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嗣德
1968 出生于山东日照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中央美术学院文学硕士学位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画院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吉林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研究生导师,泰国格乐大学特聘教授、艺术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新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扩张性
相关评论 更多
· 并行时代 不悖初心--秦嗣德现
· 情真意浓 厚实而有神韵——读嗣
· 温厚观人 感印苍远
·  素朴的风,感伤的诗
· 逸趣、秦嗣德的画
· 案头碎语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并行时代 不悖初心--秦嗣德现代水墨艺术浅析>>
 
文/许向群
 
20 世纪以来,中国画的现代转型历经变革与发展,不仅在艺术语言的现代性方面进行了多元实验与探索,而且在激活中华文化本体内部的创造力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开掘。现代水墨人物画因其不同寻常的时代属性。在东西方文化观念的碰撞与互融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演进路径和面貌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水墨人物画在文化品格、精神诉求和语言建构诸方面所取得的学术积累与艺术成就,见证并浓缩了现代中国美术守正创新的发展之路。秦嗣德属伴随着改革开放一起成长的一代画家,他水墨艺术的社会背景、审美取向和观察视界具有更加深刻的时代烙印和心灵轨迹。作为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面的代表人物。他以并行时代、不悖初心的进取与自觉,始终围绕“人”的本体价值来构建自己的艺术天地,对传统与现代、写生与创作、研究与教学等课题展开深人的实践与探寻,作品将人文关怀与审美经验汇入时代的洪流,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与朴厚的宏博气象。
 
一、在与时代互文中感知现实主题
 
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巨大变迁和发展机遇,也使人们对20世纪中国画现代转型中的经验得失有了更加客观准确的认识。现代水墨人物画伴随着现实主义的正本清源与时代发展,以崭新的视角和感受直面现实主题,在传统赓续与现代表达之间,不断探索与创新,呈现出更加开放的格局和多元的面貌。秦嗣德主题性水墨人物画创作注重在现实人文关怀中,通过表达个体与社会的依存关系来切近时代命题,从而形成一种文化的担当。他认为“用万物相依、众生平等的哲学情怀,广泛关注当下的各个层面,是对社会现实的真诚表达”。这种明确的文化主张和精神指向,使他的水墨人物画能够以日常生活叙事来透射人生况味,通过对时代生活的多向度观察和反思,展现出人物的灵魂足迹和生存状态,在主题阐释与精神气质方面与时代形成了紧密的互文关联。
 
