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刚
1973 出生于内蒙省包头市
1992 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
1999 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研修班
2006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材料表现工作室访问学者
2012--2017 北京“上苑国际艺术馆”驻馆艺术家
现居内蒙,内蒙古科技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当代美术学会理事、内蒙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委员

主要个展
2016 “迹相”张志刚个人作品展,呼和浩特艺泰空间, 内蒙,中国
2015 “山/水”张志刚个人作品展,北京上苑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5 “山水现实”张志刚个人装置作品展,北京上苑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2 “流动”张志刚个人作品展,北京上苑艺术馆,北京,中国    
2008 “神游”张志刚个人作品展,北京798红鼎画廊,北京,中国
2005 “意向•易向”双人油画联展,北京李可染艺术基金会,中国
 
主要联展
2019 “无界”2019国际艺术作品展(网络展),中国
2019  北疆新象——北方四省区高校巡回展,沈阳、长春、呼和浩特、哈尔滨,中国
2019 “黑白”当代艺术展,深圳透艺术空间,深圳,中国
2019  M70艺术计划第四回展,重庆朴园,重庆,中国
2019 “净行”第六回艺术展,重庆HE基地,重庆,中国
2019 “裁•缝”-七人作品展,包头博物馆,包头,中国
2019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硬核糖果,子集艺术空间,秦皇岛,中国
2019  首届海南国际艺术展,海南保税艺术馆,海南,中国
2019  衍•译;对现实的另一面关注,呼和浩特艺泰空间,呼和浩特,中国
2019 “在哪有路的地方”艺术作品展,包头美术馆,包头,中国
2018 “绵绵若存”艺术邀请展,艺泰空间,呼和浩特,中国
2018 “一个人的群展”网络邀请展(网络展),中国
2018 “无印冲山”艺术驻留项目,苏州冲山,中国
2018 “透”艺术邀请展,深圳,中国
2018 “理想.温度”非具象艺术邀请展,上苑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8  M70艺术计划第四回展,北京宋庄辛店110号,北京,中国
2018 “水形”艺术邀请展,苏州平江南,苏州,中国
2018 “周而复始”综合材料绘画研究展,鄂尔多斯艺未来,鄂尔多斯,中国
2018 “净行”第五回艺术展,宋庄上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7“苍穹之下”当代艺术扫描,内蒙古美术馆,呼和浩特,内蒙,中国
2017“净行”第四回艺术展,筑巢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7“园地.行进” m70art艺术项目第三回展,厦门心庵,福建,中国
2017“一张海绵纸”艺术邀请展,山海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7“此时此地”内蒙古籍当代艺术展,呼和浩特艺泰空间,内蒙,中国.
2017“M70艺术计划”( 院)+ 冠洞侗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广西,中国
2017“尽在其中”当代绘画邀请展,北京农展馆,北京,中国
2017“回望•诗兴孤寂的山水”,上海明圆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6“180艺术大展”,上海M50、ADA艺术空间,上海,中国
2016“十年2005-2016”艺术展,宋庄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6“少年•宋庄”艺术展,恩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6“净行”第三回抽象艺术作品展,798私塾空间,北京 ,中国
2016 M70art空间持续12年艺术项目第二回展,宋庄M70空间,北京,中国
2016“记忆•后视镜中的戏剧”艺术展,上苑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6“亚洲青年艺术家提名展”,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5“七月流火—上苑艺术馆实验艺术作品展”,上苑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5 m70art空间12年项目首展,宋庄m70空间,北京,中国
2015“国家鸟巢艺术中心艺术邀请展”,北京鸟巢,北京,中国
2015“艺起来”保利十年当代青锋艺术博览会,北京农展馆,北京,中国
2014“灵性的锐变”梵尘当代艺术展,宋庄慧空间,北京,中国
2014“大象之相”上苑、上能艺术邀请展,上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石家庄美术馆,河北,中国
2014“净行”第二回抽象艺术展,中国抽象艺术研究院,北京,中国
2014“微景致”上苑艺术馆作品邀请展,上苑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4“行走的时间”纸上作品邀请展”,上苑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4“超象——痕迹与线性”艺术展,798圣之空间,北京,中国
2013“独立的品格”潜质艺术家年度提名展优秀奖,大河湾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3“出窍”七人抽象作品展,798第零空间,北京,中国
2013“净行”四人抽象作品展,中国抽象艺术研究院,北京,中国
2013“确而不定、不定而确”室外及工作室开放展,上苑艺术馆,北京,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时间的形状
相关评论 更多
· 作品评论(节选)
· 其“迹”
· 更真实的世界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作品评论(节选)>>

