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为什么艺术家都疯癫癫、病怏怏、活不长?
时间:2017.07.05 来源:壹读(yiduiread) 作者:何满子

   无独有偶,同一项实验还发现,有轻度精神分裂的病人,同样呈现出了相同的大脑活动:他们的大脑右楔前叶也不会轻易失活。

   不难理解,只有同时吸收、处理大量的信息,不加过滤地将大脑塞满想法、灵感、思绪,才有可能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联系起来,产生惊人的创意。精神分裂患者也一样,信息对于他们如同开闸的洪水,他们不分主次、不加过滤地反复琢磨,直到把自己逼疯。

   科学家们还认为,这种特殊的大脑作风是基因决定的,也就是说,精神病和创作天赋都会遗传——或者交叉遗传。而现实中也的确给了我们不少类似的案例:爱因斯坦的儿子没有成为和他一样伟大的科学家,却饱受精神分裂的折磨。写下了惊人巨著《尤利西斯》的詹姆斯*乔伊斯的儿子同样也有精神疾病。

   艺术家都是抑郁的?

   艺术家都是抑郁的,他们的神色灰暗、表情僵硬,他们的大脑里永远徘徊着噩梦和死亡,这是我们对于艺术家的既定印象。

   可是仔细想想,通常来讲,抑郁症最突出的表现是无力。没有精神、没有力气、没有兴趣做任何事,不想动、不想吃饭、什么都不想。这种从内到外、彻彻底底的无力感,如何能催生伟大的艺术?抑郁症的症状是无力,可创作最需要的不就是精神能量?一个创作者需要源源不绝的才思、灵感和持续不断的实践,才能将灵感转化成最终的作品。

   所以对于创造力旺盛的艺术家们,普通的抑郁症其实是他们的大敌。能够激发创造力的正确抑郁症,则是「抑郁狂躁型忧郁症」(bipolar disorder)。
 
 
   抑郁狂躁型忧郁症(躁郁症)是一种让人在极度兴奋和极度抑郁之间来回突然转换的精神状态。在极度的兴奋和狂喜中,一个人可以拥有惊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拥有几天几夜不睡觉的强大精神,而转瞬之间这种极度的兴奋又会转化为极度的抑郁、无力、对世间一切的极度失望和自杀倾向。

   荷兰的梵高、德国的贝多芬和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沃尔夫都是典型的例子:他们在极度的亢奋中创作、癫狂,然后忽然陷入漫长的低谷。达尔文曾说自己“三天之中就有一天因为极度的抑郁而什么也做不了”,事实上,能够不要自杀、活着度过抑郁期,直到迎来下一个兴奋期,已经是最大的成就。

   抑郁、疯狂就是艺术家?

   总是想太多的右楔前叶、在疯狂和抑郁之间不停摆动的躁郁症,显然满足了大众对于“疯狂的天才”的固有期待:一个疯疯癫癫的、行为乖张的天才显然比一个兢兢业业的天才更像一个天才。同样地,一个艺术家如果不留着经久不洗的长头发、颓废的胡渣、忧郁的面庞和愤世嫉俗的眼神,也不够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可是几个自杀的画家案例和一个异常活跃的大脑区块到底证明了什么?证明了艺术家与生俱来的“疾病”,还是这些疾病造就了艺术家?

   上面提到了,抑郁症本身并不能增加创造力,它只是用沉重的无力感拖住人的后腿,让人什么都做不了。真正能给人创造力的是从抑郁中突然的脱离,或者躁郁症中「躁动」的那一面。

   创作与抑郁之间,可能确实存在一个重叠的空间,但现有的研究,并不能给他们之间搭上一座因果关系的桥。事实上,他们之间连强烈的关联关系都算不上——
要知道,在全美抑郁症发生率最高的10种职业中,艺术家(主要是画家、作家、表演家)只排在第6位,护士、餐厅服务员和医护人员患抑郁症的比例都比艺术家要高。而根据美国焦虑和抑郁协会的统计,美国有18%的成年人患有焦虑症,7%的人有抑郁症,并且有四分之一的女性表示自己曾遭遇过不同程度的抑郁。
 
 
   著名的艺术家也许大多是抑郁的,但每一个抑郁的著名文人和画家背后,都有成千上万个抑郁的平凡人。艺术家们旺盛的创造力不是因为抑郁;他们是尽管抑郁,却依然保有旺盛的创造力。

   所以如果有一个正冥思苦想写不出论文的人说,“我只需要变得抑郁一点,就能写好文章”,你尽管可以无情地告诉他,光是躺在床上抑郁,恐怕是没有用的。思考是一种天赋和习惯,而创作是一个出口,或许能帮你熬过焦灼暴躁的时光,但仅有抑郁和焦躁,却未必能催生出天才。
因为抑郁症比我们想象得还要普遍和廉价。大多数情况下,抑郁只是抑郁,只有极少数人能把抑郁变成诗。
 
 
   参考资料

   1.William Lee Adams (2014), The dark side of creativity: Depression + anxiety x madness = genius?, CNN Style

   2.Tammy Worth, 10 Careers With High Rates of Depression, Health.com

   3.Fink, A., Weber, B., Koschutnig, K. et al., Creativity and schizotypy from the neuroscience perspective, Cogn Affect Behav Neurosci (2014) 14: 378

   4.Carson, S. (2008), Depression, Creativity, and a New Pair of Shoes, Psychology Today
编辑:主编
上一页12下一页
 
我要说两句 >>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
相关新闻
· 2022青年艺术100年度展——全方位领...· 陈嘉映:艺术与哲学
· AFIH2023 Spring 精彩落幕...· 刘力宁:在创作中了解自己 寻找一条只属于...
· 王炳懿 : 含道映物,澄怀味象,赋予古老...· “世界是我的表象—2023当代女艺术家邀...
· 孙珂:概念与视觉 — 艺术奇幻之旅· 冯斌:骨感的现实,更需要幻彩的理想
· 栗宪庭:成功的艺术家已经不在我的视野之内了· 痛别著名油画艺术家、艺术教育家詹建俊先生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毕加索鉴定权之争:我们只...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 草间弥生(Yayoi K...



视频专区 >>
· “融合中的趣味”当代艺术...
· 对画说:刘力国解读作品
· 从柏林“前行”——中国艺...
· “自然·至道”——杨志凌个展
· 杜建奇画展视频
· 《上山》孟新宇的视频
· 威尼斯双年展采访视频2
· 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人生:刘伟
· 现实主义羊肠小道——不如跳舞
· 另一种风景——张成个展
艺术专题 >>
· 这些年那些破不了的苏富比...
· 马云和曾梵志《桃花源》拍...
· 北京艺术品春季拍卖乍暖还寒
· 北京夏季珠宝展现场拍卖会
· 今年艺术品春拍收槌 低潮...
· 艾未未作品“十二生肖”拍...
·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作者...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合作媒体 >>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