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楚群

1998 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

2009 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2012 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
现居北京,为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北京人文大学书画学院特聘教授,墨品定制签约书家,北兰亭书友会会员,北京君乡书院副院长兼艺术总监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梦里荷塘
相关评论 更多
· 清雅芙蕖 翘楚群芳——读汤楚群
· 莲花之美
· 荷塘.弥幻的乐章
· 若梦 ——汤楚群作品印象
· 羡鱼
·  湘情楚韵——汤楚群山水画印象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湘情楚韵——汤楚群山水画印象>>
汤楚群的名字有着明显的地域标志。古楚地有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态,那么鲜明,令人赞叹。楚群是楚人,身上也有着与其出身地相应的气质与活力。楚群致力于中国画,多年来矢志不移,多方探索,他笔下的题材与风格不断变换,呈现了他的探索历程以及对自我的不断审视与检讨。年届四十的他突然将一大批作品展现在我面前,全新的形态与风格使我意识到,这批作品对他的重要意义,他找到了内心深处真正想要表现的内容与相应方式。
人最初的生活环境会在记忆的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人们会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不经意间想起,往往是那么清晰那么明朗,如在目前。这是难以割舍的深情所在。楚群上大学即离开故乡,多方求学,对于绘画有着自身的要求与期待。我们面对古今中外艺术巨匠的作品时,会下意识地去靠近与追逐,丰富多彩的天地使人应接不暇,同时也会在其中迷失自己。艺术家不应过早地在某一个风格类型驻足固步,这样才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但是也不能天天换花样,缺乏持续性,这样会缺乏积累,随时间而耗费精力。最难的是找到自我内心的真正情寄所在,并且以合适的手段与方法展现在画纸上。楚群一直保持着艺术的敏锐感觉,他在面对世界与他人作品的同时,开始自问自索。他有属于自我的言行风格,真诚是他的品质,有一说一,有所感必然要告诉你,这种淳朴是其绘画风格的重要基点。要表现想表现的对象与情感,多年来不断追索,现在的作品有种蓦然回首的感觉。作为艺术家的他,在现在的年岁上已经体悟到了那份牵心的情愫。
一、湘色
我把他近作的一个特点概括为“湘色”,这是简单直白的说法,也是一眼可见的印象。“湘色”以“色”为重要特征,故先谈其“色”。中国绘画的色彩是“随类赋彩”,按照阮璞先生的说法,“随类赋彩”与“应物象形”对举,“随类”与“应物”“互文一意”,因此“随类赋彩”与西画中的光照之下的色彩规律没有任何关系。中国画的色彩更表达一种意念中的物的色彩,但不是物的固有色。色调是与内心感念相关的。楚群这批作品中的色彩极为丰富。画幅中面积与体量较大的有烟霞、云水、山体和土壤。调子偏冷的以蓝绿为主的是云水,以黄红为主的调子偏暖的是烟霞,山体土壤往往略施淡彩,居于其间。楚群擅长以前两者中之一为画面主导,来营造画面色彩基本氛围。他对色彩的表现自由性还呈现为烟霞、云水的交融互变,使得画面色调变化无常。画幅中小景物的色彩变化也是极为重要和微妙的,建筑与墙体往往呈现为黄橙色调,与其固有色密切相关,但决不一味平涂,在窗、门、柱等不同部位施以不同的色相与明度,同时适当地覆以不同的淡墨,以改变色彩的纯度与质感。植物的色彩也极为重要,楚群对于树冠色彩的选用,或兰、或绿,或红、或橙,与房屋建筑相掩映,与烟霞云水相交互,呈现极为微妙而又靓丽奔放的色彩效果。楚群对于色彩的施用方法也极为讲究,以染为主,辅以写,在处理色彩关系时更见水色、水墨冲撞的独特效果,在以石色向水色叠加上,更呈现一种通透朦胧的景象,使整幅作品呈现瑰丽而玄妙的色彩效果。
