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增钧

1973 生于河北邢台
现居石家庄,任职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油画系副教授,中央美院2009年度访问学者

主要个展
2016 “学院特质-戴增钧油画作品邀请展”,河北师大博物馆
2016 “故事里的风景-戴增钧油画艺术展”,上海朱屺瞻艺术馆
2015 “ 诗性的契合-戴增钧赵洁双个展 ”,烟台美术博物馆
2015 “乡关何处-戴增钧油画艺术展”,邢台书画院
2014 “我是谁?-戴增钧油画艺术展”,今日美术馆
2013 “调侃的背后-戴增钧油画艺术展”,河北美术馆
2009 “世相-戴增钧油画艺术展”,北京宏艺术中心

主要联展
2016 “从东麓到左岸”当代艺术邀请展,麓美术馆
2014  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精品展,法国巴黎市政大厅
2010 “非常印象”中国后生代油画家作品展,今日美术馆
2001  研究与超越第一届中国小幅油画作品大展,中国美术馆
2010  研究与超越第二届中国小幅油画作品大展,中国美术馆
2002  16届新人新作展,中国美术馆
2004  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优秀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2004  今日中国美术作品大展,中国美术馆
2013  巴黎-中国现代艺术精品展,法国巴黎
2009  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北京歌华美术馆
2009 “欲望森林”当代艺术展,柠檬画廊
2008 “非常印象”2008中国后生代油画作品展,北京你画廊
2008  中国当代画廊精品艺术大展,格丰当代艺术馆
2008  2007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北京国贸中心 
2008  香港国际艺术博览会,香港会展中心
2008  “2008“艺术北京”博览会,北京农展馆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欲望花园
· 心中的风景-对最近作品的解读
· 对最近油画新作感悟
· 暗夜前行
相关评论 更多
· 调侃的背后
· 关注当下——另一种方式
· 戴增钧的荒诞与象征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调侃的背后>>
陈力军
   
戴增钧近二年创作的油画作品中越来越明显的充满了调侃意味,画中精心构思的戏剧情节由悖反逻辑引导观众打开一扇审视自我的大门,却并不对自己提出的质疑进行追问,让观众在画面由生活细节混搭而衍生出对精神荒原的思考持续在迷惑之中,在调侃自己的同时调侃观众,在调侃观众的同时调侃生活,调侃已经成为戴增钧油画作品重要的艺术特征。

调侃的词义是用语言戏弄和嘲笑,当调侃涉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时,便有了“黑色幽默”的成份。黑色幽默在上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以存在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的文学流派,与法国的荒诞派喜剧相呼应,反应人与社会的矛盾。“黑色幽默”作为一种美学形式,属于喜剧范畴,却带有悲剧色彩。在技术上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和回忆结合起来,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混成一团,以一种无可奈何又无所谓的态度嘲讽环境和个人的不协调,并把这种不协调放大变形,使它显得更加滑稽可笑,借它来表达作者对社会问题的观点。戴增钧油画作品中有“黑色幽默”的成份,但同时又保留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在不露声色之中温文尔雅地进行叙事,属于典型的“中国制造”。其实,在当代艺术界大谈艺术民族性、当代性如何与世界艺术接轨的时代,单纯就艺术本身论艺术根本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中国油画”的未来势必面临文化独特性与普遍性的融合,以及艺术家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转变两大前提。作为年轻艺术家,戴增钧选择的方向和研究方法及路径,就目前看来无疑是正确的,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作品被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温琴佐•桑福先生所关注的原因所在。

戴增钧油画作品中呈现出来的调侃在玩世不恭之中包含了沉重和苦闷,忧郁和残酷,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1.将严肃暗隐于荒诞之中。戴增钧对于画面调侃意味的狂热追求,体现在从头到脚的精密构思,从标题名称到内容组织,从人物形象的真实到人物行为方式的错位,从画面景物中北宋花鸟山水写意性的提取到画面构成场景的虚幻,无一不是经过长时间精细编织而最终求得的瞬间轻松。用调侃的人生态度拉开与现实的距离,以维护尚存的独立艺术家的尊严,使看似荒诞不经的调侃具有了社会性。2,画面具有隐喻和象征的艺术特征。在“同一条船上的”这幅画中,艺术家画了一个貌似艺术家本人的撑槁男人,船上的乘客则是鸡、鸭、猪、狗等牲畜,这些牲畜虽然和人类同在一条船上,但心里想的肯定不一样,同舟共济也只是在危难之中才可以看到的情景,一旦到岸了,目的地绝对不相同;在“谁怕谁?”这幅画中,一个人和老虎对峙,你说谁怕谁?在这些画面中,其实象征性地隐喻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性,涉及到人性、道德、地位、尊严等哲学命题,关于这些问题的思考,使调侃变的沉重和残酷。3,颠覆传统的叙事结构。传统画面组织原则是给混乱以秩序,而戴增钧画面内容组织则给秩序以混乱,强调幽默与高尚严肃的东西,喜剧和悲剧的因素结合在一起,认真地运用了滑稽、夸张、双关等艺术手法,在自我嘲讽之中传达对社会问题的看法。4,“反英雄”式人物。当代艺术由后现代主义催生而来,自然而然地与生活更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艺术家更关注社会小人物的诉求和自身精神世界的保养与维护,画面中看似疯癫的人与物在现实的反映下,反倒显得格外真实、可爱。其令人可信的程度并没有因为荒诞古怪的戏剧情节而减弱。
   
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幻想能拥有整个世界,但不幸的是,到头来在每个人身上,这个世界只是自己的惟一。戴增钧用他自己独特的调侃方式试图对人的存在方式加以说明,当我们审视“一条船上的”人与小动物同舟共济,“不和我玩”中的人和驴,还有“狗咬狗”、“鱼我所欲也”、“闭上眼站不稳”、“谁怕谁”?等等新作品时,虽然其中有些许迎合特定阶层口味的无奈之举,但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些荒诞不经的戏剧场景中,竟能将调侃背后的真相和深意巧妙地和哲学命题连接在一起,这就是画面中反复出现的同一个裸体男人,用戏谑性地画面形象在迷惑之中暗示观众“我是谁”?

就观看习惯而言,我们一开始就陷入到由“机智”的“混乱”编织而成的阐述圈套之中,曾经的审美习惯被打破,观众的思维逻辑被打乱,我们被一种经过精心构思的戏剧冲突所吸引,并试图借由自己的主观经验和意识去解读真相,随着各种疑惑似是而非地被逐渐放大,我们无法看清作者迷雾后的企图是什么?至此,观众被强行带到由自我审视编织成的第二个圈套,究竟调侃的意义在哪里?由调侃引发的冲突再度让观众陷入思考。当我们将虚幻和现实生活对接,又不能直观地看到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只好在艺术家设置的圈套里自我暗示,自圆其说,相信虚幻和真实之间的确存在联系,在种种假设得以成立的前提下,也相信了画面中的调侃就是生活本身,并朝着不同的方向去解读,戏剧性的调侃得以终结。最后,画面中的调侃强迫观众对自我身份提出质疑,调侃背后的真相竟是生活本身,只不过面对调侃,每个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将变得和画中人一样,脱去伪装的服饰,剩下游离于社会意识之外的内心真实。

在这个物欲横流,人们逐渐迷失自我,逐渐成为机器和媒介的奴隶的年代,能够调侃生活的人,是生活的强者,能够调侃自我的人,是强者中的智者。在某些时候,意识到自我之后的自我,真相背后的真相,调侃可能是最恰当的表达方式。
                                                   

                                                 
于石门空心斋
                                              
2011年12月6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