的感官慰籍和自身的缓释。

她记录了那些挥之不去梦愫纠缠的隐通以及美丽的渴望中无力的一种预感。安琦,她一段时间泡在创作捕捉性感的“动物”“人物”之间,她在努力组合并混合成令人忐忑而焦虑的美丽和爱欲,幽灵般的景象。特别在她的纸上作品中运用水彩的流动性,涂画自如,与手稿似的作品主题和手法更为吻合,当她捕捉到瞬间的感觉时候,她是以一种“不完整性”的方式抓住瞬间生命最重要的各种变化中的常态。以这种直接的而且没有“退路”的手稿式和日记式的记录作视觉感受,我认为这样的创作思考更能脱逸过于沉迷强调作品中所谓的“完整性”的误区。

当看完安琦的纸上作品,感性让我渐渐陷入了幽灵般的“境界”……正因为她能感受到在恍惚间触及隐藏在喧闹中的“话语”,而这种“话语”为她以后的艺术创作会增添更多、更具有实践意义和感性闪光的可能性。
                                           
                                             2003、9、2
                                         云南   丽江
                                          邓箭今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