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君
2004至今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
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院长
 
主要展览
2019“原创源于自我”王爱君实验艺术教育项目,苏州工艺美院,苏州,中国
2019“山水与风景的对话”北京国际摄影周,北京中华世纪坛,北京,中国
2019“一念为山”王爱君作品展,烟台美术馆,烟台,中国
2019“一念为山”王爱君作品展,寒山美术馆,苏州,中国
2019“阿拉善的云”天津设计周,天津宁园,天津,中国
2019 墨隐色—— 墨化艺术第一回展,北京艺术粮仓,北京,中国
2019“与君同行”王爱君商毅水墨作品展,北京森林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9“与君同行”王爱君商毅水墨作品展,天津格调松间,天津,中国
2019“光之再现”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台北,中国
2019 艺术深圳,深圳会展中心,深圳,中国
2018“水墨新现代艺术宣言展”,贵点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2018“中国水墨现场”,天津美术馆,天津,中国
2017“苍穹之下当代艺术扫描”,内蒙古美术馆,呼和浩特,中国
2017“新人文画”第一回展,虞山美术馆,常熟,中国
2017“当代中国画60后艺术家提名展”,中国政协文史馆,北京,中国
2016“神遇” 王爱君作品展,虞山美术馆,常熟,中国
2016“自然的虚托邦——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研究展”,悦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6“空音” 王爱君作品展,天津空港经济区文化中心,天津,中国
2016“四原色-晕色之美”艺术联展,北京草场地EGG 画廊,北京,中国
2015“在或不在”当代艺术展,北京万国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5“中国墨线艺术”南京国际美术展,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南京,中国
2015“虚薄之境——对画:山水与风景”,上海明圆当代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5“回归——山水美术馆开馆展” ,山水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5“天外” 王爱君作品展,巅峰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5“黑白进化论” 艺术作品展,雅公艺术空间,四川,中国
2015“从天而降” 王爱君作品展,德滋画廊,北京,中国
2014“ART TOMSON ”当代艺术沙龙展,天津汤臣津湾一品项目中心,天津,中国
2014“抽象与自然” 当代艺术展,筑中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默化墨”当代艺术展 ,正和诚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2014“大象无形”当代中国抽象艺术邀请展,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3“大象无形”当代中国抽象画展,雅葵艺术中心,杭州,中国
2013 中外摄影艺术展,天津美术馆,天津,中国
2012“中国以上”当代艺术名家邀请展,南京中华儿女艺术馆,南京,中国
2012“不焦虑的风景”王爱君作品展,上海莫干山 55画廊,上海,中国
2012“宽度5” -“框”里“框”外当代艺术展,北京当代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2“抽象艺术‘天津美院’邀请展”,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天津,中国
2011“新历史,新宋庄-当代水墨艺术展”,上上国际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1“油画作品邀请展”,西洋美术馆,天津,中国
2011“纸上作品沙龙第一回展” ,笔墨养怡文化交流中心,天津,中国
2011“津门艺术家作品系列展”,渤海银行,天津,中国
2011“爱君纸上作品展”,笔墨养怡文化交流中心,天津,中国
2010“爱君纸上作品展”,鼎杰画廊,上海,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自述
相关评论 更多
·  王爱君/《净月》作品: ——
· 观空取象——王爱君的艺术实践
· 第五维度的艺术
·  夏可君--王爱君的《天外》:
· 降临与敞开——王爱君的《神遇》
· 作品评论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作品评论>>

与《一卷山》系列1.2作品相关评论

 
-■马克•坎贝尔
 
 
王爱君的近作揭示了一种潜在的意象,间接地暗示了景观。在每一个奇特的作品中,半透明的、重叠的形状从物质中显现出来。巧妙地搅乱了墨和纸关系,唤起了大地、天空和地方的气氛。这些作品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诗意上都是引人注目的,综合起来,其效果是景观之一, 在时间和空间上是遥远的。对景观的参考和更广泛的性质是通过精致、平衡地使用颜色和视觉纹理来加强的。
 
在这个正在进行的系列中,一个松散的,创造性的各种组合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一致的缩放形状和一个简洁的布局,以一种令人惊讶的方式,这推动了对物体的特征,几乎是雕塑的态度,没有什么不像小青铜器或丰富的釉陶瓷。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些作品揭示了一个主色学家的敏感性,使用的是柔和而富有表现力的味觉。衔接分组是平衡的一个独特的部分和组合的颜色组合在各个部分。大小和方格有令人回味的构图,有各种各样的图形,都使用一个占主导地位的水平轴。每一幅画都可以近距离观看,呈现了轻盈的颜色和精心造型的表面。 它们也可以从远处观看,显示一组可以改变任何建筑的作品。考虑到所有这些,这些作品都是独立的,就像它们集在一起一样强大。
 
王爱君利用经过几代人精益求精的材料和方法,开发出了这一独特的作品。这些丰富而微妙的记忆与深厚的传统联系在一起,但这显然是当代的,并引用范围广泛的资料来源,这些人包括来自西方的抽象艺术家画家马克•罗斯科和克利福,就像这些艺术家一样,这里的作品不仅借鉴了罗斯科的崇高力量,而且它们还给人的印象是自然发生的,艺术家的笔迹在某种程度上巧妙地隐藏了起来。这些画似乎是有机地出现的,而不是作为强加的构筑物出现的。 而是通过一些自然的展开的过程。因此,观众的体验就像是与自然的直接接触,观众被邀请将作品视为本身,自然的,但独立于任何具体的表现。这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在绘画中封装自然的精神,而不直接描绘自然的“场景”, 一个成熟的艺术家是达到了他的创造力的巅峰。
 
 
评论作者简介:马克•坎贝尔,美国费城艺术大学艺术学院 院长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