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恩存
如果对当代艺术整体描述,开始枯竭的不是艺术本身,而是艺术家的精神。在某种意义上,艺术是作为能被理解而存在的,同时,又是作为具有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它是具有精神意义的虚构活动;它的根本品质在于,揭示了人与世界关系的巨大矛盾和张力,并因此将人与世界的思考主题引向纵深。
青年油画家李峰的作品,始终在“人与现实世界”的主题下,体现出一种自我的审视与超越,一种冷峻与哲思的特点。在寻常的现实中,探究存在的意义,因此,在画面中,总是蕴含着人与世界之间存在的焦虑与困惑、思考与表达、情绪与书写,以及审视与超越的挥之不去的永久困惑。
近几年来,李峰以审视的态度、睿智的把握和敏感的眼光,巡睃着自己身边的生活与现象,用自己的身心去感悟和体验,并以当代艺术家的心智和才能,对自己感受到的这一切,给以冷峻的思考与表达——使他笔下的形象符号、空间关系、色彩笔触、文本结构等,都已跃出了文本的传统审美层次结构的关系,在看似有形、显现与确定中,体现的确是深藏在其背后的个人感受与浓厚的情绪;而且,其中最为明显地是,画面在冷峻的平静中,呈现了表现性和象征性——失衡、错位、惊悚、巅覆和荒诞,并且,没有温暖和亲切感,显然,在李峰的艺术整体中,漾溢着的是形而上的气息和氛围。
质言之,李峰的作品,在看似确定的符号空间中,有许多不确定的东西;在看似寻常的平静中,内涵着许多荒诞的玄机;画家所创造的形象、符号及其整合,氤氲着超前的精神追求与先锋的品格,使不无荒诞与不可思议的符号整合,在一种理性与静观中,由表及里、互相沟通、互为条件。
诚如,西方哲学家鲍勃所说:“现代艺术是以几何学为基础的”。在李峰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到几何形体的隐形存在,应该说,对此他是无师自通或不谋而合的。李峰的作品仍以“人——世界——符号”为基本不变的几何结构,并据此制造着画面中的荒诞与怪异、情绪与表现、可能与不可能……,进而体现出他作品特有的价值意义和审美特征。
这无疑是对当代文化语境中艺术规律的重读与新解,艺术自身规律在画家的创造性活动中,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显示出尤待继续发现的空间。
哲思与智性的非概念性和流动转化的特点,以及其兼具的物理与精神的双重属性,使现代艺术能够超越主客观二分式的命题和写实的传统表现方式,得以跨越语言、摒弃有无的界限、游走于精神与实体之间,沟通着主客体、物我、在场与不在场、有限与无限的差别与对立,从而将不可言说的抽象意蕴,通过可见可说的符号带向世界;在对世界真相、本质的求索中,冷峻与平静的符号之诗与思的方式,更胜于由概念、叙事与文学性所构筑起来的逻辑关系。
艺术精神的本质,只能寓于这种现象之中。
李峰艺术的自我审视与超越,在本质上是对“人”的主题的个人阐释,也是一种重返人与现实世界的必然表现,而他的作品正是在对“现象”的营造与理性阐释中,展示出“人与现实世界”的丰富多样的呈现,使人向往着另一层面的人生境界。
尽管如此,李峰作品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感觉要素,并在笔下展示一种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新感觉,因此,他作品的意义乃是一种情绪与精神的象征,它给我们的是视觉的感受而不是情感的煸动。
李峰的作品以明显的时代印迹,给我们全新的视觉感受,令人思索、令人体悟,而它在艺术意义上的“完成”,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最终的目标,而是一个方向,严格的说,李峰的艺术是一种精神行为,因为它关心现实、关心世界、关心人;尽管他偏爱荒诞,偏爱幻觉,但就艺术本质而言——它本身就是真实。
因此,我们对李峰充满期待和厚望!
2015年7月3日于德国科隆
徐恩存,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中心 研究员
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 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