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旧换新”不划算——
美国学者理查德:许多博物馆正在卖掉19世纪的巨人,换来的钱只能买某些20世纪的矮子。在现代艺术品价格水涨船高的今天,许多博物馆难免产生以古典艺术品换取现代艺术品的念头,以期保值升值并迎合受众。艺术评判的标准会随时间而改变,他们今日卖出的东西,明日可能便被视为具有“特殊美学价值”。
变卖馆藏动摇捐赠信心——
纽约州议员布罗斯基:馆藏的转移的确会引起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会动摇潜在捐赠人的信心,有些捐赠人并不乐见他们赠送的艺术品可能会被博物馆卖到市场,或是落到其他私人手中。有些捐赠人常会限定其捐赠物不得转售,以确保他们的永久性。有些人还认为,如果博物馆放弃任何人交给它们照料的艺术品,就是破坏公众的信任。通常,捐赠人会与博物馆签订有关协议。
美国博物馆协会:布兰迪斯大学曾宣布要转让玫瑰艺术博物馆的6000件藏品,以维持其入不敷出的基金,这一举动是令人震惊和失望的,这一做法根本违反了公众的信任和他们对玫瑰博物馆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也背叛了那些慷慨的艺术捐助者,他们捐出这些作品是为了造福学生和公众,而不是被该大学用于支付账单。
转让馆藏不能乱来——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长坎贝尔:有时看媒体的描述,好像我们在做生意似的,买进再卖出。事实并非如此。就像园丁隔一段时间会修剪一次树枝那样,出售馆藏是任何美国博物馆运营都会有的健康的程序。这并不是投机行为。大多数博物馆在出售藏品之前,都会经过严格的估价过程,先得通过馆长的同意,最后还得在董事会取得全票通过。
国内文物专家许一:在博物馆系统比较完善的欧美国家和地区,藏品的有偿转让以及委托拍卖行获取经济收益,虽然还会引起社会争论,但实际上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模式。许多不同规模、门类的博物馆均在不同程度上采用这种方式,作为调剂馆藏文物和艺术品的结构、数量和种类的一种手段。就其有利的一面来说,博物馆通过这种做法获得的经济收益不仅有利于弥补博物馆经费不足,更有利于优化博物馆的藏品结构,提高馆藏级别,丰富馆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