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南

1968 出生于北京
1996 毕业于列宾美院,获硕士学位
现居北京,任教于中央美院,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俄罗斯美术家协会会员

主要展览
2019 在中央美院美术馆举办造型学院提名个展
2019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壁画展
2017 中华世纪坛大型展览
2016 中央美院举办的接力系列展
2015  “接力”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写生展
2015  “大美西藏”绘画展
2015  “铸魂鉴史 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美术作品展” 作品展
2015  “历时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具象油画展 巡展
2014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2014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壁画展
2013  中国女画家展
2012  “最绘画”青年美展
2012  第五届北京国际双年展
2011  “第四届青年”美展
2011  “天山南北-新疆主题美术作品”展
2010  “油画艺术与当代社会——中国油画展”
2010  第四届北京国际双年展
2009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2008  建军八十周年画展
2007 “精神与品格——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研究展
2006 “第三届青年”美展
2004  第十届“全国美展”
2003 “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展”
2000 “20世纪中国百年油画展 ”
1997 “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孤寂的极限—— 叶南自述
相关评论 更多
· 荒原下的岩浆
·  时代的“精神图像”——解析叶
· 寻根之路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寻根之路>>

张路江

 
叶南是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基础部的教授,在中央美术学院从教20多年来,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此同时,她坚持油画创作和学术研究,在她的艺术作品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她对人性的关怀和超越现实的思考维度,那是一种扎根本土,并在对中国文化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创造,在我看来,叶南的艺术之路,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寻根之路。
 
 “寻根”的意涵上大体有二,第一是在美学意义上对民族文化资料的重新认识和阐释,发掘其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核;第二是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领略古代文化遗风,寻找激发生命能量的源泉。在我们熟知的文学作品,如阿城的《棋王》和贾平凹的《商州系列》都有“寻根”的特征,这些作品都是把人物置于宏大历史图景中,发掘人性之根本。
 
叶南1988年中央美院附中毕业后,考入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师从詹建俊先生,这原本是一条再正常不过的学习艺术的道路,但人生总是由于某此偶发的事件带来改变——1989年,叶南由中央美院推荐,受文化部派遣前往前苏联学习艺术,成为许多人向往的公派留学生。前苏联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历史积淀的民族,在他们的绘画中我们既能够感受到这个战斗民族的英雄气质,又能体会到他们纪念碑式的历史厚重感。他们的艺术既有俄罗斯民族历史中的经典故事,又有在或重大历史事件、或平凡生活中表达的对人类情感的丰富追求。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列宾的代表作《伊凡雷帝杀子》和《扎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王复信》等作品时,我们仍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像列宾这样的俄罗斯艺术家在创作中把握历史事件冲突与人性情感对话的高超技巧。
 
身为留学生的叶南在熟练地研习列宾美院油画表现技法的同时,在创作上很难和他乡的历史与现实进行对话,这也是所有出国研习的留学生所遇到的困境,但前苏联文化中对人性的深切关怀却深深地在她的心灵上留下烙印。1990年,前苏联解体。与国家解体同时发生的是意识形态的更新,一整套完整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随之消亡。当叶南回忆起她在解体现场所感受到的内心震荡时感言到:“社会的动荡,是一个民族最大的损失。”在这一纷乱的时期,动荡的俄罗斯社会,让叶南更加去思考人性的本质。叶南在回忆她五年级即将毕业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圣诞节的午后,五点时刻的圣彼得堡已是黄昏,在这万家灯火时分,她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方式去度过这样一个节日——去医院看望久病卧床的导师P.T.法明(P.T.Fomin)教授。当几经周折来到医院找到P.T.法明教授的病房时,P.T.法明教授和他的夫人两位八十有余的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临别时P.T.法明教授写下了他人生中最后一行字:“我非常高兴有缘与叶南相识。祝聪明的叶南不断取得新成就,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当在毕业答辩时,叶南向全院师生讲述了这一故事并展示了法明教授的最后文字时,在场的师生们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当时的俄罗斯美术院院士、列宾美院学术委员会主任A.A.梅利尼夫(A.A.Mylnikov)评价到:“你做到了我们所有人想做而没有做的一件事。”这样的一段经历让叶南意识到,人性是共通的,是超越民族和国界的。
        1996年,叶南学成归国,在中央美院油画系任教。掌握了俄罗斯油画技巧的叶南,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现实社会发展的变革与中国现实主义绘画的关系,与她在俄罗斯所学到的历史题材与宏大叙事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在回忆这段时间时,叶南讲到,留学回来的人一般都不会画创作,因为我们既不能表现别国的历史人文与自然,又无从扎根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找寻创作切入点。这时的叶南如同所有的归国留学生一样,在艺术语言与社会题材的维度中探索,然而不久,她就开始把俄罗斯绘画中寻根精神,切实地转化为对于中国现实的语言表达,也就开始了她归来后的寻根之路。
 
今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由刘礼宾先生策划的“孤寂的极限——叶南作品展”是叶南教授2000年至今的代表性作品。我们无论从她描绘右玉和赤水河的风景中所寄寓的雄浑苍茫的大地,还是对古战场的追思,以及身为母亲关怀孩子的成长到那些有宗教信仰和历史题材的作品中都能够看到她对人性共通情感关注、对人类历史的思考、对人最基本情感的表现和热爱,这些作品更是“寻根”的见证。叶南教授既明确了她作为中国艺术家在当下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并且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叶南的“孤寂的极限”的大地上,我们看见的是一位艺术家,翻开历史的长卷,发出的洪亮的声音。这样的声音让漂浮的根深深地扎根在中国当下这一片大地上。
                                                                                  2019年2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