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峥(河北)
1972 生于河北保定 
1993-1995 北京圆明园画家村
1996-2006 北京通州滨河小区
2006-2019 北京798艺术区
2020-2023 天津西开教堂
主要个展
2014-2019 网络艺术项目liuzheng798(instagram Grafiti),instagram app
2012-2014 涂鸦艺术项目 屌丝在798,北京798艺术区
2009 炫目的诱惑,OPEN实现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07 新绘画,robert berman 画廊,洛杉矶,美国
2006 珠子和丝绸,东京艺术工程,北京798艺术区
2002 刘峥作品,loft 画廊,巴黎,法国
主要联展
2016 站在云端 网络艺术展,360App
2016 世界临终关怀与缓和医疗/安宁疗护中国2016)艺术行动,北京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6 艺术郑州当代艺术大展 全球中国,郑州绿地中心
2015 城里散步涂鸦艺术 艺术仓库,98艺术区,北京,中国
2015 新民间转换2015北京798艺术节“推介展”主题展
2014 滨河小区1996-2004,宋庄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 额滴神呐 百神趴,actionspace,北京,中国
2014 中捷艺术展,中捷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3 夜走黑桥,我们说有空间就有了空间,黑桥,北京,中国
2010 靠边综合艺术展,北京宋庄万盛园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7 人脑电脑 Digital soul,北京季节画廊,Joey Art Gallery
2007 中国恋,首尔美术馆,韩国
2007 39 55‘n 166 25"e beijing,archeus'画廊,伦敦,英国
2006 开往北京的列车,willem kerseboom 画廊,阿姆斯特丹,荷兰
2004 在边缘,雅加达,印尼
2004 宣传-毛和可口可乐,巴黎,法国
2002 中国现代化,圣保罗国家美术馆,巴西
2002 巴黎-北京,皮尔卡丹艺术中心,巴黎,法国
2002 金钱与价值/最后的禁忌,瑞士国家银行,波尔,瑞士
2001 新一代,巴黎,法国
1999 跨世纪的彩虹-中国艳俗艺术,泰达美术馆,天津,中国
1998 偏执-腐败分子,私人空间,北京,中国
1996 艳妆生活,云峰画廊,北京,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一个时代的样板究竟何以为继?—
· 眩目的诱惑——刘峥的珠花钱币与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眩目的诱惑——刘峥的珠花钱币与艳俗艺术>>

 

廖雯
 
刘峥几乎是从开始画画就介入艳俗艺术的艺术家。他从1992年来北京,住在当时流浪在北京的艺术家聚集地圆明园,他最早画些有点表现人体,但很快就画不动了,觉得没意思,就不画了。1993—1994年间,一些住在圆明园的艺术家,徐一晖、杨卫、王庆松、刘峥等,聚集起一个以关注大众文化为共识的小圈子,很多想法都是在这些谈话中具体化的,后来成为众所周知的艳俗艺术的发源史。刘峥回忆当时的情形,至今依然有些激动:“当时大家特别亢奋,都觉得不能像以前那样画了,但个人的想法又都不确定,聊就是整理自己的思路。有一次他们在我家谈,我出门了三天,回来一看人没动。一直聊了有两个月,以后创作的许多想法当时几乎都谈到了。后来一想,不能再聊了,光聊一点效果都没有,就决定分头做作品,谁爱做什么做什么,回头再看。徐一晖烧陶瓷去了,我也烧陶瓷去了,就杨卫在画画。可回来之后放在一起一看,只有徐一晖的结果靠近他自己的想法。我的和我原初的想法完全不一样,我觉得这种不合适我,不能用,于是又回头画画”。
 
刘峥画了一些大白菜和美女。那时去圆明园,我们看到徐一晖继续做陶瓷,杨卫画了《中国人民很行》的钱币,王庆松,以及后来也参与进来的胡向东等,都不约而同地在画大白菜,虽然有了一致的艳俗的倾向,但个人的面貌还不鲜明,大约是一起谈论的结果。刘峥的流行美女造型在很大程度上与当时正红的玩世现实主义也没有拉开距离。刘峥自己说:“最后一张,我画了一棵大白菜,背景都是红花。我当时想,一棵白菜都能画就什么都能画了,但是想到什么都能画是有根本不知道怎么画了。我一下就不画了,停了很长时间。大约一年。这期间断断续续画了一些月份牌美女。也没什么特别想法,只是试试”。1995—1996年间,刘峥和其他艳俗艺术家一样,不断地尝试,寻找个人感觉。
 
