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起田
1948 出生于武汉
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专业
现居北京宋庄,职业艺术家
主要展览
2023 历史的火车头——张起田的工业美学记忆,北京锦都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9 风景画联展,汤湖美术馆,武汉,中国
2018“边界(艺术与人权)画展”,欧盟大使馆,北京,中国
2018 张起田个展,汤湖美术馆,武汉,中国
2018 百年乡村(旷野)艺术大展,石家庄NIU艺术空间,河北,中国
2017 油画(备忘录)张起田个展,T3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 中法建交50周年油画展,巴黎市政厅(门厅),法国
2013 真像≠真相—3+3当代艺术邀请展,湖北书画院美术馆,武汉,湖北,中国
2013 “忘了”——张起田油画展  北京东城区安定门“逃禅小院”,北京,中国
2011 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校庆展,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武汉,湖北,中国
2011 “艺术家眼中的中国油画展”,深圳美术馆、上海美术馆)
2011 “我们的家园”首届环保主题绘画展,国际交流中心展览馆,北京,中国
2010 “中国小幅油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8 北京2008年国际当代绘画雕塑邀请展, 国贸国展中心,北京,中国
2007 宋庄画展,宋庄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6 嫘院画展,宋庄嫘院餐厅,北京,中国   
2005 燕郊•环宋艺术集结展,北京,中国
2001 宋庄画展,北京军事博物馆,北京,中国  
1997 北京中国艺术大展,国家博物馆,北京,中国
1996  “兰花花”武汉油画展, 上海美术馆、深圳美术馆,中国
1993 93 全国油画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张起田: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
·  张起田:一个拒绝遗忘的严酷命
· 张起田:不思量 自难忘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张起田:不思量 自难忘>>

张起田的绘画带有强烈的时代记忆色彩,他的作品拥有一份激荡思索之后的冷峻与理性。“红”系列或许从视觉效果上给予观者最直观的冲击,他对身体的描绘超出了生活常态的形象,大红色彩在视觉上成为对抗悲凉的一种力量,也成为倔强生命的表现。除了倔强的生命意识,沧桑的历史感也是他作品中不可或缺的成分,独特的时代背景,使得艺术家对历史的沧桑巨变有着深切感怀。

 
商报:无论是“红”系列,还是最近创作的组画系列“忘却的日记”,您的很多绘画作品里都充满了某种对时代的深沉思索与忧虑。
张起田:是有这种担忧的情绪与成分在其中,我认为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最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是清醒,至少有一部分人要保持着清醒。但就目前形势来看,也对当今的中国知识分子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商报:有评论说您由于受家庭影响,一直对历史怀揣着敬意,其实这点从您创作的主题思想方面也可见一斑。您能大致概括一下其中的缘由吗?
张起田:我钟情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题材的刻画,也一直对其抱有无限的表达欲望,总体来讲,这样的情结无关乎年代,我关注的实质问题归根结底是“时间”。首先,对于整个社会,我更多地试图对其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挖掘与剖析;其次,对于我个人,那个年代的确深刻地影响着我的少年时期,个人家庭的起伏也是社会境迁史的一个缩影。
中国社会在这近百年的时间里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并取得了巨大进步,我倾向用纵向与横向结合的历史态度去看待现实,这可以看做是我创作的初衷;同时,我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尤其是近几年,开始尝试逐渐将艺术“观念”与文化“符号”表达转化成为“审美”情趣,寻求绘画性,通过画面直达观者内心是我的最终美学追求。
商报:那您的家庭对您从事艺术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张起田:受家庭的影响,我幼时便接触京剧,很小的时候便被抱着去看京剧,耳濡目染之下,我开始尝试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看过的京剧人物或场景,这在当时也是一个感情的出口,逐渐培养起了我对绘画的兴趣。
商报:您的“红”系列中,打破了传统人体构图形式,截取局部的身体并对其进行细致描绘,在色彩处理上,将红色的运用夸张处理,这与主体以外的背景或服装的暗淡色调形成强烈的反差。
张起田:我的创作理念可以归结为寻找一种陌生感,即不与时人唱同调,保持属于自己的一份思考,追求回到内心、更接近现代人自我心灵的表述方式,去映照一个主观意象化的图示。不管是艺术创作,还是为人处世,我都希望做到更加适合自己,从而拥有一份纯粹的审美趣味。
商报:您的“红伞”系列通常将现代气质的女性置于与之相差甚远的西北风情的背景下,另外伞的红跟人物与建筑主体的灰与白,从感观上看,是突兀的,这样的处理有什么特殊的用意?
张起田:我曾多次去陕北写生,对那里典型的人文与自然环境印象深刻;至于反差强烈的色彩搭配运用则源于当时创作的一种感觉。
商报:您的绘画带有强烈的时代记忆色彩,与许多当代艺术创作相比,您的作品拥有着一份激烈思索之外的宁静与理性。
张起田:有句话叫“太阳底下无新事”。自古至今,人的生存规律以及宏观社会环境,都是在按照一定的规律在运行,很多事物是循环往复的,所以对艺术的时间界限可以“模糊”些,区分作品属于当代或传统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精神气质,当代精神需要具有批判性,即提出问题的能力。总而言之,是把我自己了解到的外在物质与表象,变成内在的表达,表现人的内心,将人的内在用当代的绘画艺术语言表现出来。(商报记者 丛晓燕)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