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梅是传统中国绘画领域的一枝新秀,她对中国山水画意境与内在气韵的把握,呈现出一位女性艺术家以自然入画的独特视角。陈金梅的山水题材从传统笔墨中一路走来,是典型的学院派画家。经过这些年来的积累与磨砺,逐渐具备了个人独有的面貌:构图繁中有简,着色清新烂漫,画风洒脱中蕴涵秀美,画面恬淡而富有诗意。综合这些特点可以概括为:“平淡天真”。
作为一名从钟灵毓秀的齐国故都淄博走出来的女性艺术家,陈金梅自幼受到齐风文化的浸润,养成了沉静内敛的性格气质,这也正是她的中国画作品一以贯之的内在气韵的根源。陈金梅学画以来,山东,西安,北京等地的求学之路,受到多位画坛名师的指导, 2003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受教于宋丰光,张锡杰,张望等诸位先生。2003年至2004年,陈金梅跟随工笔画家孙志均先生在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班进修一年。2004年9月,进入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山水专业,师从山水画家曹桂生先生。2012年,中央美术学院姚鸣京教授访问学者。
在西安学习期间,陈金梅专攻山水画,通过临摹经典的方式深入研习了宋、元等各朝代经典的代表作品,如宋代李唐《万壑松风图》、夏圭《溪山清远图》、元代王蒙的《青卞隐居图》等多幅大家经典。身处古都西安这一人文荟萃之地,她也深受长安画派创作思想的影响,石鲁、赵望云坚持以“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理念深深的影响了陈金梅的创作实践,促使她坚持在大自然中体察万物的生生不息,在生活中寻觅创作的灵感。为了增加自己的艺术感受,积累创作素材,陈金梅曾多次赴青海、四川、甘肃、重庆、陕北等地写生采风,在长期的探索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方向和风格。
山水画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士夫以“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南朝宗炳语)的心态进行关照的对象,它代表了这一群体于自然山水中寻找精神家园的理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沉淀为文人画的典型品类,并形成了经典的笔墨章法和艺术图式。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自然与世界的认识似乎与古人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作为山水画观念支撑的“天人合一”说不再被视作一种玄冥的宇宙理论,而成为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人们需要敬畏自然、与万物和谐相处的一种提示。城市化的快节奏生活阻隔了人与大自然之间的联系,也增强了人们亲近大自然的愿望。即使人们不能常住山林,也可以在生活的空间中加入山林图景元素作为日常“神游”的提示物,这成为山水画赖以存在的社会心理基础,而“可游可居”也成为评价山水画的一个重要标准。陈金梅在创作探索中认识到,笔墨当随时代,在当下的时代语境下,山水画的创新首先要坚持“重立神而不废道”的“天人合一”的基本创作观念;而真正优秀的作品所呈现的,一定是自己内心想表达的,并借助一种物象和语言去说出来的东西。她的创作正是对上述理念的实践。
在中央美术学院访学期间,在姚鸣京教授的指导下,陈金梅深受李可染先生山水写生观念的影响。她深入研习“对景写生、对景搬移、对景创作”的“写生三步曲”,并将西方构成观念相结合形成自己的风格.
陈金梅的山水画探索主要是在两个层面进行的。第一,寻找色彩灵性。宋元以降,文人山水画发展为以水墨为主,而色彩表现相形衰落。为了满足当代人的视觉需求,陈金梅在创作中尝试从设色上寻找突破,她大量吸收了维也纳分离派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1862-1918)的装饰性色彩元素,同时更加清新淡雅,强调生活的有感而发,大量研究学习当代西方绘画大师作品,作品墨色淡雅清透,虚中带实,枯润相合,有的繁笔万点层层积叠,色的平涂与点染在和谐中带有灵动,阐释出一个青山绿水的理想家园,有世外桃源般的幽静与神秘。陈金梅的突破还体现在构图和造型上,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图式,从近几年的山水写生习作中,可以看出她在这方面所下的功夫。在对自然进行深入观察和写生之后,她在创作中把自然物的形态转化为画面结构元素,山石树木的外轮廓既是自然形的一部分又是画面框架的结构线,用线条加强了画面结构的意识,作品中点线面的构成元素在画面中形成了饱含韵律的节奏美。画面中方圆曲直相生相应,繁中有简,形式感得到了加强,让主观营造的建筑房屋等物象于随性中透出自然规律,呈现出一种简洁、淡雅的山水画风。
就画画儿这件事而言,不论东方还是西方的画家,都要具备两点:一是有功底,二要有胆识。功底是跨入艺术的门槛,而胆识是成就一位画家的砝码。依我看,陈金梅是一位有极强的造型能力,在画画儿的思路和方法上又比较灵活的一位画家。她立足传统,深入生活,以女性艺术家的敏感与细腻创造了一个平淡、空灵、静谧的诗意空间。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它的语言和形式所表达的都是艺术家对于生活的阐释。陈金梅经常告诫自己,“多去亲近自然,去自然中寻找和聆听自己的心声,大自然总会时不时的帮助你找到属于你的那份灵感和快乐!”在今天这个被快节奏的消费以及娱乐所充斥的浮华焦虑的大千世界里,陈金梅的淡彩水墨创作为我们守住了一丝沉静而淡雅的清气,让观者有机会通过她的作品与自然相遇,融情山水,去寻找最为本真的“自我”。
顾群业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
著名艺术评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