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君
2004至今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
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院长
 
主要展览
2019“原创源于自我”王爱君实验艺术教育项目,苏州工艺美院,苏州,中国
2019“山水与风景的对话”北京国际摄影周,北京中华世纪坛,北京,中国
2019“一念为山”王爱君作品展,烟台美术馆,烟台,中国
2019“一念为山”王爱君作品展,寒山美术馆,苏州,中国
2019“阿拉善的云”天津设计周,天津宁园,天津,中国
2019 墨隐色—— 墨化艺术第一回展,北京艺术粮仓,北京,中国
2019“与君同行”王爱君商毅水墨作品展,北京森林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9“与君同行”王爱君商毅水墨作品展,天津格调松间,天津,中国
2019“光之再现”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台北,中国
2019 艺术深圳,深圳会展中心,深圳,中国
2018“水墨新现代艺术宣言展”,贵点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2018“中国水墨现场”,天津美术馆,天津,中国
2017“苍穹之下当代艺术扫描”,内蒙古美术馆,呼和浩特,中国
2017“新人文画”第一回展,虞山美术馆,常熟,中国
2017“当代中国画60后艺术家提名展”,中国政协文史馆,北京,中国
2016“神遇” 王爱君作品展,虞山美术馆,常熟,中国
2016“自然的虚托邦——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研究展”,悦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6“空音” 王爱君作品展,天津空港经济区文化中心,天津,中国
2016“四原色-晕色之美”艺术联展,北京草场地EGG 画廊,北京,中国
2015“在或不在”当代艺术展,北京万国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5“中国墨线艺术”南京国际美术展,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南京,中国
2015“虚薄之境——对画:山水与风景”,上海明圆当代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5“回归——山水美术馆开馆展” ,山水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5“天外” 王爱君作品展,巅峰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5“黑白进化论” 艺术作品展,雅公艺术空间,四川,中国
2015“从天而降” 王爱君作品展,德滋画廊,北京,中国
2014“ART TOMSON ”当代艺术沙龙展,天津汤臣津湾一品项目中心,天津,中国
2014“抽象与自然” 当代艺术展,筑中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默化墨”当代艺术展 ,正和诚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2014“大象无形”当代中国抽象艺术邀请展,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3“大象无形”当代中国抽象画展,雅葵艺术中心,杭州,中国
2013 中外摄影艺术展,天津美术馆,天津,中国
2012“中国以上”当代艺术名家邀请展,南京中华儿女艺术馆,南京,中国
2012“不焦虑的风景”王爱君作品展,上海莫干山 55画廊,上海,中国
2012“宽度5” -“框”里“框”外当代艺术展,北京当代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2“抽象艺术‘天津美院’邀请展”,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天津,中国
2011“新历史,新宋庄-当代水墨艺术展”,上上国际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1“油画作品邀请展”,西洋美术馆,天津,中国
2011“纸上作品沙龙第一回展” ,笔墨养怡文化交流中心,天津,中国
2011“津门艺术家作品系列展”,渤海银行,天津,中国
2011“爱君纸上作品展”,笔墨养怡文化交流中心,天津,中国
2010“爱君纸上作品展”,鼎杰画廊,上海,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自述
相关评论 更多
·  王爱君/《净月》作品: ——
· 观空取象——王爱君的艺术实践
· 第五维度的艺术
·  夏可君--王爱君的《天外》:
· 降临与敞开——王爱君的《神遇》
· 作品评论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观空取象——王爱君的艺术实践>>
■刘巍
 
