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杨

1964 生于山东省沂源县

1982 毕业于山东省轻工美术学校
1986 考入徐悲鸿画室
1987 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二画室
现居北京,具象中国油画创作群体秘书长,王沂东油画艺术研究室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流行色协会色彩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兼油画艺委会副秘书长,中国书画院油画创作院研究员,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当代油画院院士
 
主要展览
2018“具象中国—26位油画家作品展”,滨海美术馆,盐城,中国
2018“辉煌历程——庆祝中国铁建成立70周年美术摄影展览”,中国铁建大厦,北京,中国
2017 首届“具象中国—27位油画家作品展”,北京1+1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7“丝绸之路•翰墨通渭”第二届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悦心美术馆,通渭县,中国
2017“中国名家色彩艺术作品邀请展”,中国国际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7“具象中国—写实油画27位名家年展”,天津美术馆,天津,中国
2015“东方彩墨•山东籍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5 第十七届大路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七彩云南,多彩贵州”中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山东展区,山东美术馆,济南,中国
2013 第十六届大路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3 第十七届大路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高玉杨的情感寄托
·  具象写实的思考——观高玉杨油
·  让平实变为灵动——读高玉杨的
· 新一代的写实主义——浅析高玉杨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高玉杨的情感寄托>>
王沂东
 
我曾经多次说过,一位优秀画家的最终成就,要看其对描绘的对象赋予多深的情感,并通过艺术的形式完美地表达出来。从高玉杨的画作看,其情感主要寄托在他对故乡的描绘上。高玉杨的故乡在沂蒙山区,他满怀深情地描述了那里的山川大地和世风人情,并且赋予对象以乐观浪漫的色彩,非常独特,也有看头。他的作品用自然、质朴、真切的笔触抒写出一幅幅动人的故事,细腻而不奢华、淳朴而又不失个性。
 
欧洲有一位作家说过:很多艺术家终生都在描述他们的童年。童年的印象来自故乡,来自生命发生的源头。故乡和童年的印象对画家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如下三点:故乡给人的印象很具体很生动,而不是从单纯的观念中产生的概念,无论时隔多少年,无论在什么地方,回忆起来依然栩栩如生;其次,故乡的事物对于画家来说更多一些质感,这种质感体现在细节上,而细节恰恰是深入刻画的关键;第三,素材需要时空的发酵,离开故乡的人一旦重回那里,会有一种重新被唤醒的艺术灵感。相对来说,一直持续并沉湎于故乡生活的人不容易产生这种感觉,熟视无睹,只缘身在此山中,没有变化的生活能让艺术家麻木不仁。高玉杨在故乡生活了很长时间,后来游历多多,从而获得了更广阔的视野,一旦拿起画笔来,从前的那些生活就会被一一唤醒,并冲击画家的创作欲望。我想,这既是高玉杨画作的特点,也是探讨其艺术动力的一般钥匙。高玉杨是一个感性的人,这在他的作品中能体现出来,像《追月》、《巡天遥看五千年》都充满着自己的浪漫感情色彩。用拥有沉重岁月感的飞着的石碾和纯真烂漫的儿童组成了具有生机和时代动感的画面。
 
高玉杨是科班出身的画家,虽然一度旁骛,但是一旦重拾画笔,昔日的功底就显见出来。强大的精神往往产生巨大的能量,高玉杨始终保持着一股勤奋、拼搏、奋斗的精神,他把这股精神转化为创作的激情和动力,把这股劲儿带到自己的创作当中去。近一两年来,高玉杨的画有很大的进步,不仅迅速恢复了从前的实力,而且有了长足的进步。从心态看,他的才思放得更开了,这是自信的表现。从作品看,每一件都有新想法新技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对于画家来说,惟妙惟肖地临摹前人名作并不十分困难,难的是建立自己的风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并且得到如见故人的亲切感。我相信,持续这一题材的挖掘并保持强烈的感情,高玉杨能够完善自己的风格,并画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