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4000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作为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古琴一直被文人雅士所崇尚、珍藏。
古琴的历史与文化
古琴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创始之初,它同瑟与玉磬,被列为堂上之乐。它的音韵深邃苍远、空灵飘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位于“琴、棋、书、画”四艺之首。
关于琴的产生,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可不必尽信,但却能看出琴的悠久历史。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说明在春秋时期,古琴在民间已是非常普遍的一件乐器。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写照。古琴以其苍远飘逸、蕴藉空灵之音诠释着中国传统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特立独行的文化品格。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东汉蔡邕曾编辑古琴名曲集《琴操》,更自炊火中救取梧桐木制名琴“焦尾”,美名流传后世。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嵇康临刑索琴,“目送归鸿”抚《广陵散》,所谓“千古绝唱”,不胜唏嘘。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陋室铭》中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当演奏从技能变成一种文化蕴含标志的时候,古琴的角色也从演奏乐器发展成一种标志着儒雅风范的文化收藏。
天价搅热古琴收藏
在艺术品市场大潮的推动下,古琴逐渐走进拍卖场,并成为藏家追捧的焦点。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6月30日,古琴上拍量为209件次,成交143件次,总成交额为6.05亿元人民币。
自20世纪90年代拍卖初期,古琴便出现在拍卖会上。1995年,中国嘉德明万历的“紫漆琴”以17.6万元人民币成交。2000年至2003年春,古琴拍卖市场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市场行情起伏不大。2003年秋,古琴市场行情一度上升。却因存世古琴稀少,接下来在市场上鲜有出现,没有形成系列拍卖。