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君
初看苗瀚文描绘的种种“背后”,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许多美术爱好者在书本上的涂鸦,古装女子,长袍长发,无一例外也是背后,不画正脸是因为不会画正面,面部的描摹对于年幼者来说无疑是困难的,后来才知道人的脸应该画成椭圆,开心的时刻嘴角向上,悲伤之余嘴角向下,同时也才知道人的面部在心理层面反映人的情绪。然而,当我们更多地开始或依旧热衷于对情绪进行面部刻画时,苗瀚文已背其道而行之。
《浮夸背后》系列作品中细致的特写让人印象深刻,女性臀部的外形,肩胯扭曲的力度,甩起来丝丝分明的长发,指甲油的形状,世俗的纹身和字母,以及牛仔裤的质感和厚度,一笔一划尽落实处,毫不含糊。苗瀚文本科期间在湖北美术学院研习工笔画,本科期间的创作已经出现了对女孩背后的描绘,他试图用细致的刻画和颇具侵略性的构图,引导观众察觉画中主角的面容和内心,然而当观众即将体会之际,发现意欲了解的人事蹊跷地在苗瀚文极端的设置中消失了,试图从画面中看清女孩的脸并了解她的心,和试图盯视女孩的背后局部并想象她的脸是同样的软弱无力。
相对于不可见的内里,外在总是后天的,因此表现出来的,只是相对固定的外相。不管画中女孩做出什么动作,穿戴什么衣物饰品,那也只是皮囊而已。在今日社会,人越来越狡黠,如果作为外在的衣着,不能代表个人的心性,那么作为表皮的容貌,也不能说明什么。所以,不论是画挂着的衣服,还是裸露的小腿,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或者说,描绘衣物同描绘裸体一样,不会对角色的塑造有任何帮助。所见仅仅为所见,所绘仅仅是顺随机遇或任凭兴趣。正如苗瀚文自己所言:“故意抹去人的表情,将人变成了衣架,面貌不再是唯一的核心,而成为普遍意义上的特征,体态变成了物欲的追求存在”。
苗瀚文在英国留学研习当代艺术期间,还创作了一批色彩绚烂沉着且偏于抽象的、但还保留了山体形状的作品,虽然运用的是西方油画材料,但画面具有强烈的水墨氤氲感,抽象绝非完全的抽象,它也是对社会现实状态和自然环境状况的记录。相比之下,苗瀚文的抽象作品,无论是手法、造型,还是色彩、颜料,都与之前的人体描绘拉开了距离,如果说苗瀚文以前的作品是深入的做加法的对细节的刻画,那么他的抽象作品则是尝试着将所有实在一一放逐,成为对澄澈的精神的刻画,构成景物的只有明艳或暗淡的色彩,以及松散、翻滚、绽开和流淌的笔触。
总体而言,苗瀚文作品中不管是成团成雾的色块,还是经由笔触一针一线缝制的牛仔裤——此两种不同的绘画方式,都不再遭受形式的奴役,而他画面里不断莫名其妙地闯入的纸飞机,正是不同作品之间的联系。纸飞机作为他个人的标识,也曾出现在他本科期间创作的作品里,后来,苗瀚文遭遇冰岛火山喷发,他计划抵达的欧洲机场关闭,因而不得不滞留香港机场一周,纸飞机作为苗瀚文的艺术标识,表达他个人对环境改善的愿望,纸飞机如同一个具有精神指向的纽带,从这里飞向那里,虽然它的出现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毕竟纸飞机不会依照人们指定的方向前行。
苗瀚文的作品择取了超现实主义的因素:毫无关系的物件似乎显得生硬的组合,不合理的透视,不祥的投影,人物肢体在空间中的隐遁,局部的真实感伴随着整体的莫名其妙,作品甚至没有叙事的背景空间。有研究表明,中国水墨画的传统,一直是通过笔墨语言对眼睛所观察到的世界进行篡改,以超越世俗的诗性审美替代日常经验的观看结果,而超现实主义由于它的非再现原则,与中国传统水墨画超越世俗经验的追求相当接近,因此今天的超现实主义和传统水墨追求完全能够合二为一,营建出一种东西方混融的诗性审美。苗瀚文由于他学习传统工笔画和西方现当代艺术的经历,他试图探索一种既不同于中国古人,又不同于西方今人的新型作品,所以他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这样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既能够回溯中国传统,也能够衔接西方现代,同时又吸纳和转换当下经验,比如苗瀚文画的《80后小夫妻》,似乎右边画中的丈夫在开枪,左边画中的妻子在收枪,中间则是一把并没有被丈夫握住的手枪,画面具有一种游戏的心态,苗瀚文出生于1985年,很容易把握80后这一代人的特征。
直观地看,苗瀚文的作品画面看似整体,其实是中断的,或者说,看似中断,其实是整体的。他把完整的对象分散到不同的画面中,比如把女孩的完整身体分成几个独立的部分去描绘,可以说,部分或者说画面的结构配置,甚至比描画的女孩更加重要,而恰恰中国当代水墨最新的趋势正是摆脱跟日常经验息息相关的再现,转而把画面的结构配置作为最核心的工作区域,这才有可能使中国当代水墨确立自律性。也就是说,苗瀚文画的不再是女孩,他作品的意义也不完全在于女孩,而是通过他的作品所传达出来的苗瀚文的内心对以女孩为代表的这一代人的个人感受。
对苗瀚文来说,把原本毫不相关的事物组合成一种具有强大结构关系的整体,或者是把原本紧密关联的整体化解为看似分离实则粘合的不同部分,都是饶有兴致的事情,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苗瀚文将在他的艺术世界里继续他有效的探索。
2014年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