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雷刚

1982 出生于山东临沂
现居临沂,就职于临沂画院,大草图艺术工厂主持

主要展览
2018 大草图—朱雷刚7个计划(重庆),重庆华人当代美术馆,重庆,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关于我的7个计划
相关评论 更多
· 评述由朱雷刚的7个计划所引发的
· 从“花田错”到“大草图”---
· 《大草图计划》,东方书写的当代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从“花田错”到“大草图”---------朱雷刚的“从心开始”>>

傅强

   《花田错》中,雷刚在《自序2》这样写道:“每个人都应该是独立的个体,为什么要因谁而改变。与他人无关,我们该从心开始。清晨,像洗脸和刷牙一样,我们一起照照镜子,从心开始。”认识雷刚超过5年了,他给人的印象就像是他手中那杆饱含墨汁的长锋羊毫笔,在看似绵软的形制上,迸射出一种特殊的激情。


   即如上述的自序,现在依然充盈的还是那种溢于言表的特殊。
   尽管,其中有过很多纠结,纠结有时却是正“心”的显徴和不二之途。
   且看雷刚之言:
   只记得,在那无边的花田,有你,却忘了我,左手是花还是右手是墨……;
   当我们睁开眼,悠悠的,那湖中的亭......;
   一条墨线,横空万里,跨越民族没有国界,你是世界语……。等等。
   这些片语多选自他在《花田错》中的配文。虽含着一种莫名的凄调,然自带有一种气质。


言为心之声,一条墨线的世界语,是雷刚书写的“心”之声。看似简单一语,个中的深刻意味可能要付出一生的经历来参悟,这是雷刚的心声,可能也是很多从事书写研究者的心声。艺术可以跨越国界,而文字相对来讲要困难的多。书写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依托恰当素材的表达中,应该可以做到脱离固定樊篱的束缚,进而实现过往所不曾现的跨越。而当下的书写,在走过激变的氛围后,迷失在传统和创新的权衡中,这种迷失的深层特色是代表着 一种“心”的感应,若“心”有所安,则行将不“失”。


“心”亦若何能安?


心为言之本,“心”在某些时候,代表着一种观念,观念支配着个体的行动。在很多时候,行动的失败不在于行动本身,而在于支配行动的观念。就像我们对待传统的理解,以“传统”对待“传统”,则“传统”是静态的;以“创新”来对待“传统”,则“传统”是动态的。动、静之间,传扬自有其别。我在《书写的取法之理》一文中有写:“习书之法,本没有古、今、造化优劣之别,只有合理、合适之分。合理就是看这种方法是否合于书写发展的自然之理。合适就是看这种观念是否符合习书者的审美习惯。对于‘泥古’、‘拟古’、‘习古出新’而言,若真正立意在于‘识古’,深刻认知‘古’的精髓,‘泥古’、‘拟古’、‘习古出新’又有什么不同。即此,若能领会造化之功,书写的观念也许不会再纠结并强分而用之于今、古。”同理,即如雷刚之语:“每个人都应该是独立的个体,为什么要因谁而改变。” 本就没有阻隔,也没有什么变化,只是自己通过观念强加于己的束缚而已,这是观念跨越的直言,在很多场合、时间,很多人可能只是想一想罢了。


   对于雷刚而言,这是行动的宣言。


   行为心之使,且看雷刚之行:“大草图艺术工厂”、“朱雷刚的7个计划:新草计划、图文计划、逃山计划、家书计划、种树计划、采撷计划、信笔计划”等。雷刚是从一个更为宽泛的角度和视界来定位他所理解的“书写”。“大草图”是“草书的当代书写和现代水墨的实验与探索”以“草书”作“引介”,进而跨界融汇以获取“草书”新貌的“蓝图”。而“7个计划”则是初步勾勒出这种跨界融汇的主体特色、观照重点、语感阐释以及某些难以言及的观念。7个计划中每每有形构意蕴俱佳之作,能让观感在“熟悉”与“陌生”的交叠中于不同界别的艺术特色中回旋。地道的毛笔书写意味,看似有字体存在的交错组合,在不同的块面分割中表现着雷刚的“书写”理解。尽管线条的意蕴,在不同作品之间的“情绪”特质上没有拉开,较之过往,“大草图”的“试验与探索”已经表现出更多的理性意味,这足以让我们对于书写资源的深入研究和不同层面的使用,充满了兴趣。


    汉文字形、音、义的组合特色,除了约定“书写”于“形”的基本规则,同时也提供无与伦比的“书写”于“义”的情绪源泉。“书写”于“形”本于“字形”,“书写”于“义”本于“字义”。若重“形”轻“义”,徒托汉字构型组合,易流于形式而乏“意韵”,若重“义”轻“形”,唯以“义”运情,易堕入任笔妄作之途。当我们着力在对于“字形”的书写“表达”时,以“形”动“形”虽更容易上手,然亦易流入肤浅和表面化。若能立于“形”,并能以“义”动“形”,或许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书写效果。雷刚的“大草图”,给进行研究与探索的书写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继续深入的参考文本。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