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者型画家,他先后就读于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和中央美术学院,并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完成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在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完成文学博士学位。他的代表作《黄土地》、《苏醒》、《骄阳》等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现代经典美术全集》、《中国当代美术全集》、《1978~2008新时期中国美术之路作品集》等大型学术全集。他出版了《中国花鸟画学概论》、《花鸟画写生与创作教程》两部“十一五”国家级教材,其中《中国花鸟画学概论》被评为2008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他获得博士学位的论文《中国花鸟画象征论》被誉为开辟了中国花鸟画学术研究的新领域,具有学术性、文化性与前瞻性。当姚舜熙作品结集出版之际,拟从三个方面论述姚舜熙的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及教学探索,而阐述他的艺术经历。
一、知识与通识
姚舜熙是位创作实践和学术研究上十分刻苦且自觉的人。在1985年入读中央美术学院入前,他在福建所接受的教育是科班式加师徒式的教育。一方面,他的启蒙老师中有高等学府的教授,这些老师对私淑弟子所传授的知识及规律,与学院派教学观别无二致。还有他就读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时,所接受的教育亦属于西学教学体系。另一方面的师徒式教育,是从古文字学和书法、诗文训练为基础,同时强调由白描而后介入工笔与写意的学习,这些乡贤名家常常与学子间进行“喂画”训练。所谓“喂画”,即师徒间互动式一起完成作品的特定训练,有诗文补充互动、有造型补充互动、有构境补充互动、有画意敷色补充互动、有论画补充互动等等相互促成完整作品。基于这两大方面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以及文化基础知识的初步学习,为后来姚舜熙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时打下了根基,如此等于在此基础上逐渐构成了一种通识能力,打通了白描、工笔、写意之间互动的技巧和艺理,使三者之间在创作实践中可以自由转换切入,大大提升了艺术语言与画境特征的个性表现能力,亦使艺术实践与艺术教育中画家的能力更加自信。所以有如此基础,姚舜熙在大学本科毕业留校工作中出色完成基础教学和专业创作任务。有许多主题性花鸟画创作问世,以及两门优秀精品课程产生。这两门课程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被姚舜熙以独特的“转换切入法”加以融汇贯通,使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加活学活用,既具体又宏观,且更立体。
二、理论与创作
常言道,只有创作而没有自已理论观点个的画家在历史上是站不住脚的。所言的理论观点即指画家独立自主的东西,是原创的思想结晶。只有在自己的观念指引下,走出自已的艺术之路,并形成一套有规律可寻和彰显审美文化变化的作品,才能确立自已的学术尊严与艺术使命。所以,姚舜熙的《中国花鸟画象征论》提出后,美学理论家王宏健认为这篇学位论文开辟了中国花鸟画研究的新领域,是从文化的角度深入思考了古已有之的花鸟画象征现象,剖析了花鸟画创作中的思想文化,其文化之道对应着笔墨技法的“器”,形成了一对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所以说“象征论”这一途径的产生,为花鸟画的象征创作实践是一种学术总结。它以一种文化思考的方式,为未来花鸟画在研究花鸟题材背后那个“人”的精神寄托及价值观的展现,提供了深入剖释的途径。《中国花鸟画学概论》到《中国花鸟画学研究》这两部紧密结合的教学论著,它紧密结合本科到研究生教学的学习进程,前者多关于画史、画法、画论的规律性内容,后者更多的是思考花鸟画学自身的许多新规律的研究,是对前者知识内容的补充与升级。所述知识内容之间的关系是贯通合一的表述,其知识核心更是针对创作的要害而展开。《花鸟画写生与创作教程》是在写生与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著作,其核心是提出了“创作性花鸟画写生”,即现场完成目视场景到心象情境之间的转换,并促使画家于写生现场就以笔墨语言方式将心象形态表现出来。把第一现场中的目视形象思考迅速转换成艺术形象,由此拉近自然形态与艺术形态之间的表达距离,使写生与创作关系更加紧密,其相互之间边界亦更加相融。基于上述长期的理论思考,造就了姚舜熙不是一般思考艺术问题的方法,而是带着问题去发现和思考创作中的各种现象,使他对创作变得更加有“心事”可寻,思想复杂了,创作也自然变得复杂与耐看。许多个人思考内涵被象征地表现出来,他的代表作品《佛音》、《静静的山谷》、《黄土地》、《祥云》、《苏醒》、《骄阳》、《生机》、《江山》等都是以花鸟画象征手法进行画境的建构。
