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70年代末始,艺术家创作的社会环境日趋宽松,艺术观念日趋多元,风格日趋多样。仅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代艺术史进入了最好的时期。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艺术创作出现了粗鄙化、庸俗化、欲望化的倾向,审美标准愈加纷纭,而审美底线却被肆意践踏。“确实有一种让我痛心的低俗之风在泛滥。”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梁江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前文艺界存在审美标准混乱的现象。在他看来,艺术失去标准,正好给准艺术、伪艺术商品提供了适合生存的土壤。
而《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则更愿意将艺术创作的庸俗化与低俗化归结为市场的严重干扰。“艺术家在市场中灵魂已经丧失。”据其介绍,有些大名头的人物动不动就在国家博物馆办展,并不断炒作自己,某些作品更达到上亿元的成交,以高额的价格来刺激大家的视觉价值判断,进而危害了每个人对艺术价值的判断。“这才可怕!”
“不少人打着文人画的幌子混迹于画坛,或者说一边兜售着文人画的概念,一边创作着‘伪文人画’。”在广州美协副主席孙戈看来,当代画坛存在诸多乱象,其中“伪文人画”便是一个案。
他直截了当地说:“你画得好,符合文人画的基本法则,业界会公认你是文人画的继承者,而不需言必称文人画;你画得不好,画面中也丝毫不见文人画的意味,就是天天说自己是文人画,业界也不会承认你,最终只会是众人的笑柄。”孙先生的言论会不会成为文人画新一波的论争,我们且拭目以待。
“不要伪装,不要表演;保持纯真,守望本性。我想,这就是当前我们这个时代画画的人的基本底线,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相比于审美标准,他更看重审美底线的重要性。
底线到底是什么?底线到底在哪里?或许,就在每个人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