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博
2003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2007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学士学位
2010 赴日本东京艺术大学交换留学
2013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现居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教师,上海美术学院岩彩绘画工作室课程教师
 
主要个展
2019  七个关键词的生日——孙博作品展,798桥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主要联展
2019 周而复始——综合材料绘画学术邀请展全国巡展,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馆、重庆市美术馆、深圳大学美术馆、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
2019 遇见敦煌——圣地与朝圣者,朗空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9 伟大历程 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8 文明的回响——致时代,陶溪川美术馆,景德镇,中国
2018 时代肖像,太庙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8 光阴的故事,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展览馆,北京,中国
2017 丝路与世界文明——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7 丝路•岩语——中国岩彩绘画作品展,宁波美术馆,宁波,中国
2017 将岩彩进行到底——岩彩绘画作品展,锦都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2016 旋构塔•青年艺术实验场,时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6 丝路•岩语——中国岩彩绘画文献展,炎黄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5 文明的回响•穿越敦煌,太庙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5 青年艺术100,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中国
2014 “十年一验”实验艺术教学十年成果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  来自水墨的新语境,寺上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3 “千里之行”2013届优秀毕业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3  新风景II,季节画廊,北京,中国
2013  没有天空的城市:青年当代艺术展,元典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2 “年轻力量”第三回展,环铁时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1 “和而不同”实验艺术文献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1 “东南西北”油麻地文化艺游,西九龙,香港,中国
2011  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0  “东方色彩 中国意象” 岩彩作品展,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中国
2009 “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大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9  现代艺术DRAWING展-景-,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东京,日本
2009  第五届拉丁美洲双年展,库里蒂巴,巴西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重生”的意义——葛玉君中央美
· 岩彩使创作者自身升华
· 时间与自我:艺术家孙博“七个关
·  七个关键词的生日:孙博作品展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时间与自我:艺术家孙博“七个关键词的生日”展>>

——赵  娟

 
人们看到,艺术家创造了艺术作品。同时,人们不得不承认,正是艺术作品,使得艺术家成为了艺术家。当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展现为一个创作序列的时候,人们可以看到艺术家对艺术的创造历程,而更为重要的是,艺术家不断地创造艺术作品的过程,亦是一个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去成为”,“去成为艺术家”,也因此“成为自己”的过程。“艺术家”和“自我”一样,是一个不断需要“去成为”的过程。
然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直线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和生发力,也充满无数的陷阱。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既有同天地之大美的交流和对话,也有对现代生存语境的抗争和反思,艺术家通过形与色、光与影的捕捉和创造,把自己置入“生生”的境遇之中,不断生成,不断去创作,不断去成为他自己。
这是一个冬至日,落叶缤纷的下午,从北京798桥艺术空间走出来之时,脑海中萦绕的思绪。仿佛是,从这个展览走出来,获得一种启发,或者是一种叩问,如何在经历中去创造,去成为我们自身?
一个展览或许可以视作艺术家的一个生日。这个展览,展示了艺术家孙博的七个“生日”:“七个关键词的生日——孙博作品展”。
这个展览是艺术家孙博对岩彩艺术学习、研究、实践和创造的历程。这是展览的叙事时间,在这个时间之流中,我们看到不同阶段孙博对于色彩、形式、光线、材料细微的研究,试图要把每一个边界都逐个击破,然后像创造者一样,将它们揉捏成生命的奇迹,去赋予艺术作品以生命。展览入口展示了孙博创作这些作品的材料,它们来自大自然创造,或硬或软,或明或暗。展厅中的作品,或大或小、或幽或显、或实或虚,营造了生趣盎然的艺术世界。
在这些艺术作品之中,除却展览的时间,还有一种浓郁的时间意识,是孙博作品之中蕴含的主题。“时间”是关乎人类存在的主题,自古而今,世界各个文明都用自己的方式在感知和理解它,恰恰是因为感知和理解的不同,塑造了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人是一个有时间限度的存在,有死亡,所以才有了对生命本身的感知,才有在有生之中去追求超越有限之生的恒久。对每一个个体而言,自我的成长和创造是在生之中实现的,生命的意义是在有生之中通过修养和创造来展现的。哲学家用思考和文字写作阐发时间的奥秘。艺术家从“触感”出发,用艺术独特的形式语言来创造和视觉呈现。
《在劫》,水、墨和纸浆,在晦暗幽冥之语境中呈现佛陀的指引,佛陀是小小的,世界也是模糊的,生命是有限的,日子是在流逝的,人是否可以在时间和人世的变换之中把握自己的命运?我们的命运是否在生之前就已然被设定?人是否可以逃出各种时间的给定?《在劫》似乎悬崖上的普罗米修斯、日复一日推着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面临同一个问题。
《石空》,瘦、皱、漏、透是中国古典园林“相石”的美学追求,追求明晰精干、曲折生动、留白绵延和深刻澄明之美。中国古典美学中追求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人工力量,但是人工力量的最高美学境界又回归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圆圆的画框中,或粗或细的砂砾和土,不仅把它们的天然色着进了画布,还把中国古典美学追求的境界隐寓其中。与之相悖的是,弯折、坚硬、金属质感的线条毫不留情穿过古人柔美的情怀之中,这种刚柔相推、古典与现代的交融和冲突,到底是现代对古典的突袭,还是在寻求对话?古与今,现代与古典的命题,不仅是历史时间意识的一种转变,同时也是人类时间感知模式的一种根本性变化,“石空”,用石头空间的古典追求之中,现代审美的穿透,何尝又不是对“时空”的思考和体认呢。
《第七日》,《周易•复卦》之中有“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意味着阴气至极,阳气开始复归,新的一轮生长的开始。所描述的季节,恰值展览展出的这个时节。这组作品除了100cmx100cm的边框,没有更多边界,画面细微的岩彩颗粒,通过层层铺设和色彩的空间关系,营造了一个天地交泰,海天一色的氛围,气韵生动,颜色交织,细密而浑然天成。这组作品背后来自艺术家每天静静记录的天空,一天天,一年年,天空的样子,或白昼或深夜,在朋友圈从不缺席。九副作品是大自然一年365天,天空变化凝练的缩影,阳长阴消,阴长阳消,大自然在变化之中显示天地运行的大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第七日》则是通过“仰观于天,俯察于地”,捕捉天地变化之道。变化,本质上是时间的绵延和转换。
 