张志刚的痕迹系列作品引发了我对中国式情怀抒发的思考。一直以来,中国文人的情绪抒谢都是在艺术本体关注之上的——即使诗人艺术家们在客观上变迁着艺术本体的发展史。张志刚的痕迹意识也并非在于关注痕迹本体——机理的美学意义,而是更多在关注那些痕迹形成的路径,以及它们在于总体架构中的气息变化。人类文化的所有路径是千变万化的不样法门,事物形成迹象稳定的时刻即是气体处于源流中不在肆意扩张,而是完全顺应道的生长。
                                    
独立策展人 艺评家 陈红汗

张志刚一直在找寻中国文化和自己艺术的一个切入点,他舍弃了内蒙古“风吹草低现牛羊”梦想,直追内心意象化的“山山水水”,由这些“残山剩水”直至现在的“空无”之境,这种转变的过程是艺术家渐隐渐慧的收获。他的作品“行迹”很注重纸上的痕迹收留以及水性的自由发挥,一遍一遍的水乳交汇其实就是心与心之间碰触和交融,舍弃了主题,一切尽是空无!
                                     独立策展人 艺评家 长风

张志刚2012年在上苑艺术馆工作室的门外,每天津津乐道地晾晒他的画,一遍一遍地涂抹打磨再涂抹……,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出现的图象,就是他想要的,他要的就是这有意之外的意外。他是从里面走出来的人,我则是从外面要走进去的人,这其中的交臂也可能会产生意外。所以在我这里,他画布上的山水不是山水,只是如山水一样起伏的心电图,这心电图可以因他的意愿而波动也可以因我的“干扰”而起舞。一切都似是而非,有从不确定中产生的确定,也有从远处走过来的现在,以及从现在走向远方的期待……。
                             
北京上苑艺术馆馆长 诗人 程小蓓

 《山水计划》系列是艺术家与古代大师进行精神对话的庞大计划的开始。是他摆脱纷繁复杂的当代艺术观念的困扰向个人内心世界的急剧回归,这也使他的作品显现出一种难得的清新、生动和激情迸发的特征。这个系列作品所涉及的不仅仅是艺术家个人的审美趣味,同时也暗含着一种深刻的人生态度——它是对当代文化中过多的自我关怀和形形色色的社会批判的一种反动。从本质上,艺术并不是一个是非对错的领域,而是一个与情感的方式和强度相关的领域。对于艺术家来说,重要的并不在于这种人生态度的对错,而在于这样一种人生态度的确立使他不再强迫自己去适应、去屈从当代文化对个人人格的建构,从而得以摆脱长期的迷茫与困惑,以纯粹的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创作之中。在新的上下文关系中,张志刚的艺术探索必定会在当代艺术领域中彰显出自身独特的价值。
                                   
独立策展人 艺评家 方志凌


张志刚的作品‘迹‘’~‘山水’无影无形,在变化之中。一种粘稠的明暗的潮湿的与坚硬、光滑固体的表面互相纠结……常常让观者驻足,看不到其它当代艺术中常见的不安与动荡,但在表达效果上却将之消解于某种理性主义的安详与宁静中,带有哲学化的修辞特点。
                                       艺术家 策展人 段延安

人、自然、社会、历史,都由山与水这两种基本物质和精神能量和合而成。佛家讲的“地、水、火、风”四大,被张志刚再进一步抽象为山、水。在这里,山不是山,而是一种阳刚的能量,水不是水,而是一种阴柔的能量,两者如太极鱼和合而成万物。如此,张志刚眼中的“山/水”也就成为反映在宇宙间普遍的、基本的辩证能量的另一套说法。

     这一套说法并不陌生,但是,张志刚以他的理性沉思参悟出的新山水,与道家思想通常派生的隐逸生活以及隐逸山水观略有不同,他是站在社会的整体上理解世界,并对此做出反应。因而,我们可以想象,他获得了一种“冷眼看世界”的泰然自若。这种泰然,这种心理安稳,在当下社会,实属难得,值得推崇。
  我相信,张志刚大概赞同黑格尔曾说过的“凡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佛家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是因为色相的变动不居而为空。所谓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换佛家的说法就是,凡存在的都是空的,它们的合理性在于它们都是有合理缘起的,是业或陈陈相因的结果。

    张志刚的山水绘画,不仅是基于道家的朴素辩证的观看,更是佛家的禅悟所见到的真理。万物如山/水循环迁变,从其出生、生长、繁茂、衰退,最终都复得返自然。只有山/水以不变应万变,只有山/水承当又收纳万事万物的变化,而万事万物又莫不拥有如山/水那样的质性。山/水之能量的太极鱼式的馈控关系,在这一层意义上的就是佛家所言说的“无所住”的如如不动之心性呈现。
                                                 诗人   苏丰雷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