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文龙
编者按:近期,青年艺术家李若姮最新创作的“城耀”系列作品在北京798艺术区亘画廊展出,本次展览由美术批评家王春辰担纲策展人,展出了李若姮的多件新作。李若姮在该系列作品中,通过多元化媒介呈现了她过往旅居的不同城市(北京、麦德林、洛杉矶、巴黎、墨西哥城、米兰……)的记忆,亦展现了她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城市文明与社会经济的深度思考。
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媒介艺术的独特性在于它能够打破地域性的文化差异,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艺术家可以通过综合材料、摄影、装置、数字技术等多种媒介,将个人记忆与全球议题交织起来,创造出既具有地域特质又具备普世价值的艺术作品。正如批评家克莱尔•毕晓普(Claire Bishop)指出:“多媒介实践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对传统的扩展。它允许艺术家将不同的媒介特质整合为一个整体,从而更深刻地探索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在李若姮的《城耀》展览中黄金与珍珠作为传统财富的象征,被赋予新的文化与哲学意义,创造了一种视觉冲击与批判并存的当代叙事。
在当代青年艺术家群体中,“90后”艺术家李若姮的创作极具开放性、多元性,且蕴含深厚的人文精神,而其作品的特质来源于她多年在全球不同城市的旅居经历,以及她所秉持的游历式、项目制的创作方法论。如今,李若姮已走访了20余个国家,其脚步遍布欧亚大陆、南北美洲以及非洲,包括她之前在巴以地区做战地记者、在马达加斯加支教的经历,都让她的对世界、对生命的认知更加深刻。在她的艺术创作中,以开阔包容的国际化视野去记录,以共情去思考,通过作品反映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境遇与时代变迁。
李若姮的“城耀”系列,灵感来源于她的自身经历与感悟。早年,李若姮在美国求学和生活,到访了美洲的诸多国家与城市,而近年来她又以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为契机,游历了欧洲的很多城市。不同的地域文化在她的思想中形成了‘文化母本’,她用不同的‘母本’ 进行比对,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视角,并用艺术的语言将之描绘出来。 正如法国哲学家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所言;“我们旅行,不是为了去到某个地方,而是为了理解我们从未真正理解的事物。将我们从日常生活的种种限制中解放出来,让我们重新定义我们的生活。”在旅途中,她将自己变成了一把世界文化的尺子。用这把思想的尺子去探寻生命的意义,在哲学的瀚海中锚定价值的坐标。用这把艺术的尺子去创造新的观念,于作品的表达中采撷灵感的芬芳。用这把生活的尺子去度量人生的维度,在每一段旅途上追寻文化的踪迹。
她创作的《城耀》系列饱含全球化的国际视角。在《美国——洛杉矶》中,她用不同大小且形状不一的珍珠表现洛杉矶的活力与多元性。她的创作不仅关注城市的外貌,还用艺术语言捕捉城市的精神状态。又如,对巴黎的诠释则更多地聚焦浪漫与怀旧。《法国——巴黎》通过玫瑰金色珍珠的染色技法,将街景与星空融合,传递了这座城市的诗意。她巧妙的运用多媒介的属性,集合创作的直觉,塑造城市议题下的可见不可见的文化变更与融合。作品中有人工珍珠,有天然珍珠,对应人造与自然,即世界发展的可控与非可控。这也是城市与文化碰撞中的一个特性,引发对当代对城市的定义的思考。作品中的珍珠在这里一方面形成了图像,另一方面也象征了一户户的人家。当夜幕降临,一户户的灯光打开,宛如珍珠造就出的城市夜景。
《曼哈顿时代》是以金箔为主要媒介的作品。材料代表了物质的隐喻性,也是多媒介创作的特点。当代城市化不是一个以个体进行主观定义的问题,因为个体的差异性会产生评判角度的偏差,但城市化的属性是可以表达的。黄金自古以来就是财富与权力的度量衡。它能代表所有城市产生的一些明显共性。作品中的金银铜箔代表了价值和生活状态的复杂性。
城市生活充满了欲望与机会。人跟人的碰撞、思想跟思想的碰撞、价值跟价值的碰撞,提供了每个人更多的可塑造性。当代城市具有多元性、创新性、消费性、全球化与本土性交融等特点。每座城都代表一种独立的生活哲学和生命哲学,供当代人挑选和参考不同的生活方式,由此让人们共同审视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身份认同。作品间珍珠与黄金的光芒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城市文明与社会经济的交叉,两种多媒介材料完成了展览《城耀》主题的场域构建,展现了全球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它将带观众穿越时空,体验一场非常规意义的“国际都市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