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赫

1972 出生于河南
1995 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油画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8 毕业于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自由绘画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9 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自由艺术系自由绘画专业,大师班
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柏林


主要展览
2020  玉盘,G+画廊,武夷山,中国
2019  万物静默如迷之双城展,桥舍画廊,北京,中国
2018  季大纯、马轲、徐赫、盛天鸿四人联展,谷仓空间,深圳,中国
2017 艺术青岛-当代艺术名家邀请展,万象城实验美学空间,青岛,中国
2017 涉险的快感,N3Gallery,北京,中国
2017 希娜的图卷,圣之空间,北京,中国
2017 共在——艺术青岛中国名家邀请展,万象美学实验室,青岛,中国
2017 “When Y23 meets Jspace”,Jspace,深圳,中国
2017 天天向上,筑中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6 出身,兰空间,北京,中国
2016 三人,杜塞尔多夫Philine Gallery,德国
2016 不要主义,红鼎画廊,北京,中国
2016 Cross Thinking,798艺凯旋画廊,北京,中国
2016 献一束鲜花,红鼎画廊,北京,中国
2016 已就风流,上海三未Art中心,中国
2016 十二正魔,上海三KeFang 画廊,中国
2016 另一种视野—绘画语言研究展,时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5 镜子,三远艺术中心,天津,中国
2015 徐赫个展,季节画廊,新加坡
2015 出新,时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5 南京国际美术展-后金融时代的中国新艺术,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南京,中国
2015 绘画的性,凤凰艺都画廊,北京,中国
2015 音乐与绘画相遇,Zarah空间,北京,中国
2015 艺术北京博览会
2015 保利艺术博览会,北京,中国
2014 艺术反对艺术,Off空间,北京,中国
2013 新视野,山东海阳艺术博物馆
2012 Sosabeol,韩国首尔
2011 中韩艺术家的目光,A﹢3画廊,北京,中国
2011 艺术在世界的尽头,北京颖空间
2011 生命与和平,yuan treatment museum of Art,韩国
2011 取境,艺雅空间,北京
2011 记忆与现实,中央民族大学美术馆, 北京
2010 宽度—纯度,当代艺术邀请展,北京当代艺术馆
2010 谷雨,亦安画廊,北京
2009 “多的,更多的”,德国路德维希堡Kunstbetrieb 7 Kunst in der CP Medien AG
2009 漫步,德国卡塞尔弗里德里希美术馆
2009 过火,北京小铺驿站美术馆
2008 检查, 德国卡塞尔文献馆
2007 隔岸观火,  卡塞尔,德国
2006 徐赫个展,德国卡塞尔Citycaffe
2004 60-70后年轻艺术家联展,北京今日美术馆
2003 今日中国美术大展,Chinacentury Museum Beijing
2003 “疯雅”个展,炎黄美术馆
2002 艺术夏至, 炎黄美术馆
2002 绘画的力量,北京古玩城美术馆
2001 过桥,上海亦安画廊
2001 复制品,国际翰墨画廊,北京
1999 新锐的目光,北京国际艺苑, 深圳何香凝美术馆
1992 广州油画双年展,广州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评论2
· 评论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评论>>

徐赫也对德国新表现主义情有独钟,此外他对近几十年来的德国艺术都进行过深入的研究,这可能与他去德国留学的经历有关。他的绘画强调手感与绘画表现力,巧妙地将形象进行匪夷所思的改造,在笔触和色彩的使用上尽量简约却生动异常,一笔下去包涵了高质量的造型、形式、情感和意味。对他来说,如何在画面上准确地出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他对绘画手感的要求是尽可能精炼并直指要点。他笔下的形象经常是夸张扭曲的,蕴含着乖戾强悍的视觉力量,但同时又有意识地结合了中国文人画的某些审美特征,不仅在题材上经常用到山石、树枝、飞鸟等国画常见形象,而且有些人物颇有“古意”。不过他对这些东方古典造型素材没有体现出国粹式的恭敬,倒是在这些图像上施展尽情的戏谑与调侃,似乎在揭示传统美学在当代语境中的尴尬痛点。尽管很多形象原型来自中国古代视觉系谱,但画家对它们进行了颇有胆识的重造,无论山水、枯枝、花鸟、人物皆有强烈的异质色彩。徐赫运用笔触的手法,一方面非常接近西方表现主义,强劲而恣意;另一方面又主动融合中西,将“六法”精神自然地灌注其中,在许多细节中皆能看到古典水墨画中“勾皴点染”的技巧。画面处处可见的东方才情与笔墨趣味,毫无疑问在表露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无法割舍的深刻情结;那些急速而猛烈的形色关系又表明他对西方绘画特别是表现性绘画由衷的热爱,这两种审美资源在他的绘画世界中出现了宿命般的碰撞与交流。他对待现代与传统、西方与本土文化艺术的态度似乎非常持中,无论那一头都深究本色,因此我们无法用任何一种文明优越(或优先)的观念来理解他的绘画。这种具有东西方文化双重底色的绘画形态和造型体系,并不针对任何重大的文化历史问题,而是以个体知觉为基础的一套妙趣横生的独立修辞语法宝库,在叙事策略的选择和观念表达的设计上匠心独运,时常剑走偏锋、招数怪异,奇特的画面氛围透露出疯狂中的幽默与荒诞。这些画的情节性内容不仅是为了渲染形象的戏剧性以便让人震惊,更是为了让观者体会到画家主体的高度智性,这种智性既是对绘画本体的洞察力,也是对平面媒介叙述潜力的了悟,不时出现的各种脑洞大开的“飞智”与闪念与迅捷灵动的技术紧密咬合,使他的绘画具备丰富感知魅力的同时,也包涵着不可言传的复杂观念内容,使观者不敢轻视一幅画中隐藏的层层暗示。徐赫在更新绘画技法和叙事模式方面具有难得的天赋和果敢的冒险精神,但有时他对精微飘逸的高超技术确有执念,有时甚至会面临某种精英化、经典化的风险。对一个资深画家而言,规避这种风险的同时又不能割舍这种风险带来的各种技术快感和诱惑,因此常常处于两难之中,在维持画面多重力量相互平衡的前提下苦苦寻觅突破口,这一难题不只属于徐赫一人,对于所有画家而言都是一种终极挑战。

徐赫则对于绘画的表现力格外关注,试图对画面进行意想不到的处理,其间散布夸张扭曲的符号极富视觉威慑力,但略作了解不难知道,艺术家本人却对中国传统艺术有着深刻造诣,于是,在他的画面中东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体系不加任何掩饰地并置、产生冲突,这种荒诞感可谓后现代语境中疯狂的后遗症。

       ——————王鹏杰撰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