1997年底,刘峥的作品发生了新的转机,有趣的是,促成这种转机的因素却是一些材料的发现:“有一次逛街,我发现了尼龙被面。平时没有发现那么好看,那天是那个地方要拆迁,那些背面摆在阳光下,一卷一卷都不一样,因为拆迁甩卖,很便宜,当时我一共有两百多元钱,就全买下来了,可也不知道干什么用。完全是工艺的,和你要表达的东西没有任何关系,可有种感觉在。那天又看到一个卖珠子的,那种塑料的珠子,亮得刺眼,我一看就是它!回家把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又不知道怎么办了。我开始沉下心来想要做什么,我最想表达什么。我想起80年代初,我刚上初中,文革刚结束的时候的电影,那时的电影特别有激情特别理想,和文革的感觉反差很大,好像还挺真实。那种很理想,很真挚的感觉给我很强烈的印象,激发了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干什么的理想。这种在当时很真实后来想起来很滑稽的理想主义错位的感觉,把理想完全消解了,我很想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之后,刘峥把80年代初电影的经典剧照画在尼龙被面上,又用塑料珠子绣亮了被面上的提花。这批作品虽然有了些个人感觉,但刘峥要表达的感觉和表达形式之间有一个空白地带没有突破。刘峥自己也不满意:“观众没有直观感受,只是觉得花里胡哨的挺好看的。只有我给别人讲的时候别人才明白,所以做了一年时间我就有不做了。我当时只是想应该减少一些东西,也试验了一些其他的东西。我越是想找到一些有内容的东西,越是表达不出来,最后就干脆放弃了”。这批作品虽然不成熟,但为刘峥寻找个人感觉和表达方式搭了桥。
 
刘峥真正找到个人感觉方式的作品应该是近两年的珠花钱币。如同80年代作为政治和意识形态符号的“毛”,“钱”作为一种直接的爆发和商业符号,在近几年的当代艺术作品中使用的频率很高:杨卫的《中国人民很行》,王强在画布上的画钱,王晋把长城砖画成美元,林一林把钱砌进墙里,徐一晖用陶瓷烧的镀金的钱等等,反映出1990年代中国社会,从政治化向商业化的大幅度爆发式的转换。刘峥做钱也是这种社会转换的产物:“反正什么东都要钱,现代人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不如就直接做钱吧。”尽管刘峥说他在制作时“尽量减少主观印象,接近真实的钱币”,但塑料珠花天生的光亮、粉气、廉价感,与真实钱币的严肃、精细、淡雅之间,繁复制作的手工感,与真实钱币的高质量印刷构成巨大的反差,使这些珠花钱币发散出一种眩目的诱惑,滑稽俗艳,亦真亦假,亦实亦幻,将短期内金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以及由此造成的心理上的畸形改变,直接呈现出来。 
 
刘峥的珠花钱币,还有一点我感兴趣的,是他的制作很女性方式。他的一张珠花钱币小的大约四、五万,大的大约七、八万,珠子是一颗一颗穿的,天天做,一天八个小时,一张要一个月,小一点的也要半个月。如此大的繁复的手工制作,在男性艺术家的作品中很少见。刘峥谈他制作时的感受:“制作的时候什么也不想,手一直在动,脑子就不用动了。一般要歇歇,做一段就烦了,一旦做进去又收不住。手工干活就代替人思考,脑子越做越空白,最后就什么也不想了”。近年来繁复的手工制作在女艺术家作品中屡见不鲜,她们也有和刘峥同样的制作感受。美国1970年代,由女性开创的、把女性手工和工艺引进高级艺术的“图案与装饰运动”,曾经造就了几位大师级的男性艺术家。在中国,把女性方式引进艺术创作的,刘峥是少有的成功者。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