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柴中建
王刚的艺术有着清晰的脉络,而此脉络最清晰的是作品背后的东西。王刚的视角核心始终盯着一个很大的主题:中国的农民、中国城市的建设者们——民工;中国关于大地、泥土、黄河、黄肤;关于由炎黄祖先流至当下的文明巨变中人性的品质始终恒存的东西——本色、本性、本心、本然……,一种本体性思考的凝聚,展现为王刚近两年的“巨作艺术”,他要赋予精神性的存在一个超常视角的“种植”。2016年他在新疆菜籽沟留下了上百亩幅面的“大地作品”。2017年将以更加宏大的尺度展现“人类的遗存”:人类在地球上的文明印迹:古希腊、古埃及、古印度、古华夏,四个各具特征的头像将在西域的大地上被塑造显现出来。但这是一种飞鹰的视角,一种由天空遥望大地的视角。由此看去,给地面上的人带来阅读的难度,可以想象一只蚂蚁爬行在画布上的视觉,没有作品,只有颜料。王刚的大地巨作,没有作品,只有泥土、庄稼、草地、树木……。没有作品是说,不能近看,唯有远观。在王刚艺术的脉络中,他的语言形式给人带来的感受性,始终在“近看-远观”的视角变换中实践着他的艺术魅力。
首先,王刚经历过严格的对象化的造型训练,“看的方法”所产生的视觉——眼睛的感受性是由对象物的光色体量的信号刺激产生的,一种由外而内的视觉感受性。这种观察方法所建构的艺术经验,是被给予性的,处境条件决定了视角的范域。人们透过眼睛所见的事物,或通过形色体量的塑造,象征性的隐含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精神始终是间接的密码。这种密码式的间接表达是艺术传统叙事的基本特征。
其次,“观的方法”不同于“看的方法”,“观”从“看”的具体对象延展为空间性的整体交互关系,“观”从具体对象经验,转变为对象间的关系经验。由此显现的问题在于:对象经验的视觉是被眼睛直接“看见”的,而关系经验不能被眼睛直接“看见”,而可以被“观的方法”所“照见”。“看见”是由外而内的过程,“照见”是由内而外的过程。由“观”的视觉经验来理解艺术的表达次第,“看”处在直接素材的采集阶段,“观”是综合所有关系、并将素材置于关系中进行生成考量的过程。“观法”一方面涵盖了一切“看法”,另一方面又将综合类比的整观结果,投射到现实的空间。人类存在的当下性是视界范域由眼前的看转向无法看的广域世界与微观世界的面对,外部的看转向内在的观:“内观”、“内思”、“内觉”、“内感”等“内在性能力”考验着艺术家的素质。艺术不仅仅依于眼睛所看到的东西,更重要的是眼睛背后的思想。思想的眼睛即内观的凝聚,这种内观能力不需要间接性的表达,而是直接诉诸于存在自身。
王刚的艺术体现了“看法-观法”的一体结合,使我感受到他对视觉艺术内在品质的追求。我们一方面可以体会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如何才能被视觉所感受的境况来思考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从“塞尚空间”来体会“对象”与“空间”的区别,体会空间之于对象的必要性;还可以从杜尚的“现成物表现”与“颜料表现”的区别……。我在阅读王刚作品时,他把我带到非常道的路径,他让我进入空间范域来观察作品的可能性,他用地球物质、用大地自身、用广袤的时间跨度来揭示性的表达“大地的品质”,以及这一品质不可消失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