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品征集难是永恒的话题 国际艺术品的拍卖历史已经有了几百年,艺术品被收藏的时间足够长,已经广泛进入到上下几代人,各个年龄段的收藏者手里。因此,面临每一次市场调整,艺术品在藏家手里被套情况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藏家们送拍赔钱的可能性不大。一般而言,国际拍卖行只要坐等老年收藏家过世,因为需要现金缴纳遗产税或分配家产之需而将藏品拿出来拍卖,或者收藏家破产和离婚不得已将其藏品送进拍卖场。 国际艺术品市场上,收藏品已经形成了聚聚散散、循环往复的历史:最初人们在拍卖场上、画廊里搜集艺术品是由散到聚,逐渐形成一定收藏体系之后,由于上述各种变故,藏品又会被拍卖,在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竞买人争抢,由聚又到了散,重新进行了资源分配……这慢慢成为了国际拍卖市场上的常态。而在内地,新中国建国以来收藏艺术品的历史仅仅只有二十几年,仍处于慢慢由散到聚的进程中,远远没有达到散到聚,聚到散的一个周期。而目前内地出现征集难的关键在于:收藏家们只进不出,市场上的拍品资源越来越枯竭。内地到达上述国际艺术品收藏的循环阶段还需要一两代人的时间,在此期间,如果中国经济没有大的改变,拍卖品枯竭必然带来拍卖行的激烈竞争。最终,拍卖行的集中度将会逐渐增加,拍卖企业不断退出和相互兼并重组,将逐渐趋向由几家大拍卖行构成的寡头市场。 2015年春季,深入挖掘海外拍品资源成为了内地几大拍卖行在征集上的拓展:中国嘉德年初开拓了法国市场,保利面临十周年庆典拍卖的压力,对美国市场进一步细化深挖,并扩大征集到了加拿大市场。面对买家越来越挑剔,拍卖公司更喜欢“挖大户”、“掏窝子”,从大收藏家手里拿东西,举行收藏家专场,而不太喜欢从画商手里拿那些熟货。收藏家手里的藏品,东西整齐,品质把关比较严,同时,放在手里的时间长,甚至有许多没在市场上出现过的“生货”,这正是今天买家们所孜孜以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