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百军的《梨园遗梦》把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元素和西方现代意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重新结构为一个多义的视觉图像系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图式。作品中随意的几何构成和自由松动的用笔,自然地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和无法言说的梦幻之美。他的作品中这种空灵轻快的视觉语言与多义而丰富的思考达到了一种融洽无间的内在统一,可以看出他对当代世界艺术潮流的熟悉和自我把握的能力,从而获得了含蓄而富有可读性的审美品味。
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教授 马克•奥斯特曼(Mark Osterman)
在李百军《梨园遗梦》中那些看似简单的线条、单纯的色调和随意的组合,却有复杂的遐想空间。在这里中国戏剧脸谱似乎不再是形式的表现,而包含着隐喻,解构着神秘。画面的结构在随意中暗含着严谨,这可能是欧洲绘画对他的影响,也可能是他自己内心世界的不断感悟的结果。
英国巴斯帕大学教授 格特鲁德•卡斯比亚(gertrude•kasebier)
李百军的作品中对生命意识的特殊兴趣在他笔触的抖动中无声地表现出来,轻灵与诡秘的精神因素也在那方极有限的空间里跳跃不止。他是如此善于有效的利用他的原初冲动和瞬间灵感,赋于作品以特殊的意义。
法国巴黎国立高等艺术学院教授 让•巴蒂斯(jean•baptise)
(200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