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武汉)
1959 生于武汉市
1985 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1991 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现居武汉,现为湖北美术学院二级教授,信阳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重彩画研究会顾问,湖北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湖北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画系主任,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主任,湖北省工笔画学会常务副会长。
主要展览
2022 喜迎二十大 壮美新画卷——乡村振兴•美丽乡村主题美术作品展
2021 首届中国工笔人物画学术邀请展
2021 第十一届中国工笔画大展
2019 素以为绚——李峰中国画作品展
2015 获第九届湖北省屈原文艺奖
2014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2014 第十二届湖北省美展金奖
2012 首届湖北省艺术节文华奖绘画奖
2009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2009 第十一届湖北省美展银奖
2006 穿越时代的优雅•李峰个展,台北
2003 第五届湖北省文艺明星奖
2001 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展优秀奖(最高奖)
2001 庆祝建党八十周年湖北省美展金奖 
1999 共庆澳门回归祖国——中国艺术大展优秀奖 
1999 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
1999 第九届湖北省美展银奖 
1998 第四届中国工笔画大展银奖
1997 全国中国人物画展览
1994 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大奖(最高奖)
1994 第八届湖北省美展银奖 
1989 第七届全国美展
1989 第七届湖北省美展铜奖
1984 第六届全国美展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走向自由王国
相关评论 更多
· 艺术的“自在” ——李峰工笔人
· 归生活于无为,还人性于自然——
· 唐朝的繪畫傳統在李峰手中復活著
· 现代仕女画的文化意蕴——感受李
· 关于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建构——以
· 意象造型和高雅画境——李峰的工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走向自由王国>>
 
当代写实工笔人物画是一个承前启后、内涵丰富的中国画研究领域,具有兼收并蓄、生命力旺盛的新时代特征。结合自己三十余年的创作经验,笔者以为:不为物累、物为我用、我在物中,这是目前写实工笔人物画创作中最应关注的三个方面,也是创作规律和品评画作的基本要素。
 
“人为物累,心为形役”形容的是思想不自由,人为外部事物而奔波,心被外物所驱使。因此,要“不为物累,方得大自在”,这是为人处事的道理。
 
 “不为物累”运用到当代写实工笔人物画实践中具有同样的意义。当代写实工笔人物画——这里“写实”是指科学造型法原则下的写实造型绘画,而非写实主义绘画,由于“写实”一词的冠名,往往产生误导,因为“写实”的基本含义是指如实地描绘事物,以此为定义,在创作过程中就应该忠实地服务于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诸如造型、透视、色彩等方面都应该在客观规律下进行。如此一来,人的主观能动性被放到次要地位,创作活动在被动描摹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失去了灵性,容易导致艺术创作这一极具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在客观事物的局限下普通化、庸俗化。换言之,创作者在客观事物面前失去了主动性,变成客观对象的奴隶——“人为物累,心为形役”,这显然是有悖于艺术创作规律的。
 
当代写实工笔人物画源于西画的科学造型法、焦点透视法及科学色彩观的影响,这已是人们的共识。常言:中国画是表现,西画是再现,所谓再现,就是“如实地描绘事物”。但是,就笔者观察,西方的写实性绘画和写实性雕塑也并不是一丝不苟、一成不变的忠实于客观对象的,无论是波提切利,还是罗丹,或者其他更具写实意味的优秀西画家和雕塑家,他们作品中的造型特征都充分的反映出作者在客观事物面前所具有的主观调度精神,而不是简单的描摹和再现。所以,既要“如实地描绘事物”,又要“不为物累”,科学辩证地运用写实手段,是当代写实工笔人物画创作研究中十分必要的课题。
 
在艺术创作中,“不为物累”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包括客观事物本身及反映客观事物的艺术规律的充分了解和熟练掌握的基础之上的,由此才能既不为物累,又在尊重客观事物的表象和本质中,做到物为我用。这是艺术创作者走向自由王国的基本途径,所谓“不为物累,方得大自在”,这个“大自在”就是“物为我用”、“万物皆为我备”,就是在写实原则指导下,根据作者的立场、情感、好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选择、有取舍、有加工的对待客观对象,从而达到符合艺术规律的“如实地描绘事物”。
 
在中国古典绘画中也有写实性因素,但其内涵是完全不同的,古代画论中所渗透的“意象性”思维模式和艺术作品中展示的造型规律都充分反映了中国古典绘画从一开始就不是如实地描绘客观事物(指造型)。
 
“写实性”造型和“意象性”造型是两个不同的造型领域,前者侧重于主观尊重客观,后者侧重于客观融汇于主观,两种不同的造型观形成两种不同的艺术面貌。它们不同之处是主客观的侧重点不同,而共同点都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优秀的艺术创造从来都是心物交融、物我两忘的,创作者的思想、意趣能够自由的游弋于客观形态之中才能进入羽化之境。
 
因此,在当代写实工笔人物画创作研究中,不仅要“不为物累”、“物为我用”,还要致力于“我在物中”的天合之趣。
 
李峰  教授  湖北美术学院
(中国书画报)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