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兆祥相识,是在海宁钱君陶艺术馆。那是我在浙江万里学院执教的一位同事,应邀在那里举办个人画展。郭兆祥风尘仆仆从上海驱车赶来出席开幕式。他肩挎尼康相机,头上冒着热汗,一脸的淳厚质朴热情直率,几句寒暄,同行交流使我们一见如故。他赠我一本由上海美术馆馆长方增先题写封面的《郭兆祥作品选》,扉页上是他写的两行倚正相依,极富个性的汉简隶书:“愿这几页淡色的纸引来你美好的目光。”匆匆一览,果然令我爱不释手。
兆祥自幼痴迷书画,小学一年级入剪纸组,二年级进美术组,五年级便有作品入选市少年宫并开始学习篆刻。1968年,正当他在上海中国铅笔一厂技校毕业时,史无前例的“文革”风暴将他和千万热血青年卷到甘肃平凉插队落户。1971年经郑人岱先生介绍拜谢之光为师。无论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大田耕作,还是在氮肥厂汗流浃背烧锅炉、在热气腾腾的酒厂酿酒,在针织厂担任图案设计,都从未间断对书画和文学的兴趣爱好。他记住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句话:“身边要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说话遇到美妙的地方都要把它记下来。”至今他还保存着十一本用各种字体抄录的读书笔记。无意中这种兴趣帮助他掌握了各种书体的挥洒。劳其筋骨,苦其心志。正如巴尔扎克那句名言:“苦难是生活最好的老师”。 经历了24年大西北黄土风沙的艰苦磨砺,他认真的做人、待事、读书、习画,直面人生,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财富。兆祥感慨:“书是烛光,它曾照亮过我暗淡的日子;书是镜子,照出真假、善恶、美丑。”苦涩地读着人间社会这部大书。他认为: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便无法承受世间的不幸和苦难!他感叹“今日武松何在?”于是更加强身习武,匡扶正气,成为甘肃省平凉地区颇有名气的柔道教练。強健的体魄和一身英武之气,平添了他创作中的叱咤豪情。
他创作的体育题材抒发内心的感受,《健美之歌》是人体美的赞歌,凝聚着爆发力的背阔肌、三角肌和弘二头肌,在土黄、赭石、墨线的勾染皴擦下,以山石皴法表现人体肌群,赞美意志。画面对角落款:“人生道路艰难坎坷,顽强的意志邀纯真的灵魂同舟”。我想,这正是兆祥当年插队时的心灵写照。《新秀》一画,则是以干湿浓淡变幻的墨韵,为紧攥拳击手套,蓄力待发的拳击运动员特写造像。“传神写照妙在阿睹”,密密麻麻的题款填满了背景的空间。他鄙视盲目屈从于权势、因循守旧、不能自由独立思考、不顾他人利益的人。他认为这种不具备真正人格的人一旦多了,便会影响整个社会,阻碍人类发展。他爱憎分明,严格完善自己。他说:“要勇于分析解剖自己,用他人敏锐的眼光和书本经典格言扫荡自己的丑陋!无论是孟子的“性善论”还是荀子的“性恶论”,修身都要靠后天自我努力,持之以恒,这样才会不断进步,才不会人云亦云,才不会同流合污。才能成为知耻向荣、道德高尚的人”。他坚信:只要不怕挫折,百折不回,坚持到底,就能看到人间正气的回归。
兆祥是个唯美主义者,无论山水;如《牧春图》《秋韵》《圣地》《山林秋梦》《亚丁新月》《秋歌》《祥云》《红草滩》和人物画《提琴手之秋》《戴军帽的扎西曲玛》《文天祥》《冲浪》《体操书法》《金色的希望》等都在不断的追求中融入自己的美学概念!艺术上他主张百花齐放,汲取拓展各种流派之精华。但反对没有美术根基的“创新”和“以丑为美”的观点。他的《山道弯弯》以S型构图让我们感到黄土高原淳朴的美!荒凉的美!俯视着他插队时的生活现实场景:窑洞、农舍、石碾、谷场、红叶,山道弯弯,满塬秋色:“当年插队黄土高原,这曾是我青春寄居的地方,收获的是黄澄澄的玉米、糜子、红彤彤的辣子,流失了的是金灿灿的朝气和银波潋滟的时光”黄土地上多么丰富的红黄金银色彩!他在黄土气息里、在生命的灿烂中感叹!兆祥字“悟迟”:一、是自觉悟性迟钝,须勤奋补拙。二、是他追悔时光流失和青春不再的切肤感受。三、是在艺术上犹如唐僧西天取经,愿做他第四个徒弟,由东往西、从古洎今、緃横南北、采撷菁华。画中的诗、书、印都是有感而创,自成一体,相得益彰。深刻表现了知青插队中的心路历程和对理想不断的追求。
兆祥崇尚“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清代苦瓜和尚石涛;“我之为我”,“发我之肺腑”,植根生活,抒自己心之块垒。 在《高原风》《流失的黄土地》中,画家以浓墨、赭石放笔,发出了悲壮的呐喊:任西风吹拂,任烈日关照,任秋雨冲刷,任冬雪覆盖——多愁的情感与命运抗争,撞击着我们的心灵。这是兆祥内心深处对大自然天长地久之道怀有的敬畏之心、顺应之德和感恩之情,满纸荒凉,无言以对,流露出人类对青春的眷恋!浓墨重彩的张力却让我们的灵魂为之震颤。
