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对拜师一事非常看重,认为拜师仪式必须郑重其事,所以拖了一段时间。齐白石却等不及了,有一次他问李可染:“你愿不愿拜师?”李可染忙说:“您早就是我的老师了。”齐白石会错了意,心情郁闷,不时地对身边的护士念叨:“李可染这个年轻人,他不会拜我做老师的,他的成就,将来会很高。”这话不久传到李可染的耳中,他急忙去见齐老,解释原因。齐老心直口快,连声说:“什么也不需要,什么也不需要。”李可染茅塞顿开,当天在齐老第三子齐子如的陪同下行弟子礼。齐白石连忙站起,扶李可染起来,高兴之余,眼睛有点湿润,喃喃地说:“你呀,是一个千秋万世的人哪!”此后,李可染便正式成为了齐白石的得意弟子,10年功夫,尽得齐师艺术精髓。1947年以后李可染的画与之前作品相比较,一个十分明显的变化就是由于行笔放慢而产生线条特征的变化,即由繁捷变得稳重,由流畅而变得沈涩,这标志着他绘画方向的转变,而齐白石则是引导李可染转变方向的关键人物。此后李可染成为了艺以德高,德高艺厚的一代宗师。他教学生涯60年,弟子遍及天下,为中国绘画艺术培育了很多人才,周思聪便是其一。周思聪是我国20世纪美术史上杰出的女画家,在不同的历史李可染和周思聪师生合影时期她都创作出了极具影响力的杰作,她的艺术关注普通民生,洋溢着浓郁的真情实感和人情味。李可染大师的艺术指导,影响了周思聪的一生,当听说李可染大师过世时,她创作了一幅李可染肖像,这是周思聪在手已经无法执笔的情况下,用两个手指夹着毛笔画成的,承受着肉体与精神双重折磨,没有依着照片敷衍地画,而是一幅严肃认真的创作,画出了《李可染先生肖像》她对于恩师的独特感受。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仍坚持为恩师绘制肖像,并且是纯粹的艺术创作,这成了周思聪最后的绝笔之作,可见她与李可染的师生情谊之深。
中国艺术崇尚清莹透明之境,中国的绘画,以清淡水墨为妙境。清,代表了一种审美的取向和理想,是天地自然的美感和人格高逸的品味。李可染大师的画作充分让我们感觉到了这种自然的清美,映照着人精神的朗润。仿佛画中的清香之气散逸出来,让我们如临其境的感受到那清澈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