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的行情高峰
2007年至2008年是何多苓作品行情的阶段性高峰期。2007年何多苓作品的上拍量出现缩量,反映了卖方惜售等待高价的心态。上拍量虽然减少到了71件,成交率仍为73%,而成交额却依旧达到了2472.12万元,作品均价也依旧达到了47.54万元。2008年的春季拍卖是中国油画和当代艺术自2006年以来的行情高点,这同样具体反映于何多苓的作品行情之上。北京翰海2008年春拍卖的《小翟和龙舌兰——向弗里达致敬》(2007年创作)以408.8万元成交,创出了其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
2008年秋季拍卖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波及影响,作品价格纷纷出现不同程度的向下调整。虽然受制于整体环境的影响,何多苓作品行情也呈现一定程度的调整,如2008年何多苓作品的全年上拍量降至49件,但成交率仍保持在70%以上。其作品的价格表现也相对稳定,35件拍品的总成交额仍达到了1952.74万元,尤其是其作品的均价不跌反升,达到了55.79万元的水平,仍增长了17%。此外,何多苓的《向树走去》(1989年创作)再现于2007年北京保利拍卖专场,以231万元成交,较2002年中国嘉德27.5万元的成交价,5年增长了740%;而《窗前的女人》也在北京保利以212.8万元成交,成为了全场拍卖的亮点之一。
行情回复中的重要支撑力
2009年至今是何多苓作品行情发展的第四个阶段。由于中国油画和当代艺术市场整体行情出现调整,卖家流露出明显的惜售情绪,因此自2009年至今只有28件何多苓的作品上拍。其中,成交数量为19件,作品均价仍高达47.6万元。而在2010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行情已经出现局部性的转暖,其中何多苓作品个人行情的率先回复即是其中的重要支撑力。具体情况是,在2010年春季拍卖市场中何多苓有3件作品的价格超过100万元,其中的《小绿人》(2008年创作)、《躺着的女孩》(2007年创作)均属于其新作的系列,分别拍出了112万元和145.6万元的成交价格。
后市发展得到广泛认同
基于何多苓作品市场的历史事实,尤其是在行情波动期的突出表现,其后市发展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这样的判断主要来自于,1、何多苓作品具有有良好的公共收藏纪录,2、海内外一级市场中有为数众多的“粉丝”型藏家,收藏力量坚实可靠,3、何多苓自身创作严肃认真,反对“批量生产”,从来不会为市场而创作,4、近期基于何多苓创作的艺术价值判断而开始介入的收藏机构,将进一步降低其作品市场炒作的风险,对其作品价格的未来走向起到明确的引领作用。而从艺术家的角度而言,对于自己最新的创作何多苓是这么看的:“在我看来,中国收藏家的审美趣味还是喜欢非常写实的。所以,实际上大量的藏家还是比较喜欢我过去的画,因为精细得多,所有的角度都画到了,而不像现在有些地方都是虚掉的。我觉得这很正常,因为这是社会文化现象的一部分,但随着时间的前进,我想很多人会越来越接受别的东西。”这段话也充分显示出了艺术家的洞见、自信和前瞻性,而依据历史的经验,这样的艺术家往往是最值得我们持续关注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