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冰

1967 出生于黑龙江
2008 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
现居北京,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徐悲鸿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展览
2017  中国当代著名画名家邀请展,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2017  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成果展,北京炎黄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6  中国当代著名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马里兰州,美国
2016  第二届全国花鸟画展,扬州市美术馆,江苏,中国
2015  日本北海道国际水墨画邀请展,札幌美术馆,北海道,日本
2014  日本“春节祭”距离与状态-中国著名画家邀请展,富士吉田美术馆,富士吉田市,日本
2013  中国人民大学与美国Kean大学教师联合展览,肯恩大学,美国
2013  迹与魂—当代中国画展,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东京,日本
2012  应邀赴墨西哥参加中墨建交40周年庆祝活动,墨西哥
2012  获首届黄胄美术奖,北京炎黄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1  九宫阁青年实力派画家提名展,青州市书画艺术城,山东,中国
2010  绿色和谐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昌邑绿博园国际展馆,山东,中国
2009  中直机关国庆60周年书画展,北京民族文化宫,北京,中国
2008  纪念郭味蕖诞辰一百周年全国著名花鸟画家提名展,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北京,中国
2008  二十一世纪青年实力派画家提名展,齐鲁美术馆,山东,中国
2007  文化部青年美术家赴台湾交流展,台湾  中国
2006  第三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广东顺德展览中心,广东,中国
2006  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大连会展中心,大连,中国
2005  长江颂全国中国画提名展,张家港博物馆,江苏,中国
2005  第六届全国体育美展,南京博物院,江苏,中国
2005  第二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太阳城美术馆,广东,中国
2005  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画展,民族文化馆,北京,中国
2004  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齐鲁美术馆,山东,中国
2004  第十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3  全国中国画展,安美艺术会展中心,安徽,中国
2003  第七界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美术书法展,银川宁夏体育馆,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国
2003  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北京二十一世纪剧院,北京,中国
1999  第九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1994  第八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学术型的花鸟画家
· 淡极始知花更艳——解读吴冰的工
· 渐进成熟的“吴家样”----漫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淡极始知花更艳——解读吴冰的工笔花鸟画艺术>>

文/ 程万里

有人说:诗宜清,画宜淡。看到吴冰的花鸟画,开始对这句话有了一种真切的体悟。稳健细整的用笔、凝重恢宏的格局、清渺悠远的意境,整个画面给人以恬淡素净的审美享受,仿佛于喧嚣燠热的夏日看见一朵静静绽放的雪莲。作为当代中国花鸟画坛青年一辈的领军人物,吴冰,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极的求索精神,构筑出独具个性的工笔花鸟画艺术风格。

芦雁是吴冰喜欢表现的主要题材。古语云:“洁者咏梅,旷者咏鸿。” 东方美学中有一种特殊的概念——比德为美,即通过主体的各种审美心理要素的积极活动,来揭示审美主客体之间伦理道德、精神品格或情感的某种同形同构或异质同构。《论语•子罕》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荀子•法行》云:“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比德使人在画家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中直观自身,是自然美产生的重要途径,同时又使人与自然之间出现精神性的审美关系,自然界成为人的审美对象。鸿雁即因拥有诸多人格化的象征意义,常被寄予爱国之豪情、乡思之愁意,以及对爱的忠贞不渝。在飘逸摇荡的苇叶里,在漫天飞扬的芦花中,吴冰的芦雁形象极尽“优美”之能事,轻盈、雅致、秀丽绝伦,将萧瑟荒寒的秋冬景象化为一派宁静与和谐,但同时又充分表现出对生命坚忍与执着的赞美之情。不仅带给观者恍如漫天白雪笼罩四野的旷者情怀,更深刻地传达出画家对生活的感悟以及由此而折射的画家内心深沉的生命情调与审美意味。

吴冰的花鸟画也大得虚实相生之妙。笪重光《画筌》云:“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清冷淡渺的寒塘雁迹是吴冰全景花鸟画的卓越风仪。他巧妙运用全景构图的空间意识,编织成一幅又一幅既丰富又空灵、既繁复又单纯的画面,充分体现了大自然的和谐统一。画家的眼睛不是从固定角度集中于一个透视的焦点,而是流动着纵观上下四方,一目千里,把握全境的阴阳开阖、高下起伏的节奏,正如同《中庸》所言:“‘《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而水陆禽鸟的精心安排,点出了画眼所在,使寒意的空间有了生命的呼吸,宁静而不张扬、安然且自得其乐地点缀着这一方画属于它们的世界。正是这疏处极疏、密处极密的图式,使其画面具有无边的生意,传达出画家无限的深情,令人油然而生宋人张孝祥在其《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中发出的感慨:“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玄学对无限精神境界的追求,还是佛学对客观世界的虚无观念,都没有导致对“象”、“形”的绝对否定。因此即使中国绘画极端重视精神却也并未放弃形、象这一具有重要而稳固特征的哲学渊源。吴冰作为一个工笔画家,拥有扎实的写实能力,手法精到而一丝不苟,处处“交待”,处处“坐实”,状物精微,绘象尽致,严整中有变化,古朴中含韵致,尺幅中的一花一叶一枝一槎都被精心立意巧妙安排。但同时,他并不单纯地满足于物质的形似和现实的魅惑,而要去追求凌驾于自然之上或超越自然的另一个深邃的精神所在。他大胆地摒弃了传统工笔花鸟画追求的色彩眩目华美,转而表现物象恬淡素净之美。《易经》中的《贲卦第二十二》说:“上九,白贲,无咎。”此言上九居《贲》之极,“贲”道反归于素。贲本来是斑纹华丽、绚烂的美。白贲,则是绚烂又归于平淡。事物以“素”为饰,则见其自然真趣,为纯美至极的象征。这正如吴冰把工笔花鸟画中的色彩斑斓转为轻烟淡彩,是为了展露出花鸟画物象的本色的美,亦即本真的美,从而完成对物象本身的超越和升华。

三国王弼《周易略例•明象》中有言:“夫象者,出意象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如象,尽象莫如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博士画家吴冰则是用审美的眼光发现和捕捉物象的个性、特征乃至情调,并运用自己的技巧在画面上加以展示,表露自身对大自然、客观物象以及社会实际的认识和体验,从而传达审美意象,抒发审美感情,反映审美趣味,寄寓审美理想。正如同黑格尔在《美学》中所言:“把每一个形象的看得见的外表上的每一点都化成眼睛或灵魂的住所,使它把心灵显现出来。” 由此可见,一幅好的作品不仅仅是吴冰在技术层面的精湛制作,更是他全部学识、技法、情感乃至修养的真实记录。笔墨本无情,但运笔墨者不可无情。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造和发现,而艺术的根源则应来自真心。心神高远则笔墨深厚,心境广阔则气韵旷达。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又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毋庸置言,吴冰追求的是“无人之境”,表达的不是“行神如空,行气如虹”的劲健,而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的冲淡。意境虚寒缥缈、清逸幽远,蕴藉着丰富多彩、值得深思的精神内涵,从而使作品散发出令人品评不尽的艺术芬芳。

在当今西方思潮的强烈冲击和人心日益浮躁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将中国画转化为以西方意识形态为中心的纯材料游戏和观念性装置,希冀哗众取宠,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吴冰,一个学者型画家,却能保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在把握中国画本体特色和那些形成中国民族审美心理结构的恒定因素的前提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所谓画为心声。淡到极致意更浓。吴冰与众不同的工笔花鸟画艺术风格恰恰深切反映了他内心的淡定和坚持。

                                       作者系: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
                                                      丙戌年金秋写于金陵玄武湖畔思勤斋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