兆祥的力作《飞出大山》,以远、中、近景描绘了苍茫大山的浑厚与生机,前景的女孩、稚童,虽高不盈寸,动态却十分生动,他在山巅振臂放飞自己折叠的纸鸢 :“你对我说,我要飞出大山,像鸟儿那样快乐,以优秀的成绩飞进上海的学堂。。。。。。”还有《回声》《西北路.火焰山》《岁月留痕》等,如果没有生活的亲身经历就难以产生出西北汉子的共鸣和深厚的情感。作者渴求知识,改变命运,艺术不断走向成熟。 1985年他考入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平凉分校国画专业,毕业后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1993年,迎着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春风,兆祥在上海应聘成功,举家迁回上海,与年迈的父母团聚。好学不倦、永不知足的兆祥,在47岁那年又考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接受了更系统的高等美术教育,圆了他“飞出大山”的梦想,并通过国家人事部的考试获得一级美术师资格。我退休到上海后和兆祥有了更多的交往,他把1969年到2009年的诗文选稿征求我的意见,仔细读来,无论是游记、楹联、格言、寓言、散文、书画题款、诗词在不经意追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中散发出思想的光辉!四十多年积累的文学修养使他的笔墨酣畅跌荡!四十年的人生足迹有大江南北旖旎的风光,也有小溪峡谷的轻声低唱!四十年的文武之道有细腻心灵的刻画,也有雷霆万钧的阳刚之气!文学要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检验,是立体、敏感、良知崇高的艺术!他看到市场经济把书画、图书市场旋转的太快了。人们不知道把宝贵的时间和金钱该投入到哪座神庙!因为金钱、名利诱惑太大。他希望自己能静下心来,默默耕耘自己亲身经历感悟的艺术田园。
艺术领域广泛而相通,摄影和篆刻也显示出他的实力,在高手如林的上海市第五届工人艺术节摄影抓拍比赛(展)中,他的摄影作品名列首位,共有十二幅作品(一幅最佳奖、一幅优秀奖)入选,特殊的用光构图来源于他绘画的功底。神情、速度的抓拍来自常年练就的敏锐和精确的提前量!他的摄影作品时而象一首首无声的诗,时而又是一幅幅斑斓的画。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摄影作品中注入了这些元素、意境,主题就更加突出生辉!凡习篆者都知,老师指导入门,平时还需经常阅读大量的工具书,查篆究源;古、篆各成风貌,既有新意也不悖篆法,在小学困难时期,因缺钱买书,他就把《四体字典》《诗韵》《词韵》《书法间架九十二法》《王羲之草诀歌》《篆法疑难字辩》借来手抄成册,解决了许多学习难题。读兆祥的印章,有追攀古人得高趣,别出新意成一家的感觉。铁马金戈、高山流水、秦砖汉瓦、天真童趣都在他的方寸之间涌动!个人的经历有些图文随笔就够了。对自然人类,他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他作品的内涵容量大,这和他的人生阅历有关。人类的共性,深度只有在作品中首先感染自己,才能打动别人!他在求真,他是个独立的思想者。
他的《泉流知我心》在世界华人艺术大赛中获国际荣誉金奖, 《大山变奏曲》荣获第五届国际书画作品展银奖,获奖代表作还有《深山人家》、《枫红秋晚》、《牧春图》、《翠谷回声》、《海之恋》等一批佳作。
兆祥自号“山里人”,画室命名“西风阁”,18岁到42岁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代,24年的西北生涯有着难以割舍深厚的黄土情结。回到上海后,他还几次返回平凉,旧地采风,探亲访友,怀念那些难忘的时光。 著名画家方增先在“悟迟诗书画展”前言中写道:“他的画努力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并在艺术上追求着黄土地那样浑厚与质朴,他的大胆用色和大胆用墨都围绕着这个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源于生活而又植根于民族文化的艺术,一定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兆祥祖籍广东中山,1951年出生于上海,所以他的作品既有江南游子的清秀灵韵,又有大西北粗犷、苍茫、浑厚的黄土情结。兆祥在平凉有数十年的图案设计以及书画创作经历,使他的国画融入了装饰变形意趣,夸张的浓墨重彩,惨淡经营的对比、呼应、节奏等构成新的元素。传统与创新的密切结合,成就了他在创作中别开生面,自成一格的特点。
百般磨练终不悔,浓墨重彩写豪情,这就是兆祥。我们期待着他的新作不断问世。
赵 庆 勋(教授/著名画家、享受政府津贴)
《收藏家》2010年7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