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彦
1975 出生于河南孟津
2009 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师从霍春阳先生、阮克敏先生、贾广健先生
现居天津,现为天津画院专职画家,南开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二级美术师,天津市青联委员,天津市美协理事,中国工笔画协会理事会青年艺委会委员,天津市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天津花鸟协会理事,静海书画院艺术顾问,中国美协会员。
主要展览
2019 全国第十三届美术作品并京展,北京会议中心,北京,中国
2019 第六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中国国家画院,北京,中国
2018 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西安,中国
2018 品真格物——全国青年工笔画作品展,天津画院,天津,中国
2014 第十二届天津市美术作品展,天津美术馆,天津,中国
2009 全国第十一届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9 第十一届天津市美术作品展,天津六号院创意产业园艺术馆,天津,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浅谈中国画造型
· 浅谈没骨花鸟画创作
相关评论 更多
· 万籁俱寂 我心悠悠——张晓
· 霍春阳先生、贾广健先生对张晓彦
· 漂移的停泊——晓彦花鸟画之我见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漂移的停泊——晓彦花鸟画之我见>>
 
当前画界,流行的观念翻飞,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年轻人尤其受到影响,往往被纷纭的世界弄得晕头转向,功利的暗影从意识的底层挤压而出,令业内人士叹息。然而我认识的一个青年画家张晓彦并不是这样,他以一种特殊的生命状态与倾诉方式,默默地行走在艺术人生的苦旅上,努力追求着自己的一片绿野蓝天。
 
 
晓彦是一位花鸟画家,以淳朴的自然为本位,面向市廛之外的原野、湖泊、林莽,脱离传统花鸟的闲情意味,转向对自然的礼赞和对生命现象的思考。那是一种单纯明亮的视觉信号,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传统的写意性和工笔的描绘性,而在写实的基础上走向主观心性的叙述。古人论画有“实境”和“虚境”之说——实境者真,虚境者意。他画的花鸟安静、悠闲、清雅,决无奔突跳脱之姿,然而却内蕴活力,让笔下的生命更有意绪,体现了一种浑然、朦胧的状态魅力。它们在花草的簇拥下与空间背景和谐地融为一气,使之成为纯然温静、沉凝的气质载体。他也没有在自己的作品前设上层层雾霭、漫漫叠嶂,故弄些玄虚,让观者很容易就可以读懂。这种易读性同样是可观之处。
 
 
从景象结构上看,他笔下的物象有意识地弱化了线条和晕染的作用,以没骨又非率性的点染,界定轮廓的方式或靠墨贮水渍、或靠粉点水蘸,强调微观结构中的水痕变化,并使之统一在一体的秩序之中。他画小鸟的丝毛方法,寓单纯于复杂,或轻或重,或虚或实;或略带挫点,或以微扫的笔触亦丝亦染,构成形式上的丰富和情趣上的和谐,给人以知觉的瞬间幻象。
 
 
轻松的笔墨、雅淡的色彩、暖意下的统调和理性控制下的柔情,反应出个人的意图方式所达成的形式效应,一如他画面上那游移的水痕和化开了的肌理,稀释了沉重、冲淡了浓艳,俨然与常见的笔触和拘谨相异趣。在传统观念中,“写生”特指花鸟画,与今天的“写生”概念不同,是“写物之生意”。晓彦的花鸟画在宁静与和谐中,焕发出一种蓬勃气象,体现出这样的视觉主张。
 
 
在对物象的处理上,他也借鉴了相当的现代元素。将本体的张力尽量夸大化,使原本柔性的题材具有了一定的刚性特质。正是这种蕴涵在柔性本体中的刚性特质,使他的作品有一些生命的暗流开始涌动。一片翎毛、一抹残荷,虽离见微知著尚远,却流连着一 缕灵动的意趣。
 
 
艺术的表述原于对社会生活的认知与理解。你的修养决定你的理解,你的理解决定你的表述。
 
 
这是一个漂移着的社会。大陆在版块的作用下漂移,城市在不断的扩张中漂移,人们则在欲望和冲动里漂移。晓彦也是一个飘逸的人,难得的是漂移的人有一个停泊的心境,不甘沉舟侧畔,亦不随波逐流。画国画的人多了,画花鸟画的尤其多,茫茫纸山、浓浓墨海掩映着多少妙手才俊:老辣见笔者有之,谐趣含情者有之,破陈维新者亦有之。晓彦之画之所以入眼,无非是这“心境”二字始然。人在漂移,而心在停泊,自然就有些别样的宁静了。
 
 
我与晓彦无深交、无细谈,所谓心境之说皆源自画中。其人或静若处子、或动若脱兔,我无从得知。只是感知画中的安逸,想来他在作画时一定觉得闲适吧。求画一如行舟,只有舟动而心静才能辨明方向,不会在时俗和小利的旋涡中打转。未来晓彦的画走向何处我不得而知,说他必定一飞冲天、乘风破浪,未免大言欺世。但我至少看到了希望,从他笔墨尽滴的心境中看到了希望。这种朦胧的未来有些美好与神往。
 
 
何延喆
2005.8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