当我们仰望浩瀚磅礴的天空和巍峨高峻的山峰时,往往会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印象,文学家用散文或诗歌诉诸心中的印象,而艺术家用绘画作品传达心象。在不停追寻和探索艺术本质的过程中,艺术家王爱君建构起了由图像进入心象,进而彻悟存在的艺术途径。这种途径是一种超验性的存在,艺术家借助于“观空取象”的意象构形,在感性的形象中获得了对于存在的自在观照。这个观照是非现实的,但是又因为超越了对物象的表象模拟,从而进入到比现实世界更真实的“澄明世界”。从2008年创作《虚山之石》系列到2012年《不焦虑的风景》,再到2015年、2016年创作《太朴之初》《天外》系列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把“物象”形体逐渐放逐成“意象”,进而逐步找到水墨绘画的核心精神。他的作品表现了对天地自然万物的大爱, 同时,他的作品一直致力于关注人内在的本性,显示了水墨绘画创作的无限性。“观物取象”是中国美学的经典命题,所谓“观物”是观天地自然之象。作为一种修炼身心的方法,“观物”可以让我们达到一种平灭纷扰、返观自我、发现自我的状态。最重要的是,它能帮助我们找到与我们有直接关系的“象”。所谓“取象”取的是客观自然经由心灵折射而生成之意象。这种意象是天象、地象、人象混沌统构之象,与道相通、与情相应、与心相合,由此产生出的审美意象正是中国艺术美学的主体。与之相应,在“观空中寻找自己的心象”是王爱君在多年艺术实践与艺术教育中总结出的艺术理念,即“观空取象”。它与传统的“观物取象”在思想内核上有所区别, 更具有佛家禅宗的内涵,蕴含着个体对人本性及人的处世方式、人生追求、审美情趣、超越精神等澄明高远境界的追求。同时这个概念在方法论上不是传统水墨的,
而是当代艺术的。总的来说,“观空”是为了破除我执,使画家达到“无我” 境界。这种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的顽空, 而是生生不息的空生万有之空。如同虚空,它什么都没有,却又有更深邃的含义,空是不生不灭的本性,它什么都没有,又什么都有。王爱君的绘画艺术正是这样的一种看似真实又并不真实的存在本体。王爱君先生还将“观空取象” 的感悟转化成教学方法, 这样的思考方式对于当代艺术教学来说具有一定意义。在宗教式微的时代里,王爱君敏锐地洞察到美育背后的信仰维度,他的教育理论可谓与“五四”先驱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息息相通。
王爱君近期创作的山石系列作品显示出画家独到的禀赋、悟性与思想境界的无限张力,纵观他的绘画,可谓传统意识、创新意识、自我意识三者并重, 且三者间形成高度融合与平衡,故而他的作品得以跳出一般意义上的水墨色彩的藩篱,而显示出近乎于大象无形的意蕴。按照他的色彩观念,作品中的水彩与矿物质颜料应该混合起来,以表现出山石的特殊肌理。事实上,他喜好反复罩染,以近乎传统没骨绘画的方法混合色彩,让笔与笔之间相互交织渲染,使物象澄澈而具有呼吸感。在他的作品中,不同色彩的交融与颜色颗粒的磨合渗化形成了丰富而细腻的色差感与光晕感,这其实涉及到他对水墨材料渗化方式的利用和转化,这个转化让画面的石体变得有如玉髓。在笔者看来,这些方式对于未来中国绘画技法的创新有巨大启示作用。王爱君的艺术实验创造出了一种有着鲜活艺术生命力的道家色彩观, 乍一看似乎是油画, 细一看虚薄如水彩画,再细看,还是国画。这也是因为他作品色彩的对比手法和丰富性与传统国画有着明显区别,他的作品也因
 
此显示出独特的个人风格。他的画法柔化了巨石,让巨石隐含着某种柔和的力量。总的来说,王爱君的创作没有有意用理性控制和创造画面,而是超控的。超控不是失控,而是既不理性也不感性的不控之控。王爱君的创作让理性变成了无形中的“第三眼”,它仿佛在观看画面,但又不参与控制画面。他从来不试图消除画面的各种遗憾和缺失,相反他合理地利用这种缺失,让各种矛盾和冲突混沌如一,继而去掉人性中先天带来的烟火气,并放大人性当中的自然天性和有益部分。2019年,王爱君装置艺术作品《阿拉善的云》先后在苏州寒山美术馆和天津国际设计周展出,几万颗来自他家乡阿拉善的玉石在展厅中悬挂,形成一种震撼人心、气象万千的云山景象。而这一景象与物理学中“电子云”的图像暗合。在这件作品中,各种形状的电子云经过不同的组合,最终转化成了我们周围千变万化的世界万物。这件装置艺术作品引发出观众对人生和世界万物运动的哲学性思考,让人们深刻洞悉世界万物的运动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同时还包含着不确定性。
王爱君的艺术创作是“道法自然”的结果。老子《道德经》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自然而然”的。王爱君创作中的“自然”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自然”,是生命形态中比自然还自然的“自然”。画中的“物象”有时候像石头,但不是石头,而是他心中生命“自然”的理想形态。“道法自然”揭示了道家美学对整个宇宙和天地所有事物规律和法则的总结,是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无穷无尽、生生不息的。从艺术创作的规律来看, 只有那种处于情态自由的、彻底忘怀得失的、无功利状态的艺术家才是真正的艺术家。因为只有当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真正摆脱了自我灵魂的束缚,超脱了世俗的桎梏,打破了旧有观念的羁绊后,才能真正进入物我两忘、万法皆空的境界,才能独与天地精神相往还,也才能进入澄怀观道、返璞归真的状态,才能悟到事物的本然和本质,而后方能创造出不朽的艺术作品。
 
艺术衍生品是在艺术家原作基础上以各种复制形式进行的再创造和批量生产, 通过艺术家的授权,艺术衍生品能够以亲民的价格转变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大众消费品,同时这也是对作品的有力推广。消费社会中,艺术品可以通过衍生的形式成为一种符号。2018年,笔者带领研发团队针对王爱君的山石系列作品开发了多种艺术衍生品方案。2019年7月,笔者作为“一卷山——王爱君作品展”的策展人, 将艺术家的代表绘画作品二十余幅、数字智能影像作品、创作手稿五十多幅和艺术衍生品“一卷山——衍生茶壶套装”以多元的叙述视角在山东烟台美术博物馆第一展厅展现出来。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最贴近生活的部分,此款造型雅致的茶壶设计取材于王爱君先生的代表性作品,茶杯则取材于“一卷山”系列作品。总的来说, 笔者设计的图案可谓简洁、高雅,寓方于圆而极富现代形式美感,在清幽淡雅中又富有新中式的意蕴。王爱君先生作品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虚空”境界,这也使得我的相关设计展现出雅致的茶文化内涵。□(本文为天津市科委项目,项目名称:天津地区艺术家衍生品开发及线上线下推广,项目编号:18JCTPTC67900)
 
刘巍 天津商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