秦嗣德用“并行”而非“同行”来表述艺术家与时代的关系是颇具深意的。在笔者看来,“并行”是一种同向而有距离的前行。艺术家的“旁观”态度,并非情感的疏离或隔膜,而是为了获得相应自由的艺术表达空间,来完成自身的独立判断与陈述。秦嗣德早期的《出栏》(2004年)具有浓郁的风俗性倾向,憨态可掬的情态把握与造型夸张,体现出画家取舍生活元素的特殊能力与修养,人物形象呛人的烟火味,凸显出原汁原味的“黑土地”特征,野趣淳朴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田黎明先生曾说:“嗣德的水墨人物画来自他内心对朴素的向往,他对土地的感情、对农民的热爱远远超出了他对闹市的感知。”如《在春天里留影》(2010年)与《流动的乡土》(2012年),幅画作在时间上虽然有前后,但相近的构图所形成的视觉呼应。却有其味无穷且发人深省的内在关系。前者聚焦乡村的留守老人,后者描绘四处漂泊的建筑工人,画面弥散的迷惘与悲怆感,既是温暖的关切亦是尖锐的叩问。画中饱经风霜的人物群像,隐现出从生活的合力中去刻画对象的深厚功力,在重构真实生活形态的同时注人了充满韧的生命力量。这些特定社会阶层的劳动者“合影”,充盈着人性本质的善良和顽强,作品直抵生命的表达超越了具体地域时空的局限,彰显了普适性的生存意识和生命本能。作者在喧器的时代里,用心用情地安放关照“小人物”的悲欢。体现了艺术映照社会良心的文化自觉。
秦嗣德的水墨人物画注重“平民立场与人文情怀并重”的双向追求,他认为当下创作中存在的主题类同、语言相似、图式概念的原因,是对当代社会现状的观察与表达“有技无道”的必然结果。因此,他在直面现实的“破题”中,不仅要求打开形式表象的窗口,而且能够在观念与精神的层面登堂人室。他注重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平凡普通的个体状态中凝练、捕捉群体意识和社会问题,并通过对人生价值与精神归属的追向与探究,去铭刻时代变革的印记。《厚土》(2008年)的构思与表现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画面中与土地融为一体的农民具有显著的象征意味,他们聚集在沉沉的山峦线之下,异样的胭脂红肤色,在苍茫沉重的墨色中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表的视觉矛盾和心理反应;万绪千头的线条皴擦点染,形成极具动感的节奏与蔬密相间的肌理,有一种如诉如泣的情感纠结与情绪释放;朴抽的形象与浓郁的氛围相得益彰。以强劲的视觉触动解密了人与土地生死相依的血肉关系。《一手天下》系列(2018年)《别--逆行者》系列(2022年)等作品关注的均是身边的人和事。作者的视角平整温和,那种小中见大、虚中见实的现实观照,将时代的细密注脚了无痕迹地投射到对象的塑造表达之中,从而使作品具有管窥时代的功能和价值,在留下时代珍贵历史镜像的同时,增添了主题的感染力和穿透力。
 
二、以普通人的本相见证时代变迁
 
写生在中国画的现代转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薛永年先生曾指出:“写生,作为百年以来形成的美术新传统。既是引进西学的产物,又是为纠正时弊对师造化的回归,一方面推动了创作源泉的直湖,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给画语言的丰富。”尤其在现代水墨人物面创作领域,写生在提供新的认知世界的视觉方式与重拾中国传统精神两个方面拓展了表现空间与精神内活。秦嗣德出身于专业院校并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不仅具备扎实全面的功力,而且具有不断实践的思考和积淀,这种往复研究所形成的螺旋上升过程,使他的写生已不再是传统意义所指涉的表现形式而具有了独立的创作价值。他认为:“写生所独具的原创意识会使艺术家的表现形式和造型观念在直面现实中发生诸多可能性。”“写生推进了人物面创作的表现深度,写生的过程使艺术的表达更具主观的思考和文化的自觉意识。”写生与创作的交融互进,使他的水墨人物面具有了别开生面的叙述方式和文化性格,洞悉人性的人物写真,具有深刻的个人体验与主观表达,使日常生活与时代变迁、个体境遇与社会现状。通过芸尝众生的“肖像”景观来见证呼应,实现了水墨人物的语境扩张与主题拓展,并形成了作品的当代情境与精神诉求。
 
秦嗣德的写生创作力主要通过个体心灵的塑造与剖析来扩张其在当代水墨人物画中的概念转换和表现意义。他显然已经不满足于人物在传统笔墨与西方造型观念的交汇中所呈现的一般样态,而是从形象性与精神性两个维度来切人人的本质和现实。将水墨的民族性与表现性融人当下文化观念与时代审美中去深度思考与实验探索,独特的观察角度与深刻的形象塑造构成了秦嗣德水墨人物充实而丰富的人文图像志。他早期的水墨十分强调形象感的精确把握,尤重“补水墨人物写生之人微之不足”,在既重笔墨又重形象深人交画的工写结合中去以形取神,从而到达神形俱佳的境界。如《耳奇者》(2010 年)、《山润》(2012年)等作品,形体特征的提炼夸张与偶态神情的精准攫取相辅相成,给人以多角度体验之后的综合凝现,有一种虽现于笔下却长于泥土的厚实感与生命力。从人物的世相百态中去把握时代的脉搏,形象的真实性与现实感显得尤为关键。秦嗣德的写生具有较强的现实介入人意识,他画中的形象不是“符号”而是鲜活丰满的“人”。他十分讲究造型的格调和质量,在注重绘画意题和审美需求的同时,能够倾情融人社会关怀和生命体语。如 2022 年创作的《广场》《保安》《一手天下--约会》等作品。不仅形象与人物的身份状态贴合得天衣无缝,而且具有丰富的咀嚼细节和造型寓意。如果说看见也就意味着另类的碰触(所见之处即所及之处),那么作者显然将触觉性的视觉透过对象的身体而探入了人的心灵。大时代中小人物的傲慢、欢欣,困感、悲伤……跃然纸上。秦嗣德水墨人物中恰切与精准的形象叙事,既浓缩了个人的命运沉浮,同时也汇成了时代变革的共生截面。
 