二、湘景
所谓“湘景”是楚群作品画面的景物形态与特征。湖南有着多样的地貌特征,有着丰富的山水景观,因此以一种景物类型来代表其景物风貌是困难的,但是楚群所作的画面景物却是其中地道的一种。楚群出生成长于洞庭湖畔,对于这种湖畔的景象了然于胸,自小刻印在脑海的深处。多水多雾是此地重要的特征,水雾在朝霞夕晖中会呈现变幻的色彩形态,这是构成画面中大面积色块形象的主体。这个基本特征也是其水墨冲撞、冲染手法的现实依据。长年湿润的土地山峦,植被丰满,难以见到具体的山石起伏、凹凸,因此难以以传统的皴法来表达与呈现,楚群画面中的土地也就无从着线了,更无多渴笔可见。湖畔植物种类丰富,在这里长年得到不断的水分滋养,总体特征是树冠丰茂。乔木高大,灌木簇拥,更有水际植物忽高忽低、忽聚忽散。楚群在表现树木时以勾写和圈画为主,这两种方法是传统山水树冠的基本表现方法,但是在楚群的笔下有了新的形态。他的新形态是由勾画后以色、墨的染绘形成的,大致有三种情况。其一,是“色不碍墨”的传统处理法。与传统处理法略不相同的,不是用笔对每一个勾画出的封闭形逐一点画色彩,而是大面积大笔染画,并且往往将色块溢出勾写的树冠形体之外,呈现勃郁的生机。其二,用色浓重深沉,或重色与墨相掺。这种处理法往往将勾画树冠的笔触淹没,若隐若现地呈现其间。其三,以石色颜料施绘,分深浅浓淡。具有覆盖性的石色处理法,往往使整个树冠有种瑰丽虚幻的感觉,他的处理还往往将色彩自然地由树冠的施绘向树外的云水延伸,使树木与其所处之境关联或浑然成一体。建筑的形态特点是明显的,而楚群对于桥廊梯阶的搭建与正侧高低的房屋围墙相配相合,在色彩与形体上具有独特的变化与韵致。适度的变形以及略加夸张的中国式视觉处理,与云水、山土以及植物的随机配合,营造了一个瑰丽而变幻的景物世界。
三、湘韵
“气韵生动”为谢赫“六法”之首,气作为能量,其运动是生命的根源和表现,在画面之中的形象必然是具体的生命态,整幅画面则是更大的气机生态。由“气”的角度看画面中各处、各物间是一种动态的关联,虽然画面是静止的而其中的气脉是活泼的、活动的,这样,画面中的各部分才能在审美上形成关联,在这个前提之下才能有“韵”的呈现。刘承华先生指出“气流转而生‘韵’,流转而又见出节律方会生出‘韵’”(刘承华《从与意、味、气之关系看中国艺术中的——“韵”在诸要素中的生成》),“节律”即由具体的形象关系所形成。他又指出:“一切的艺术创作都应该从生命(气)的体验起,而以‘韵’的展示终。”(同前)楚群画面所表现的“韵”是极为独特的“湘韵”。如前所述,楚群以独特的笔墨、色彩呈现“湘色”“湘景”,这是由其内心对于此种景色的深层记忆与当下表现需要所决定而形成于纸上的,画面中的云水、山土、植物以及建筑共同呈现了瑰丽的生机,同时形成了画面的独特韵律和韵味。尽管画面中多虚处,但是此虚中仍然是意趣丰满的,这种表现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与传统文人画趋于“无”的呈现要求不同。无论画面是斗方、横幅还是竖幅,四边对于画幅内在景物都是一种限制,从景物布陈的角度看,每幅画似乎都只是进入取景框的那部分,实际呈现时又给人以对画内物象运动的制约感,因为画幅之边并非纸本色之“无”,而是被施以色彩的“有”。画幅内部的色块,物象的刚柔、虚实,以及景物的前后推陈都是有机的关系,富于生命感的情调与意味,而四边的作用则是一下子使画幅整体更为紧凑,意象更加鲜明,而内在的“韵律”更为明朗。
以上的表述只是我个人对于楚群近作的认识与解读,面对作品,语言是苍白的,也是有限的,相信知者一定能够在画面中发现更多,回味更多。如果我的述说能为大家认识与理解楚群的作品给予一定的启示与思路的话,就知足了。
 
                                           丙申夏海昌查律于京华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