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兴

1986 出生于辽宁辽阳
2009 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
2018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版画专业,获硕士学位
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

主要个展
2018 暗物质——王洪兴作品展,中国人民大学美术馆,北京,中国

主要联展
2018 第三届中国版画大展,中国版画博物馆,深圳,中国
2018 版画中国——当代青年版画作品展,全国巡展
2017 北京卓越艺术人才培养高校联合展,北京劝业场,北京,中国
2017 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7 第一届“青年创作杯”作品展,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7 第四届中国西安国际版画工作室学生作品展,西安美术学院,西安,中国
2017 多维度•第二回当代艺术邀请展,山水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7“美院力量”——视觉艺术展,艺泰空间,呼和浩特,中国
2017 绘画本体研究展,重庆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7 时间总结:王家增&他的学生们,悦馆•观澜湖艺术生活空间,北京,中国
2016 学院版画技艺传承的内省与外拓研究展,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北京,中国
2016 绘画本体工作室研究生教学实验展,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展厅,北京,中国
2009 2009年度“罗中立奖学金”作品展,重庆美术馆,重庆,中国
2009“巨人杯”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9“开放的表达”——2009上海青年美术大展,明圆文化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2009 中韩版画展,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沈阳,中国
2009 雪泥鸿爪——青年版画家推荐展,红玫瑰白玫瑰现代美术中心,北京,中国
2008  版画系05级创作作品展,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沈阳,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心灵深处的幽暗之物——王洪兴主
· 未知的引言:关于王洪兴的绘画
· 黑暗中的下沉者
· 关于黑暗的表白——看洪兴的画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黑暗中的下沉者>>

王家增
   

面对洪兴所呈现出的作品,作为他的导师和艺术家,我感到由衷的欣慰和欣赏。他艺术创作的起点是比较高的,本科毕业作品铜版画《樂?在其中》系列纸牌就获得过2009年“罗中立奖学金”。这套作品在艺术语言、装帧呈现方式上有着独到之处。在本次名为《暗物质》的展览中,他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参加研究生毕业展,而是系统地梳理了2009年以来尤其是近三年的创作脉络,我们能够看到他创作中的每个重要节点以及实现过程中的复杂路径。
 

如果按照当下学院体制的严格分类来讲,他一直是版画专业的学生。但他所采取的创作形式是非常多样的。其中包括版画、油画、丙烯、纸上综合材料等等都做得得心应手。他以版画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去“布局”多种媒材的创作。在空间关系、色彩关系、语言形式的处理上以及对媒材的把握上、偶然性的掌控上都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
 

洪兴似乎是个“矛盾”的人。他表面戏谑调侃,内里严肃执着。作品梳理得条清缕析,而他的画室却常常像“车祸现场”。他的创作时常处于被“打断”的时刻,因为在抵达下个目标的过程中创作总是伴随着持续地思考,反省,体悟和再思考,就像一次次“暗夜飞行”。白天的喧嚣褪去,黑夜就是燃烧后的余烬,他逡巡在黑色中,在幽微之处触碰生活袒露出的底色。他希望自己是个“发光体”,或明或暗,照亮自己的路。生活、观看、阅读、看电影、听音乐,迷惘、纠结、挣扎最终在他的作品里体现为画面上的生命力,演变为一种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所以看他的画能感受到一种碰撞,一种矛盾感,这份矛盾感也正是表现力的来源。正如溺水之人才会在求生时猛烈地扬起头,虽然死亡的力量拽着人向下,他却向上看,而这个向上的挣扎正意味着死亡,意味着下沉。这是这样一种充满艺术表现力的矛盾感。
 

为什么在黑暗的深渊中生命反而在场?反而被凸显出来?艺术史上有许多将黑色运用得很好的艺术家,比如格列柯、苏丁、贝克曼、基弗……黑色是个充满了巨大可能性的颜色——冷酷、神秘、哥特、诱惑、庄严、死板……我方才例举的几位画家,他们的作品都不可避免地涉及死亡、命运、挣扎、毁灭、再生等极为厚重的主题。从这个角度讲,洪兴一直关注的“暗物质”,那种人在黑暗中挣扎也好,蠕动也好的状态,恰好与之暗合。所以对黑色的运用是他画面中不能被忽略的一点。


其实每个创作者都会有这样一段过程,如果能够“走出来”,那么就离发现自我更近了一步。我觉得这段迷惘的过程在创作上给洪兴带来了一些相对好的影响,他对自己创作的把控更加有力和清晰。他一直在不停地学习,而不是留恋在过去的状态里。可以说,他是一直有强烈的探索欲的。但同时他也明确地意识到了“纵深下沉”的重要性。艺术创作一定是个下沉的过程。正如梅尔维尔所说:“我喜欢一切下沉的人。任何一种鱼都可以浮近水面,而只有大鲸鱼才能下沉到5海里或更深的地方.....自古以来,思想的下沉者总是双眼充血地回到水面。”原句是说思想者的,我觉得对于艺术家也是同理。然而如何下沉,又如何回来,这是个艰难的过程。沉下去,就沉底了,回不来了,也不行。这个度如何把握?当然,这不仅是洪兴作为创作者可能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也是我们作为艺术家,作为一个共同体,所要一同探索的。
                                           

2018.3.27  台湾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