三、变通与创造
无论是继承还是创造,没有艺术想象能力的展现是不可能完美地、巧妙地表达出内心的艺术感受,都无法艺术地进行创造并打动观者而使之共鸣。所以培养创造上的变通意识,是姚舜熙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过程中很重要的艺术手段。当然其中有时代进程在变革中所促成的因素,也有画家个人的创造欲望所激发的因素。所以变通意识的生成,可以使画家灵活转变创作过程中的看法、问题、表现等的内容。变通意识使姚舜熙变得更自由、更有主见,而不惑于陈法的约束,同时变通意识使所遇问题也可能变得越来越单纯,并容易将问题解决,也可能使解决问题的方式是跨领域的,如此转换变通等方法即可完美地达到目的。没有创造,艺术就没有生命力和价值。创造是时代、人生、事业发展的根本,一切创造都源自人的意识,其中变通意识不可惑缺,是一种综合的意识,也可能是人生经历的能力。当然,变通意识亦受限于时代环境的变化,受限于画家个人的综合学识,活学活用与转换切入是变通意识的根本。
四、敬业与使命
作为花鸟画专业教师,姚舜熙所涉及的教学科目含盖了花鸟画学科的所有内容,白描、工笔、写意技法中的临摹、写生、创作。以及毕业论文及毕业创作的指导。可以说,如果没有文化知识上的通识能力为基础,没有自己的理论思考与归纳所形成的学术体例,以及前瞻性地对专业进行预先研究,要想很好地完成这样庞大的教学任务是不可想象的。专业教学,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而是系统的知识传授,并做到纲举目张。还能在教学中梳理出自己的观点,看出问题的核心,所以,若不用心,是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的。比如姚舜熙于2008年和2013年两度获得了中央美术学院优秀精品课程《手卷与册页》、《摹古与现代》,都是成功地运用了自己所提出的“中国画转换切入法”的独特教学法,这是中国花鸟画教育史上的原创,即以白描造型的提炼手法为中介,向左转换成工笔重彩的造型手法,向右转换成水墨写意的造型手法,如此转换切入使工笔与写意之间的许多造型增减表现规律得到了巧妙转换,这里的艺术规律,在透过白描训练的手法后,使学子可以更明确掌握造型增减法则,所以,教学中的学习进度获得接升,三门艺术样式在造型上的艺术语言的潜在规律变得大白于天下。学子们可以很轻松地步入艺术门坎,并达到一定的学术高度。这样的教学方法与敬业精神,没有学术上的使命感是完成不了的。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对自己专业的热爱,以及对自己专业的深度思考,都是出于维护自已专业的学术尊严所作出的奉献。人生很短暂,从1989年留校任教至今,从青年到中年,大量的宝贵时光中,姚舜熙用大量精力认真完成了四万多课时,这种超负核的课时量,以及严谨进行教学基础研究和预先研究的治学态度,姚舜熙才会有两部“十一五”国家级教材的发行与出版,其中《中国花鸟画学概论》还获评2008北京高等教学精品教材,表明了艺术人生若没有使命感,必然是平庸与苍白。同时也表明一个人的精神价值与生命意义是由工作中的点滴细节而呈现。姚舜熙作为职业教师与学者型画家,在上述四个方面,他都有自己的独特艺术人生经历、思考及作为。且能在众所周知的问题中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并加以克服或解决。同时从他近四十年的艺术经历来看,他自始就坚守不断自断自我学习与自我提升的态度,因此,姚舜熙对花鸟画的理解与看法,有自己的观点与判断。他的学术认知无疑是清醒、自觉和前赡的。从他的理论著作和系统教学讲义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所阐述的观点是有学术道理,且还可清晰看出对未来发展的预期。无论是作品的审美大局,还是技法细节,都透出他对花鸟画基础研究和预先研究中对“研古”与“研今”的治学手段,以及他对与花鸟画学研究有关系的人类文化学、艺术哲学、动植物学等跨学科知识研究所构成的通识能力,这种通识能力对姚舜熙近四十年的艺术创作至关重要。
所以,姚舜熙在创作实践与教学工作中,坚持以“有我”的态度来解决学术思考或创作、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这样决择无不是智者之道。
2015,9,2夜于苏泊罕草原东联乌尔台区8一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