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
导读:7月22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筹办的首届CAFAM未来展开始“造势”,在8月8日那天,主题为“亚现象·中国青年艺术生态报告”的青年艺术展将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打造品牌项目的第二张牌,并且采用了符合国际惯例的提名制来选择艺术家,期望打造一款“田野调查”式的青年艺术研究样本。99艺术网带着对首届CAFAM未来展展览机制、艺术家提名标准以及目前青年艺术推广等一些问题,采访了首届CAFAM未来展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王璜生先生。 CAFAM“未来展”和“泛主题展”将构成中央美院美术馆的品牌项目 99艺术网:首届CAFAM “未来展”跟“超有机”主题展之间有什么联系? 王璜生:“超有机”是首届CAFAM泛主题展的主题,而“泛主题展”通俗些说,今后可以称之为中央美院美术馆的“双年展”,就是“CAFAM双年展”,这是我们着力打造的一个品牌项目。而今年我们推出的“CAFAM 未来展”项目将重点关注、研究、推动中国青年艺术,首届未来展主题为“亚现象·中国青年艺术生态报告”,这两个品牌项目展览将构成中央美院美术馆当代艺术的平台。 “CAFAM双年展” 着力于对艺术史文化史问题作当代的介入和思考,以应对当代前沿文化的挑战,建构一个国际化的艺术展示、研究、对话交流的平台,使其成为对最新当代文化问题及艺术走向进行展示与研究的国际舞台。 而“CAFAM 未来展”则旨于从学院教学和研究的角度出发,对当下中国的青年艺术现象及特征作田野式的考察和针对性的取样,以形成中国青年艺术研究的有效基地及资料储备,并以学院的文化态度和学术判断,体现当下中国学院文化应有的前瞻性、开放性、学理性及文化坚守的立场和作为,从而推动青年艺术的发展,同时检验和反思中国的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之间的现实和问题。 这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将通过“CAFAM 双年展”和“CAFAM 未来展”两大系列性展览活动,与其他学院的教学性展览、学术研究专题性展览和国际交流性的展览以及相关活动,构成中央美术学院及其美术馆对中国当下艺术教育和美术创作、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的一种历史态度和文化立场。 最有提名价值的艺术家不一定要“最好”、“最吸引眼球” 99艺术网:本次未来展是采用提名制来选艺术家,国内外提名人的比例是多少?您认为这种机制相比以往选择艺术家的传统方式,有哪些优势?本次未来展艺术家评选与入围的标准是怎样的? 王璜生:我觉得这次未来展在方法上至少是一种尝试。第一,希望通过国际、国内比较重要的学者、批评家的眼光和判断来选择艺术家,而且这次的提名方式是采取实名制的;第二,我们希望提名委员要提供提名词,说出提名理由,这其实是其实是挺考验提名人的。我们开始担心这样的方式会不会有问题,后来发现很多提名人非常支持这种做法,不仅认真提名青年艺术家,而且提名词写得很认真很概括,有的还很多的论述,这表现出他们对青年艺术家的高度关注和支持。这种方式很坦然的,也看出提名人责任感,我们在邀请函中提出,希望他们推荐在他们视野和区域中的最有提名价值的艺术家,不一定都集中在所谓“最好”、“最吸引眼球”的艺术家。比如,希望广州、香港、台湾等的提名人对所在区域所熟悉的艺术家大胆地提出来,以利我们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开放的姿态来开展对青年艺术现象的关注和研究。 99艺术网:我看介绍上面是港、澳、台三地艺术家也有一部分,这种比例份额是怎样划分的,央美的提名人与艺术家会占多数吗? 王璜生:提名人央美会多一点点,因为央美的老师、艺术家,还有一些理论家相对来说是较集中也较多的。因此央美的提名人和被提名的艺术家会相对多一点,我们没有必要回避这样的问题。从提名到最后的统计,包括之后进行策展挑选、入选的艺术家等等,台湾、香港地区的艺术家还不少。我们平时对台湾很多艺术家不太了解,关注也不够多,但是这次台湾有六七位提名人,他们也提名了一些台湾地区艺术家,包括提供一些图片资料等。我们觉得台湾确实有一些非常另类、非常不错的艺术家,跟大陆的年轻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和艺术方式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99艺术网:您形容这次展览是关于中国青年艺术比较严肃独立的生态报告。要做到学术比较独立,您是怎么在策展过程中把握学术独立的原则? 王璜生:我觉得关键是要坚持“非功利”的出发点和比较严肃的学术态度及判断。在整个策展过程中,我们六位策展人展开充分的面对面讨论及邮件密集型的讨论,开了无数次的会,而且每次会议几乎都从上午一直开到下午,午饭就订盒饭,在会议室吃,边吃边谈,讨论得非常详细。 学术独立就是不希望受到外界的一些影响,包括资金方面,不希望资金的来源影响我们的选择,不希望官方的或者一些太过于人情因素的影响。在每个讨论的过程中非常坦然地将作品放在台面上让大家来发表意见,从整个策划、主题等到艺术家的挑选都是非常开放的来讨论。 强调“田野性”、“文献性”、“学理性”、“当下性”和“未来感” 99艺术网:现在艺术市场各个环境资源都在关注优秀的青年艺术家,您是怎么看待这种态势的?本次展览活动更强调什么呢? 王璜生:现在关注年轻艺术家是一个非常正常和重要的举措。现在年轻艺术家的发展非常有其独特性。我们这次的活动强调从青年艺术现象入手,首先是在方法上,运用田野考察式的策展方式。突出强调“田野性”、“文献性”、“学理性”、“当下性”和“未来感”,并将作用与功能定位为“温度计”和“催化剂”。并对当下的中国青年艺术现象、行为、心理、特征等作充分的讨论和研究,形成了“亚现象:中国青年艺术生态报告”为这次展览的主题,我们现在在做提名集和相关资料的汇集,非常强调文本意义,这将为今后研究当下青年艺术现象和生态提供一个非常有参考价值的文本。第二,我们的策展从现象和生态研究分析入手,当下青年艺术现象恰恰有别于上一代或更上一代艺术家,有他们自身的一种特殊性现象。他们的这种特殊性,我们非常重视,整个策展都是围绕着现象,包括艺术家的挑选也是围绕着现象,我们在寻找个案性的东西来呈现这种现象。这可能会与其他相类的展览拉开距离。 我们将来会在展览的文字与画册里边,对相关的艺术现象与个案问题有比较多的探讨和表述。我们这次写了一篇近六千多字的“策展人语”,对我们的思考内涵对青年艺术现象做了很较充分的表述,在《提名集》里体现,我们在画集还会对更多的个案做更深入的分析。 我们这次展览避免了所谓的评奖,避免了所谓的“最什么”。第一,强调现象研究;第二,在寻找案例、呈现案例。这些入参加展览的艺术家是我们对现象表述的一种呈现,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一些比较独特性的东西,我们比较坚持强调这一点,至于给市场带来什么东西,我们不去理会。但是,目前艺术市场对年轻艺术家的“狂热”,对他们是一种考验。要成为真正的有前景的艺术家,就要经得起考验。 99艺术网:美术馆作为非营利机构是怎样运作这次展览的,有没有承受资金、参展单位方面的压力? 王璜生:当然,压力是挺大的。不过,从一开始,我们就坚持用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做学术上的工作和安排;一条腿就是不断地去找钱找合作。同时,我们也做好了各种准备,有钱有有钱的做法,没钱有没钱的做法,但是我们有坚定的信念,一定能够把事做出来,而且会做得很不错。当然,我们也相信社会会给予理解和各方各面的大力支持的!确实如此!深深感谢大家! 99艺术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