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室,一台老旧的电风扇不知疲倦地转着。此时一年中的盛夏即将来临,6月末的江南闷热黏腻,又带着梅雨时节特有的潮湿。王承东在对面,薄薄的烟雾中显露出他清矍的面容。这个下午,我们就坐在他画室的椅子里,喝茶,聊天,谈这里看见与看不见的一切,以及他眼中当代艺术的孤独与寂寥。
他离梦想很近,离现实很远
方山艺术营位于江宁区吉印大道3789号,从前是民兵训练基地,如今已成为南京当代艺术画家村。我们约好时间一路驱车过来,沿途几乎看不到人烟与车流。道路两旁是青绿的树木,间或有风穿过树梢。
艺术营的院子很大,很空,零星的几辆车子随意地停在水泥路上。王承东的画室在二楼,沿着长长的廊道走到头,这便到了。画室里没有开灯,自然光线流转变换着,忽明又忽暗,隐约看到一个人在忙活什么。随即,听到他声音清亮地和我们打招呼,然后从一片阴影中走了出来。
瘦,黑色衣衫,衬得皮肤很白。
不得不说,他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很不一样;甚至和照片上也不一样,非常不一样。
从《失梦》到《残荷》,再到《切片》系列,我以为画出这样作品的会是个苍老而冷漠的人,可能还有些愤懑和抑郁。但真实情况却截然相反,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并且开朗洒脱,不拘小节,拒绝我们用尊称,坚持互相以“你”称谓——事实上,在他轻松随意的氛围带动下,五分钟以后,我们便开始欢快地向他吐槽,拍照的时候不应该那么严肃。
托里安诺说:“贫穷是一切艺术职业的母亲。”张爱玲9岁时最想做画家,后来看了一个画家穷困潦倒的故事,大哭一场,从此心里的画家梦就破碎了。张是一个很有金钱意识的人,所以作家这个职业比画家更适合她。王承东说,一个对物质有很高需求的人,是不会成为真正的艺术家的。艺术家除了对艺术有欲望,其他什么都不该多想。
什么都不想的后果便是他曾经一度吃不上饭。1988年毕业以后,他被分配到单位工作,那是一份令人羡慕的闲差,吃喝玩乐不用做事,但和艺术没什么相关,那几年,他旷工、迟到、早退,无所不作,直至最后开心地辞了职。辞职以后开了一家广告公司,想在养活自己的同时还能画画,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一心二用始终不能两者兼顾,2000年,在公司经营不错的情况下他“愉快地关掉了公司”,并且谓之曰“关门大吉”,还专门为此请朋友们吃了一顿饭。于是,他成了无业游民,无业意味着无收入,无收入意味着吃不上饭,吃不上饭意味着也画不了画。一次和南艺的朋友一起喝茶聊天,说他们那里正缺像你这样有经验老师,王承东便去做了老师。期间,他用所挣的课时费去支付画画的开销。尽管课业并不繁重,但还是消耗他一些精力,因为他说自己虽不能“诲人不倦”,但也干不出“毁人不倦”的事儿来。到了2007年,他又一次为了全心画画而任性辞职,专心艺术创作,这是他最难熬的时光,过得困苦无比。但他说:“天无绝人之路,只要还有一口饭吃我就继续画。”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江南是中国文人几千年的梦。
在梦里,有红脸青腰,落花柳絮,幽兰旋老,杜若还生;那是被春风熏醉了的南国佳丽地,富贵温柔乡。然而,王承东想要表现的江南不是这样的。
他在自己的作品自序中这样写道:“我所感兴趣的是艺术作品如何呈现,以及如何表达出对宗教、哲学、历史和人文的态度与立场。【江南切片】的图式源于江南概念的人文符号元素,这是我生长和生活的地方。在创作中,我在画完一个相对完整的画面后,再用刮刀在画面上放肆而又理性地舞动,恣意地破坏所谓的完整性:割裂,抽离,模糊了原有的空间关系和细节。线与线之间的碰撞,错综缠绕和叠加交合,使之产生了另外一种新的形态,有一种不可预料性的趣味和新鲜。”
乔•雷诺兹曾说:“照搬自然景色是绝对画不出传世之作的”。王承东拒绝复制与临摹,也拒绝简单的描绘与记录,在他的观念中,艺术家的思想与精神永远重要于单纯的技法表现。于是我们看到他刻意模糊了季节、时代、地点,用自己的直觉设计了一场关于江南的断续式自叙,表现中国文人骨子里的落寞与孤独,黑白灰的色调将人们意识形态中都曾有过的苦闷、彷徨、压抑、焦躁、阴郁、无奈直观地体现出来。他笔下的江南,主体依然是我们熟悉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荒村古寺、青山农舍,但仔细看来,又带着一种别开生面的另类体验。
兴之所至的时候,他和我们谈起“竹林七贤”,宽袍大袖的魏晋名士们袒胸露臂、放荡不羁,用“隐而不仕”对抗那个黑暗战乱的年代,留下一段段惊世骇俗又风流千古的史书传奇。尤其嵇康,王承东毫不掩饰自己对他的神往与赞叹,他说,广陵一曲后,后世再没有一个人能像嵇康一样具备那么纯粹的反叛意识与自由精神,这一点正是当代艺术家们应该反思与坚守的。
这是一个黄金时代,然而却不是当代艺术的先锋时代!
所以江南早已成黑白。
我不知道我要什么,但我知道我不要什么
1917年,法国著名艺术家杜尚在商店买了一个男用小便池,取名为《泉》,他把它送到美国独立艺术家展要求作为艺术品展出,这个小便池成了日后世界上最有名的小便池。它的意义其实是杜尚对艺术大师们所画泉的艺术品的讽刺,也是对传统艺术的批判。杜尚最终带给现代或后现代艺术的精髓是:艺术应该是自由的,人应该是自由的。
说完以上这个故事,王承东又继续道,艺术家更应该是自由的,艺术家的状态很重要,状态决定一切。
“我不知道我要什么,但我知道我不要什么。我一直希望自己和社会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包括心理上和空间上。当代艺术注定是一个小众的团体,艺术家也注定是孤独的,我的思想、我的精神、我的情感都会在我的作品中有所表现,艺术创作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状态需要酝酿,只有保持距离,才能为自己争取最大的空间。”
如今的他依然这样,虽然极爱交朋友,但不喜外出,很少旅游,对吃喝没什么追求,创作时往往一碗泡面就是他的全部食物;游离于体制之外,不参与官方组织,只画自己想画的、愿意画的东西;大多数的时间里,他更愿意自己一个人在画室里待着,甚至必须在画室里待着。他甘做画笔的奴隶,但却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以一种近乎执拗的态度坚守当代艺术的独立精神。对他而言,艺术创作不是职业,而是一种信念与挑战,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国人里还有这么一部分人在专心做自己的艺术,他们人数寥寥,却懂得别人不懂的困顿与升华;他们过最朴素的生活,抱最瑰丽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遥马亡。
——“让我沿着我自己的道路奋斗吧,千万不要丧失勇气,不要松劲!”
结束时,我想起了梵高的这句话。
许佼佼 2015.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