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社会特性之下,文艺的规律常被漠视。 “文革”后的艺术几乎是从负数重新开始,画家要在极度贫瘠的文化条件下自我完善,难以凭借社会积累。健康的艺术环境是有抱负的艺术家们共同累积可分享的思想资源,让后继者有攀登的阶梯,能生出超越之后的喜悦。郝雪鹏面临的,依然是前代画家困惑的,好在未来是他们的。他这些尘封的图像唤起的好像是某种值得追忆的情感,其实更像是在暗示,所有经历的和将要经历的,不见得都值得回忆。所以,做值得被追忆的事情,是人与艺术其同的使命。
王焕青
访谈
王东声:从群体到个体的研究,在你各个系列的作品中,有没有贯穿始终的线索?
郝雪鹏:我的绘画作品关于群体的部分是对当代文化课题产生浓厚兴趣的观念性绘画,总体上这一时期的作品均与“时间”产生意义关联,作品主要有《某年某月》,《某一天》,《合影》,《群体特征》系列,这些系列主要受到照片、影像的影响,画面具有超现实感,虽然时间是其中的概念之一,但是更多的关注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以虚拟的方式再现了群体的在场与虚无。第二部分凸显自然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边缘化,更多的回归绘画本体语言强调个体体验,这一部分主要有《与你无关》《虚症》两个系列。关于群体与个体本身都指引到对人与社会的关注,所以说本质上他们是一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