思想和认识支撑着创作,见识、格局、知识储备决定着艺术家的输出。秦嗣德人物画高度的精神性传达具有明晰而深刻的观念输出痕迹。他认为:农耕文明与都市文化的裂变矛盾所产生的文化漂移感与乡土流动性,是一个值得世人警醒与重视的同题。作为“一个融入社会并与社会并行的艺术家,心智常常背负着一种悲剧式的沉重”,通过形象的精神性发据来传输他的认知和体验,成为他“舒压”的重要途径。他行旅岜沙、巴康、惠安等地区的写生,作品聚焦的重点已不再是地域人文风情的采撷和展现,而是直抵人与自然交融后所焕发的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生活阅历的积累与技法层面的自由,使他对形象“神”的发现和摄取具有了丰富的经验。他从原始艺术的灵感渊源或形式资源中汲取养分,捕捉独特民族文化所充盈的精神意象。如(小路悠悠》(2012年)、《月光》(2023年)《观》(2018年)等作品,不仅把观察到、感受到的东西画出来,而且将骨子里的悲悯情怀、价值判断、审美取向糅合在一起,通过形象的内蕴与张力,显现出强烈的精神指向和观念诉求。他的一些双人构图的人物画,并置关系中的相互隔膜与淡然令人印象深刻;那种情绪的疏离感与神态的紧张感,形成了既冲突又相互制衡的特殊情境,具有现实诘同与社会反思的隐喻与象征,坦露出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以猪红为主调的肤色处理是他人物画的标志性“表情”。这种极具刺激性的色彩渲染,给人一种张扬而神秘的视觉感受,在形象塑造上增扩了情感浓度和精神维度。秦嗣德写生人物画在坚守水墨本体语宫与跨越文化观念方面的学术追求与探索,能够通过主体的视角与表达,将个人的面貌汇入时代的风景,诚实的主题回应与准确的精神注解,获得了大众的认同与共鸣。
 
三、沉浸于时代场域建构个性语言
 
秦嗣德水墨人物园的个性语宫具有令人瞩目的时代魅力与独特面貌。他认为:“是每一个个体的尊严,个体的生存经验。构建了艺术世界的普遍性语言符号………无论是独立的写生抑或主题性创作,即使是表达同一主题,艺术家也会从不同角度,创造独立的视觉思考与呈现。”这种充满主体意识的“视觉思考与呈现”显然依赖于对周遭世界的社会感知与生命体验,置身时代现场,洞悉生活潜流,才能别具一格地建构具有深厚情感底色与丰富形式语汇的语言特质。他秉持“艺术的创造是对生活桥神内涵的再现过程,艺术所生成的图式是生活的图腾,艺术在表现生活时是艺术家心声的流露”的理念,借助每一个写生的个体形象来延展水墨的表现性,潜心将时代气象、审美品格、写意精神、传统基因等元素融入自己的水墨语言之中。表现主义的激情、原始主义的稚拙与“意笔互含”的笔墨延展。构成了他形式语言的基调;他致力于通过社会个体的形象塑造来反映一个民族,时代的精神崇尚和文化回溯,使认识与思索更贴近时代的文脉,并在开放的空间结构中,不断充实完善具有表现意识和思想内涵的自我表达与个性呈现。
 
