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青年雕塑家田禾的第一个个展。
田禾出生于雕塑世家,从小在父亲不间断的雕凿声中长大,一团泥巴如何在父亲的拿捏中变成了一个美人,一块木头又如何在父亲的刀劈斧砍中惊现出一张熟悉的面孔……如此一复一日地耳濡目染,她也爱上了这个行当,1999年中央美院附中毕业作品《19岁》即是以雕塑形式完成并且获奖。这件反映同龄人精神状态的作品预示了她后来的走向,她虽然考入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继续深造,但事实上,她在学生时代已经开始了一个青年雕塑家的生涯。
田禾的早期作品大多是为身边熟悉的人物作肖像,在这类作品中,田禾很自然地将类似于学院的习作练习转化为肖像创作。她一边通过这样的造型训练获得应有的表现技法,一边通过她所熟悉的人将她的技艺运用到对这些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的理解和塑造之中。如果你也熟悉这些人物,你会因为这些人物被刻画得惟妙惟肖而生出一丝会心的微笑。而在她所熟悉的人物肖像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还是那件放大了许多倍的作品《父亲》,那是以他的父亲——著名雕塑家田世信为原型创作的。她满怀激情地塑造了一个刚直、坚毅而又爽朗的艺术家形象,也恰到好处地体现出她心目中的父亲模样,而以那样大的体量呈现,也正好说明父亲在她心目中不可撼动的地位和分量。而在以《母亲》为题的半身像中,田禾以一个靠捡垃圾供养两个大学生的中年村妇为原型,作品特别强调了“母亲”由于劳累而变成弓形的身躯,以及微微上仰的期盼儿子成才的略带苦涩的表情,而蕴含其中的更是雕塑家对这位“母亲”敬重之情。
在另一类与自己相距很远的历史人物肖像如《张爱玲》、《南丁格尔》中,田禾显然是想表现曾经感动过她、对她产生过深远精神影响的人。她几乎读过张爱玲所有的作品,同无数喜欢张爱玲的人一样,她被她的文字所俘获,因为文字只有在她的笔下,才真正有了生命,真正钻入到你的心里,真正让你体验各色人物的情感经历,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因此,在田禾的作品中,张爱玲才会被描绘得那样矜持、娴静而又运思敏捷,微微俯视的眼神阅尽人间的悲欢离合,而拉长的颈项更突显出她的高贵和优雅。田禾笔下的另一位历史人物是南丁格尔,这位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倡导崇高人道主义精神的英国女人,毅然不顾贵族家庭的反对去做护士。由于她对开创护理事业做出超人的贡献,从而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接受英王颁发的功绩勋章这一最高荣誉的妇女。在田禾的《南丁格尔》中,我们看到的正是这样一个既具有贵族气质,有具有崇高人道精神的形象。
此外,田禾还有一些以自己的生存经验为主题的创作,如《的卢的爱情之拥抱》、《的卢的爱情之挣扎》、《的卢的爱情之倔强》,在这类作品中,田禾通过“的卢马”形象和典故,以象征、隐喻等手法,富有创造性地表达了自己或同龄人复杂的情感经历和心灵体验,这种内心的经历和体验常常是刻骨铭心的、惊心动魄的,却又可能是不知不觉的、平静如水的。在此,马的形象所具有的隐喻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忽而温顺、忽而狂暴、忽而倔强,作为一个既可爱又难以认知、且无法征服的对象,暗示了爱情在甜蜜中易受的伤害、挫折和心灵的痛。
而在《美少年》和《吹泡泡》中,则表现出田禾对表现本身和引入新材料的兴趣,带有很大的实验性质,也在艺术上获得了新的突破。如果说《美少年》是对不锈钢这一材质的多种可能性的尝试,那么,《吹泡泡》的艺术构想则必须有技术上的充分支持才有可能完成。
田禾总希望在她的作品中表达出一种心中的理想境界,她总是把世界想象的无限美好,心灵纯净如孩提。《美少年》的原型是他的外甥,但在表现长大到有点男人气质的少年时,她却把他儿时的形象特征(脑颅大)融入到少年的形象里,而选用不锈钢这一材质来表现“美少年”,意在凸显那光洁细腻的皮肤。同样,在《吹泡泡》中,吹泡泡者是孩子错穿了大人的旗袍?还是想把大人表现得如孩子一般天真?泡泡很美好但又易破。人生亦然,虽然充满了幻灭,但依然不懈追求。当这个如孩提般天真的泡泡者被她吹出的一个大“泡泡”笼罩其中时,这情景真如童话般一样美好!但“泡泡”总是要破灭的,人也不可能持久停留在童话般的美好之中。而田禾对这件作品的美妙构想,在克服了诸多技术难题之后,终于还是达到了自己理想的效果。可以说,这两件作品在她的艺术进程中,标志了一个新的起点。正如这个展览,对她而言,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文/贾方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