《花之时》,这幅作品由24副作品构成,对应着大自然“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不同的花正值其时,绽放着烂漫“妖娆”。花开花落有其时,这既是大自然之时的反应,也是花作为物的“性”和“命”,秉承“性命”,与时消息,与时偕行。生命的绚烂,遵循时之道,而物之时的承应,则是天地的最大的给予。《花之时》,用大自然的无机之物,创造出美丽的时间之花。
《须弥》,一组菱形的格子画框,组成更大的菱形格子画框。小画框的边界构成了大画框的经纬,画框不是匀质,偶尔之间会有金属质感的介入,从形式上,它和谐融入大画框,成为画框的一部分,从材质上,金属的质感和光芒,让它与大多数画框“格格不入”。经纬之间,是灰黄土基做成的底,底面之上是碎片。它们只有局部,勾起我们已知的整体,对于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它们是漂浮的碎片,只是碎片而已。碎片和碎片之间,搭建了一个或许曾经存在,抑或并不存在的整体局面,我们需要去文化的历史,或者自己意识的历史之中,去检索,才能去完成这项工作,以至于作为观者,我们知道整体或许是有的,在历史上,抑或在艺术家那里。然而最终构建一个可视的整体,在大多数观众那里或者是徒劳的,他们已经消失在灰黄的基底之上。碎片,是历史的一种普遍存在形式,或者说是历史时间长河之中泛起的波纹。“纹者,文也”。碎片也是一种言说。《须弥》在有经有纬的菱形组合中,置入佛教壁画的碎片,隐喻着历史时间的消逝,又通过将画名之为“须弥”,将历史时间与一种宇宙的观念联系了起来。历史时间是我们建构生命世界的重要构成。
《重生》,重生没有边界,《重生》也没有画框。采集石头与大自然脱离那一刻的形状,成为了重生的边界,正如婴儿离开母体,剪断脐带的那一刻。肚脐是一种见证,见证我们曾经与母体的联系,也见证了我们的“生日”。自生之日,人就需要去成为自己,去成为TA自己。如果说大自然之生,是生之日,那么艺术家之生,便是一种重生。一种个体经过在世的创造,进行自我创造的过程,是自我价值走向自我实现的开始。青金蓝之中泛出的金色微光,就像天穹之中的星星,成为每一个个体追求自我完善道路之中内心的引领。
七个关键词的生日,在艺术家生日这一天,在阴气至极,阳气开始萌发之时,得以呈现。作品中交织和蕴藏着复杂丰富的对于时间的体认、思考和表达。天地自然与人,历史文化与个体使命、古典与现代、序列与碎片、整体与局部交织的回响,所有这些,都呈现为一种安静的视觉形式。
“七日”迎来的将会是另一个“七日”,就像时间一样,是“七日来复”,是恒久的流逝与回归,在“时间之流和绵延”之中,总是生生不息地在生成,在创造,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更好更幸福的自己,而艺术作品,就是探索生命无限可能的一种汇报和分享。艺术是生命的自我创造,艺术品是与他者的分享,是对于人类自我创造的奉献。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