秦嗣德个性化的水墨语言具有格调沉郁的显著特征。现代水墨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与时代的审美需求是同步发展的,如果说生活经历是艺术家艺术语言个性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深厚的生活依托在秦嗣德的个性语言的建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曾在《母亲的生日》随笔中谈道,朴素善良,乐观刚强是父母给予自己的最好礼物,童年的生存环境和生长经历养成了他喜静、敏感、悲悯的性格,“一直善良下去”的执念使他对土地与土地上的人一往情深,朴素忧息的沉郁格调,是一种深植内心的情感发酵。如弥漫着苦涩凝滞情味的《逝去的村庄》(2019 年),画面笼罩的忧伤感既有对故土的眷念,亦是现在传统村庄逝去的挽歌。这幅画的图式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刘文西先生的名作《祖孙四代》,但却意趣迥异,因为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另外,若从形象塑造的角度来考察,两者的语言不仅生动准确,而且均带有深刻的时代络印;同材异质的造型探索与笔墨实验,不难品味出其中的传承与演进。秦嗣德笔下的人物神情大多是专注凝重的:一方面,是因为写生的情境所致;另一方面,也是他审美取向及性情的天然流露。如《守望》(2014 年)、《老梁》(2021年)等作品,卑微却坚韧、憨厚且肃穆的形象刻画,在沉郁风格中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既是个人心绪的倾诉,也是人间情怀、家国情怀的抒发。
 
秦嗣德个性化的水墨语言具有显著的辨识度和原创性。他认为“语言样式源于生活”“写生具有艺术语言的原创性和当代性”。对写生的钟情与执着也是他不断锤炼、提升自身个性语言的一个重要途径。他十分注重表现性水墨所蕴含的意境传达与写意精神,造型的意象化处理、图式的精神性建构,使他的作品在回归内心的朴素与真实的同时,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如在《水墨印象--杨家池》(2019年)、《老河堤》(2021年)等作品中,他能够通过对客观对象的理解与表现,充分彰显手绘过程中的创造性与偶然性,删繁就简、弃“熟”求“生”的造型与笔墨追求,产生了灵与拙、沌与涩浑然一体的绘画质感和语言力量。这种在纯粹情感维度中生成的辨识与征貌,是厚实的笔墨技巧与精确的造型观念结合升华的结果,它“超于生活之境,从而达到技术手段与精神追求的完美融合”。英国作家爱•福斯特认为:人的日常生活是由时间生活和价值生活合成的。艺术如果能够超越时间而彰显价值,也就抓住了生命的本质。秦嗣德水墨语言的原创色彩,显然源自对生命本身的真切感受。如《岜沙的忧伤》(2016 年)、《干枯的河床》(2020年)等作品,通过经营一个画面来经营一个意象,具象人物与非具象环境的结合,构成了超现实的象征意味;石窟壁画、民间年画等元素的借鉴融合,将视觉叙事的意义承载从表现生活上升到表现生命的层面。画面内在形式逻辑所形成的秩序和形象气质,转化为精神性的造型语言,构成了作品新颖的视觉结构和意境,具有无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
 
《并行--秦嗣德现代水墨作品个案研究》付梓之际,同名画展也即将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拉开帷幕。作为阶段性的学术梳理与展示,秦嗣德自然十分重视。他甚至还计划在展览之前去一趟大凉山,看看能否“憨”出几件不一样的“东西”。诗人普希金有名句:“一切都是瞬间,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念。”祝贺秦嗣德的画册出版与展览举办。他的艺术必将浸润人心并给读者与观众留下美好的记忆。异质才是艺术的生命,世界因不同而精彩。期待在创作上始终保持一份沉静和清醒的嗣德,会有更多令人惊喜的佳作问世。
 
2023 年 4 月 13 日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