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新闻

触摸中国当代艺术脉搏 ——观四川美院新生代艺术家精选展

时间:2015.07.14 来源:上海金融报

  日前,上海龙门雅集推出了“从感知到场域——四川美院新生代艺术家精选展”。该展览汇集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4位年轻艺术家孟晓阳、刘斯博、陈启琳、常睿共15件佳作,作品涉及绘画、装置及影像多种类型。展览以独特的视角呈现了当下文化环境中年轻艺术家们对“自我”的认知与表达,同时折射出现代艺术教育在启蒙新生代艺术家的关键点上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结合对当下生活处境与自我青春的关注与反思,新生代艺术家们直观且特立独行的表达,或许是一条最能触摸到中国当代艺术脉搏的途径。
  
  地处西南一隅的高等美术专业院校——四川美术学院,其学术地位在中国艺术版图上可谓举足轻重。上世纪90年代初,四川美院曾涌现出一批奠定中国当代艺术地位的杰出艺术家,他们以雄浑的创作能量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崛起,影响力绵延至今。开掘深度
  
  随着时代的演变,人们更为好奇的是发生在四川美院“新生代”身上的转变,他们将以何种姿态走入人们视线并成为更多人关注的焦点。四川美术学院文献库美术馆执行馆长宁佳表示:“2003年后至今,四川美院"新绘画"进入衍生期。在这个时期,四川美院的艺术创作出现了"观念与语言"的转向。”而孟晓阳、刘斯博、陈启琳与常睿这4位新生代艺术家,恰好站在了转变的交汇处,从感知到场域,用自身所具备的创作潜力,探寻到了他们眼中的深度现实。
  
  宁佳在分析4位新生代艺术家的创作时表示:“艺术家们开始从更直接、更具体、更深入的当下经验与个人感知出发,呈现艺术与人的本质联系及艺术对当代文化的反省。”这一点从刘斯博的创作中就能窥得一二,无论是影像作品《下一秒多巴胺》,还是装置作品《老友记》,都以看似轻松诙谐的方式切入真实生活,谈笑间将观点直指人心。
  
  孟晓阳则以强烈的个人风格营造专属自己的场域,将感官提升至精神层面。用宁佳的话来说:“孟晓阳的作品显露了城市新青年真实的生存体验、价值判断的暧昧、社会批判的消失以及精神世界的困顿这些真实存在的文化问题。”而陈启琳与常睿的创作则增添了女性的敏锐感。陈启琳以3D游戏的视角描绘真实场景,画面线条充斥着游戏中常见的“跳帧”感,暗讽现实生活中处处隐藏的不和谐之处。
  
  而常睿的作品则以客观冷静的立场来描述存在感。宁佳认为,“常睿用单纯的笔调勾画出一种层次丰富甚至冷峻的人造景观,在绘画表达上融入了更丰富的叙事,而且是通过细腻的场景铺垫来实现的。因此,当个人经历与传统经验发生碰撞时,常睿的作品成为了最佳的视觉旁注。”返观自身
  
  此次展出的4位新生代艺术家的作品,皆具有鲜明的观念立场,甚至是先入为主的意识形态。人们在参观时很容易被作品带入更深层的思考与自省,这或许就是四川美院所赋予新生代的能量。
  
  面对今日中国当代艺术,单纯追求创作手法的标新立异,已不再成为新生代艺术家们探索的惟一目标,思想层次的提升与思考角度的转换,使作品的立意更为鲜明深邃。在观看作品时,观众感受到的是艺术家饱满的意识流。在高强度信息化时代,艺术家用自己的方式赋予信息价值,再通过艺术创作传递出来。
  
  “这几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打开了我们的眼界,并返观我们自身。这种返观由观念而发,但是却落实在最为真实的视觉体验之中。因此在我看来,他们的作品具有一种内化了的游离者的气质,即当面对日常生活的时候,这种气质类似一种冥想和态度,其核心在于获得与现实的距离。”

责任编辑:阿特去阿特首页
我来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