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武
1960 生于河北省唐山市
1986 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
现为上海美术学院岩彩绘画工作室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艺术委员会主任;河北省保定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中国岩彩绘画课程构建者
 
主要展览
2019 溯源重生——当代岩彩绘画创作展,上海,中国
2017 丝路岩语—中国岩彩绘画文献展,宁波,中国
2016 学院与当代艺术——2016当代河北省艺术邀请展,河北,中国
2016 丝路岩语—中国岩彩绘画文献展,北京,中国 
2015 岩语—2015中国岩彩画邀请展,北京,中国
2015 岩彩—东方画家作品展,北京,中国
2013 北京意象—创意大兴,北京,中国
2012 北京意象—大美房山,北京,中国
2011 素.色—张新武岩彩画作品展,北京,中国
2011 北京意象—山水怀柔,北京,中国
2009 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武汉,中国
2008 吾对材质——中国岩彩绘画邀请展,北京、武汉,中国
2008 记录当代——中国美术家代表作品邀请展,北京,中国
2008 北京风韵——古都新貌,北京,中国 
2007 张新武作品展,波士顿,美国
2007 北京风韵——山水清韵,北京,中国
2006 悉尼国际艺术节“面孔.中国制造—中国青年工笔画名家肖像展”,悉尼,澳大利亚
2006 莱恩阿特当代艺术展,比利时
2005 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展,上海,中国
2004 中国工笔画精品邀请展,北京,中国
2004 学院工笔——首届全国美术院校青年名家精品邀请展,北京,中国
2003 精致与精微——中国工笔重彩小幅画作品展,北京,中国
2003 回顾与展望——中国重彩画邀请展,北京,中国
2002 融合.互渗——当代中国画家新作展,上海、武汉,中国
2001 与世纪同行2001年工笔重彩艺术精品展,北京,中国
2001 西部.西部——全国综合材料绘画邀请展,西安,中国
2001 首届中国重彩画大展获优秀奖,北京,中国
1999 河北省美术作品精品展览获银奖,石家庄,中国
1999 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上海,中国
1998 首届文化部重彩高研班师生作品展览,北京,中国
1998 第四届全国工笔画大展,北京,中国
1998 98中国国际美术年.中国山水.油画风景展,北京,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案边随笔
相关评论 更多
· 隐约幽谧的情致—张新武画作观感
· 悸动的心灵 自由的品质——张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案边随笔>>

艺术创作,我相信直觉,不相信经验。因为所有的经验都已是过去时。对经验的依赖,不是重复自己,就是重复别人。冥冥中选择了这种颜色而不是那种颜色;选择横涂而不是竖抹;选择干擦而不是湿染……,这些无意识的选择与经验无关,但更能接近真实的自我。

   一幅画作,犹如一面镜子,映出不同作者的不同面目。但镜子的质量有好有坏,好的镜子,映照得真实自然不走样;质量差的镜子,映照出的却是五花八门,面目全非。
 
   偶尔去古玩店,发现一面铜镜,光亮精美。拿起来仔细观赏,眼前立刻浮现出虚幻的影像,暖暖的,闪着金光,如同维米尔的油画一般,真是好看,定睛细瞧,才发现映在镜中的正是自己,真是神奇的金镜,难怪现今好多人都愿用传统的外衣包裹自己,原来古代的宝镜竟有如此的魔力。
 
   画画如同交友,遇到随和开朗的,交流起来就通畅顺利;遇到古怪孤僻的,交流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往往需要时间,需要耐心。而常常是结交的快,忘得也快;结交的慢,可持续长久。当然也有一见钟情的时候,但很少,很难得。
 
惊喜来自突如其来,意料之外,作画中如果总是成竹在胸,运筹帷幄,好像已无惊喜可言。
 
   常有这种提法:挖掘作品的精神含量。真不明白,精神从作品中能够挖掘出来吗?作品的精神靠作者付予,不然,即使将作品挖得千疮百孔,怕也挖不出什么精神的。这时作品或许会反问作者,画家先生是否挖掘过自己的精神含量。
 
   所谓的全面,其实是不存在的,实际上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形式表达相同或不相同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相同或不同的问题。这些思考或表达,都难免带有个人的局限性,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也可能就是所谓个性的由来吧。正是这些个体的局限与片面,才产生出形形色色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人,人世间也正因为有了这些个体上的差异,才变得如此丰富,如此多彩,如此具有生气。试想每一个体的思考与表达都同样的全面,那将是何等的一致,何等的乏味,何等的不可思议。
 
   所有的整体都是由无数的局部构成,所有的全面正是由无数的片面构成,人类也是如此,是由无数个形形色色的不同性格的人构成,以此观之,艺术的多样性是必然的结果。
 
   艺术风格的丰富性来自于艺术作者的多样性,风格即人格,独特的风格产生于独立的思考,独立的思考,来源于独立的人格。
   经历过大地震,才真正感受到了自然的另一面——残暴。生命在如此残暴的自然面前是那样的脆弱,又是那样的顽强,脆弱的是人的肌体,顽强的是人的精神。
 
   我喜欢大,更珍爱小,我用身心去体验这两极,并努力将自己的体验化为可视的图画。
 
   我体会,画画和炒菜很类似,重要的是“度”的把握。浓淡干湿,疏密冷暖,类似于火急火慢,麻辣嫩焦,全凭操作者的把握。这种分寸的把握,不单纯靠技术,靠经验,更重要的是操作者的感悟与修养。
 
  “时尚”是“消亡”的前奏,人们追逐“时尚”,无异于追逐更快的“消亡”。
 
   客观事物是具体的,有形的,而人们置身其中所体悟到的感受是不同的,无形的,能准确将那些不同的无形的感受,物化为真实有趣、具体有形的图画的人,就是画家。由此可见,艺术创作的过程可分三步, 具体有形的→不同无形的→具体有形的。
 
   常言“白菜萝卜各有所好”,是说人们口味上的选择,本无道理可讲,只是习惯而已。其实画家对于绘画材料的选择也应如此,只要能将自己想要表达的,真实、有趣、有新意的传达出来,用什么手段都是可以的,重要的是用着痛快,看着舒服。
 
画画是件很难作的事情,不想不行,想多了负担太重也不行。我常常羡慕小孩子游戏时的感觉,即专注又放松,专注的没有任何杂念,放松的没有任何负担。
 
所谓“无为无不为”,我理解的是,提醒人们不为不能为之事,剩下的自然就无所不为了。其实哪有什么都可为的人啊,只是知其不可为而不为罢了。
 
好的作品总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给人以亲近感,意料之外使人产生陌生感,亲近给人以好感,陌生使人产生好奇心,好感加好奇心是让人驻足画前的基本理由。 
 
舍得闲,闲得自在。得不易,舍更不易。得闲不易,得自在更不易。自在得闲,闲得舍。舍得从容,闲得坦荡,真自在也。
 
时间真好。留下好多,去掉好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